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炬輝
復旦國際 MBA 2012級校友
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大學畢業後,工作五、六年,很多人的職業道路在這時慢慢步入瓶頸期。不論是堅定投身於某個領域深入鑽研、提升自我,還是在循規蹈矩的日常工作之餘,認真考慮未來職業發展的轉型,都需要一個「加油站」——對張炬輝而言,這個加油站就是復旦國際MBA。
在財務領域深耕至今,張炬輝的這份堅持源於理性的分析與規劃,更離不開復旦國際MBA的深造——大量的實踐與案例分析,全域性觀念的建立,更開闊的視野,同窗間棋逢對手的腦力激盪等等,都助力他實現了知識和心境的雙重躍升。
從「多學一點」到「學以致用」
張炬輝在北京讀完大學後,按部就班地就職於一家大型央企,後被外派駐蘇州任財務負責人。6年來,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到成爲執掌子公司財務大權、並讓公司銷售額持續保持每年50%以上成長的管理者,張炬輝並沒有沉醉於巨大的成就感,而是決心嘗試更大的突破。
張炬輝選擇復旦的理由和很多人一樣:對復旦百年商科之美的嚮往、希望從專業領域邁向進階的管理層、解碼管理層通用商業語言……而就讀復旦國際MBA,對他而言更是給自己「加碼」。
「大學畢業後,我始終在央企工作,面對未來國際化商務交往的趨勢,提升英語水準勢在必行,全英文授課環境對我也是一大挑戰。」對於求學,張炬輝一貫主張「多學一點」。
而復旦MBA回報給他的則是可以「學以致用」。即使是多年後,張炬輝仍對MBA項目中的好多課程如數家珍:「曾成樺老師的《戰略管理》讓人耳目一新,同樣是案例教學,曾老師不會給大家灌輸太多,而是鼓勵大家以小組presentation的形式上臺演示,再挨個點評,讓大家充分感受到不同思維的碰撞;任明川老師的《會計學》對我而言很有針對性,但不同於我以往偏重的企業內部賬目、資金,任老師的課幫助我建立企業整體的財務分析思維,從而跳出侷限,掌握全域性觀……」
令張炬輝感念至今的,還有復旦國際MBA項目特有的iLab行動學習:以商業實驗室的形式「真刀真槍」地幫助合作企業剖析實際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與思路。「當年我們幾個同學組成小組,與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合作,幫助芬蘭企業進入或拓展中國市場提供諮詢服務。看到我們的idea能真正落到實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那種成就感簡直無法用語言表達!」回憶往事,張炬輝的語氣依然難掩興奮。
養成國際化思維
談及兩年的復旦MBA時光,張炬輝的感受是:「時間完全不夠用!」復旦國際MBA的校園生活,絕不是課堂宿舍兩點一線,豐富多彩的公司實務課程、國際交換、MIT教授講座、愛心志願俱樂部、話劇社等文體活動,在寓教於樂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大家的時間管理能力。
「關於團隊合作和領導力的訓練,離開了團隊與組織活動本身,是無法實現的。復旦國際MBA項目搭建了各類平臺,幫助我們反思和踐行團隊合作和領導力精髓。」兩年間,張炬輝參加了不少課餘活動,現在想來,哪怕是休閒娛樂的時光,也成爲今後寶貴的人生財富。
回想在復旦的學習經歷,擅長歸納與總結的張炬輝坦言,無法用KPI的硬性指標來衡量它,因爲這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提升」。兩年國際MBA項目全日制學習,讓他在重返校園全身心充電的過程中,既能第一時間瞭解前沿商業案例,也能透過iLab這類行動學習助力開拓視野、積累實踐經驗。
那麼,兩年復旦國際MBA生涯究竟給自己帶來了哪些明顯的變化?張炬輝認真想了想告訴我們兩個答案:一是高屋建瓴,提升跨行業溝通與交往的能力;二是養成了國際化視野和思維方式。「前者使我在職場中更快進入角色,後者則幫助我在國際項目合作中游刃有餘,這兩項都是未來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不可或缺的重要素養。」
更令張炬輝感觸頗深的是MBA同窗間建立起的深厚革命友誼。來複旦國際MBA讀書的同學們來自各行各業,大多頗有建樹,這使得大家更爲惺惺相惜。不論是課堂上的討論還是各類活動中的合作,都迸發出火花四濺的靈感,卻不會讓人產生被冒犯的尷尬。於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大家愈發能體會到「兼聽則明」的重要性。
「一個企業的管理者通常需要面對紛繁複雜的人、事、物,善於傾聽、懂得分辨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不僅能夠高效地推進工作,還能夠創造性地做出決策。」張炬輝表示,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也是不斷反思的過程。「你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他善意地提醒道。
「最大的遺憾是再也聽不到復旦的講座」
張炬輝告訴我們,兩年求學過程中,關於未來職業發展與轉型的思考始終貫穿其間。「上學期間我便有計劃地從單一的財務工作向金融領域轉型,特別是投融資工作、企業整體的財務戰略分析等方面,復旦的課程設置既全面,又有很強的針對性。」
有了這份底氣,張炬輝的職業進階之路順理成章——畢業後,權衡職業發展和家庭因素,他選擇重回北京,加入中國領先的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旗下兩個公司的財務負責人。
儘管職務title並沒有太大變化,但張炬輝對工作有了更深刻而長遠的認知。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之餘,他建立完成了資料庫和財務分析模型,負責融資工作並獲得丹麥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基金會IFU 的A 輪投資,也參與了公司潛在併購標的前期評價及篩選,不斷豐富財務工作的內涵,站得更高、望得更遠。
離開復旦已有數年,但「復旦人」的印記卻深深鐫刻在張炬輝身上,這段學習經歷帶來的知識積累,經驗提升以及視野和心境的開闊,都令他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步履穩健。課程所帶給他的點滴細微之處,都在未來的工作中持續發酵,課堂上的某個案例分析,亦或是小組合作中某次辯論,都能在不經意間帶給他啓發。工作中遇到棘手的狀況,他也會在同學羣裏尋求幫助,常常是無心的幾句話便令他豁然開朗,難題自然也迎刃而解。
「最大的遺憾是再也聽不到復旦的講座了。」現如今紮根於北京的張炬輝,與我們聊起這些時充滿了不捨和遺憾。他的手機微信關注著MBA公衆號,復旦MBA的網頁也被他設置爲最常瀏覽的電腦書籤,每逢有乾貨分享,他總是如獲至寶。好在與同窗間結下的友誼歷久彌新,每逢大家出差相遇,總是能重拾在學校時那些單純的快樂。
採訪最後,張炬輝也向學弟學妹們分享了他作爲過來人的經驗,他建議大家在進行職業深造的規劃時就要將家庭因素納入其中。「很多人讀MBA時除了面臨職場的提升,也面臨著成家立業的人生進階,比工作更長遠的是人生的規劃,家庭也不應該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