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30%俱樂部」的使命

海倫娜•莫里西創立了「30%俱樂部」,這個致力於提高公司高層女性比例的團體認爲,性別多元化有助於企業理解客戶和員工,降低羣體思維的可能性,並提升公司股價。
2014年8月6日

去德國讀MBA

目睹德國成爲歐洲經濟引擎之後,各國的求職者開始叩響德國MBA的大門,海外企業也在試圖學習「德國模式」。德國商學院希望藉助這股風潮振興聲譽。
2014年7月28日

從乘客到航空公司創辦人

VistaJet公司創辦人托馬斯•弗洛爾起初購買私人客機只是出於方便,然而他卻從中發現了商機,該公司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
2014年5月5日

提前進入「中年危機」

在倫敦金融城工作的諮詢心理學家辛克萊博士發現,在30多歲這個羣體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問自己工作的意義,對職業選擇和生活深感焦慮。
2014年9月26日

爲商業而合作

FT專欄作家希爾:赫弗南在新書《更大的獎勵》中講述了競爭的危害性,這位經歷豐富的企業家作家給目前遭遇危機的商業開了劑良藥:合作。
2014年9月23日

MiM侵蝕MBA的市場?

亞太、南美、非洲和美國對MiM的需求上升,令人擔心MiM會侵蝕MBA項目的市場。就目前而言,許多人選擇在職業生涯初期上MiM,然後再上MBA。
2014年9月22日

同性戀員工在海外

許多跨國公司聲稱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但其業務所在國對同性戀情的接受度卻有巨大差異,這使它們調派同性戀員工到海外時要考慮很多問題。
2014年9月16日

FT公佈2014全球管理碩士排名

在英國《金融時報》今年管理碩士排行榜上,瑞士聖加倫大學衛冕榜首,英國和比利時多所學院排名大跌,倫敦商學院、同濟大學經管學院等首次上榜。
2014年9月15日

姬十三的慕課表:一位前投行高階主管的職場經

果殼網CEO姬十三:面對越發艱難的就業形勢,你怎樣才能給招聘者留下「靠譜」的印象?怎樣儘快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聽一位前投行高階主管分享她的職場心得。
2014年9月12日

要不要在辦公室抑制憤怒?

FT專欄作家希爾:研究顯示,身體健康但壓抑情緒的員工,工作表現反而不如那些允許「壞」情緒盡情流露的同事。對任何事情都一笑而過,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2014年9月5日

工作與生活真能劃清界限?

雅各布斯:工作中有兩種人,一種人能夠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畫下一條心理界線,不會把工作中的壓力帶回家;另一種人則全天候始終想著工作。
2014年9月4日

創新靈感能否複製?

FT專欄作家邰蒂:政客和企業高階主管喜歡談論「創新」的好處,但我們還是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激發了創新天才的思想火花,是有章可循的方法還是純屬碰運氣。
2014年9月3日

商學院思考重組MBA核心課程

隨著地理邊界的消失,企業高階主管需要處理從氣候變化到網路恐怖主義等日益多樣化的問題,純粹的職能性教學已不再適合MBA,商學院開始嘗試打破學科「豎井」。
2014年9月1日

「企業逃兵」爲何失信?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歐巴馬批評那些爲少交稅而遷往海外的美國企業是「企業逃兵」,可在全球化時代,企業總能找到一些成本更爲低廉的地區。
2014年9月1日

休假時別看郵件

FT專欄作家凱拉韋:戴姆勒推出郵件新政,讓員工不必在回到工作崗位的第一天就面對堆積如山的郵件。其實,我們沒有什麼好理由在假期處理郵件。
2014年9月1日

公開商業罵戰無益處

FT歐洲商業編輯戈登:商界口水戰極少能有助解決問題,還會使「情緒爆發」者給人留下不好印象,因爲即使有很好的理由,但當衆發火仍會動搖旁觀者對你的支援。
2014年8月25日

微軟的裁員備忘錄糟透了

FT專欄作家凱拉韋:即便拋開晦澀的文字不提,埃洛普發給員工的裁員備忘錄,也堪稱管理層溝通技巧的完美反面教材。其他正盤算裁員的僱主應引以爲戒。
2014年8月22日

別迷信商業推介報告

FT專欄作家凱拉韋:企業總願舉辦故弄玄虛的推介會來遴選業務夥伴,但實際上這套流程除了抬高成本沒太大用處。能用PPT天花亂墜地演講,未必代表精通業務。
2014年8月19日

中國營商環境正經歷「深遠變化」

化險諮詢(Control Risks)專爲商業機構提供政治、安全風險方面的諮詢服務。其掌門人芬寧在接受FT專訪時表示,中國新一屆政府帶來的營商環境的變化,尤其值得企業注意。
2014年8月14日

別歧視職場精神疾病

心理治療師沙拉蓋:精神疾病不應只是被看做一個問題。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們把多姿多彩的才華帶入工作場所,使工作生活更加豐富有趣。
2014年8月14日

誰是創業者的精神領袖?

FT專欄作家強森:從經濟學家熊彼特到格林斯潘欽佩的小說家蘭德,從政治家富蘭克林到哲學家尼采,一些大人物讚頌創業,給創業者帶來力量。
2014年8月11日

改名無法挽救馬航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馬航今年發生的兩起災難極不尋常。不管馬航改叫什麼,人們都會記得它曾經的名稱。馬航需要做的是重整業務,贏回乘客的信任。
2014年8月4日

Mooc商科課程體驗記

莎倫•沃特金斯建立了Mooc小組,幫助45至55歲的低收入人士學習商科課程。上課經歷明顯給學員帶來了幫助,但也有學員因害怕失敗半途而廢。
2014年8月4日

當創辦人被掃地出門

FT專欄作家強森:研究顯示,近四分之三的創辦人CEO最終被解僱、而非自願離職。主要原因是多數創辦人並不適合長期擔任首席執行長,卻不願交出控制權。
2014年7月30日

每週工作三天是個好主意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提議每週工作三天,聽上去有些瘋狂,但當年福特宣佈他的員工每週將工作五天時,很多人也以爲他瘋了。
2014年7月29日

莫將創業失敗「浪漫化」

FT專欄作家強森:願意談論失敗,甚至頌揚破產經歷,這似乎成了時代趨勢。這樣好嗎?失敗本身不是目的,但它有利於我們改正。創業者追求的始終是成功。
2014年7月24日

投行費力挽留青年才俊

出於對人才流失的擔心,投資銀行已開始採取措施適應年輕銀行家的新需求,包括縮短工作時間,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以及授予更大工作職權。
2014年7月21日

不妨把工作煩惱帶回家

FT專欄作家裏格比:對伴侶而言,討論工作煩惱,向彼此吐露心事,對夫妻雙方都能起到很好的心理疏導作用,也有助於鞏固夫妻關係。
2014年7月17日

爲什麼那麼多人補刀芮成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薛莉:如果輿論真能左右判決,那芮成鋼因爲言語觀點給別人帶來的不愉悅,如今大概要數倍地報應在他自己身上了。
2014年7月16日

領袖需要「左膀右臂」

FT專欄作家強森:企業的二號人物至關重要,缺少資深副手的輔佐,沒有幾個成就非凡的領導人能有效工作。最棒的「軍師」人選應當可靠、忠誠、判斷力卓越而且不屈不撓。
2014年7月15日

爲何不敢直面辦公室矛盾?

心理治療師沙拉蓋:企業高階主管們渴望討人喜歡、不想當惡人、羞於表達異議,這會極大損傷團隊士氣並抑制公司發展。但事實上,逃避與人爭執的想法不僅不理智,也沒必要。
2014年7月15日
|‹上一頁‹‹39404142434445464748››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