尹吉男:贗品的觀看,另一種美術史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特別策劃

尹吉男:贗品的觀看,另一種美術史

4月19日,「思辨·發展2018紹興國際文化論壇」在會稽山下蘭亭安麓酒店順利召開。著名藝術史學者,當代藝術評論家,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專家尹吉男先生就中國古代書畫贗品的產生、發展與觀看發表了演講,並指出中國古代書畫研究的一大挑戰就是對於原作觀看的有限性。

尹吉男表示,原作以外都是贗品,包括複製品。但是贗品在藝術史中一般也叫做摹本。現在很多人只是關注原作的觀看史,很少人關注贗品觀看史。其實幻燈片就是贗品的一種。在演講中,尹吉男展示了由他製作的「贗品」,Arcadia。他表示,這件作品既是一個贗品,也是做了一個藝術的作品。尹吉男藉此作品表示,中國古代沒有美術館的概念,進入小地主的時代纔開始有皇家收藏。

(左)尹吉男根據油畫《阿卡迪亞的牧羊人》製作的「贗品」

(右)尼古拉斯·普桑所繪油畫《阿卡迪亞的牧羊人》畫中墓碑上寫有「Et in Arcadia ego」

北宋時期中國開始從手抄本解放出來,進入小地主時代。這個時候閱讀也改變。手抄本時代,知識的觀念可以複製,對於原作和贗品的意識並不高,而傳達的歷史資訊和思想觀念是否一樣是關鍵。到中國北宋以後,中國開始變成了一個贗品化時代,和這樣的閱讀方式產生了轉變。

尹吉男指出,在近唐時代貴族看畫方式是看原作。但到了宋貴宗出現了贗品。最容易變成贗品就是書畫。到了北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時期出現了閣帖。這也是最早複製古代的真跡,使很多地方甚至邊緣小地主可以看到大師書畫的形狀。這樣一個複製品是不斷被複制,並且複製品也有原作的概念。

尹吉男表示,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透過贗品來理解美術史,並且我們不是透過贗品本身而是透過贗品的複製品也就是印刷品、幻燈片等來理解美術史。中國有兩次大發展時期,第一次在北宋,北宋的發達由於北宋宮廷有巨大收藏能力,導致了民間藏品枯竭,於是出現了碑。碑是接近於原作的一個贗品,透過拓片來進行復制使得到了整個宋代書畫沒有辦法跟唐代相比。明代中期,宮裏藏物出現了大量的流失。到了清代,宮廷收藏增多,民間枯竭,這些複製品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書畫的複雜性則比繪畫相對低一些,容易複製同時保留形狀,但是贗品裏永遠都看不到原作中力度的變化。尹吉男表示,一部中國書法史,就是一部中國書法贗品的觀看史。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爲什麼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是一個錯誤的舉措?

拜登對北京徵收的新稅破壞了全球經濟和氣候轉型。

AI驅動的個人助理正在成爲現實

谷歌和OpenAI發佈了新工具,使「智慧系統」更近一步。這將成爲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里程碑嗎?

我們可以向新加坡學到什麼,不能學到什麼?

這個島嶼城邦的終極優勢在於沒有教條主義。

壽命延長將帶來深刻的社會變革

人們必須延長工作時間,養老金制度也需要改革。

爲什麼我相信OpenAI和技術樂觀主義會成功?

人們對科技的信任可能有所下降,但對其服務和股票的需求卻處於歷史最高水準。

爲什麼輝達可能成爲美國最有價值的股票?

達到3兆美元的里程碑式估值並非易事,但這家晶片製造商已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