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攜手賓大沃頓中國中心邀請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財經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做客主題爲「新經濟、新科技--預見中國新未來」的View From the Top高階視點沙龍,分享的主題是《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
全球經濟轉型的特點
馬丁·沃爾夫表示,從2000年開始,很多亞洲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開始迅猛崛起,經濟漲勢高達60%,可謂21世紀世界經濟的歷史性顛覆。二戰後,一些新興發展中國家在過去的20年左右,經濟不斷成長。另外,可以注意到發達國家只佔全球人口的12%,而GDP佔比卻相當高,我們需要關注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怎樣的信號。
馬丁認爲,世界經濟在上世紀20至70年代創造的輝煌不再。1920至1970年之間的黃金時期反映出美國有大幅度的創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且全面的改變,包括交通、家居、醫藥等所有行業都發生了變革。1970到1994年網路時代開啓,促進了生產率的成長。而2004年到2014年表現的是讓人失望的,因爲科技進步的速度在放緩。他指出,雖然人們在生活當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科技變化,當前很多技術進步被過分誇大了,像美國的Facebook、Google以及中國的騰訊、微博都是微不足道,不能稱爲特別重要的創新和發明。
美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年成長率反映了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情況,而在發展中國家,情況要更加糟糕。
全球經濟復甦
看待全球經濟是否復甦需要注意傳統和非傳統視角。
馬丁表示,前些年IMF對經濟的預測是過於樂觀的,但是現在它變得越來越悲觀,它預測全球經濟觸底之後開始反彈和復甦,這種傳統的觀點認爲全球經濟正在走上坡路,經濟發展態勢向好。
中國在2001年到2013年也經歷了這種經濟成長的放緩,現在進入了所謂的「新常態」。亞洲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佔全世界新興國家的50%,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速度大概是發達國家的3倍,因爲發達國家大概它的成長率低於2%。
同時馬丁做出了對今年全球經濟的預測。英國由於「脫歐」的關係,預測經濟成長率增幅較少。而對於發達國家,特別是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應該充滿信心。對於新興國家,亞洲的發展比其它地區都要快很多。馬丁對於中國和印度2018年的經濟發展非常有信心。
經濟成長的風險性問題
馬丁表示,經濟風險主要包括強烈的通貨膨脹風險;後金融危機時期,西方國家的去槓桿化過程;利率上升,政府債券在未來十年的回報水準很低;股票價格的脆弱性。世界貿易的放緩跟川普宣佈加大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直接相關,下圖可以看到近五年的上升爆發趨勢,在談及「中美貿易戰」時,這是非常重要的趨勢。
除了經濟風險還有一些其它政治方面的風險,比如西方世界受到了民粹主義,美國保護主義盛行,民族主義,由於中國的崛起,所謂的「美國式和平」時代也要終結了。
中國面臨的挑戰
在需求推動下,中國經濟發生了結構性轉變。家庭消費在慢慢降低。馬丁認爲,政府需要做的是把長期投資從不佳的趨勢當中解救出來,這實際正在發生,即使過程非常緩慢。此外中國面臨一個極其嚴峻的趨勢是投資回報率在下降。
中國必須決定如何應對全球經濟風險,處理好中美在貿易和投資方面的雙邊關係,特別在情況進一步惡化之時,這個問題顯得尤爲關鍵。中國必須在貿易和投資的開放方面做出選擇,是回擊還是採取措施。
馬丁認爲中國應該繼續開放,在未來的貿易戰爭中,中國可以從歐洲尋求一些幫助,抵抗或者回擊美國的一些貿易政策。
馬丁最後總結了自己的主題演講,世界經濟經歷了巨大變革,目前各國都在進行著經濟復甦,但同時也面臨來自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風險。中國正處於經濟調整期的早期階段,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另外,中國也面臨著擔當全球領袖這一角色帶來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