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財政赤字創新高,受疫情和房地產危機拖累

今年1-11月,中國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比收入多7.8兆元人民幣。這個廣義的財政赤字爲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2022年12月22日

通膨率新常態對投資者有什麼影響?

沃德:通膨最終可能在什麼水準穩定下來?是迴歸在過去20年盛行的頑固低通膨?還是會在更高的水準企穩?
2022年12月21日

印度尋求從美中關係緊張中獲益

印度各邦正在競相招徠外商投資,希望那些正在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的企業能夠考慮到本邦設廠。
2022年12月20日

制衡美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充滿挑戰

王英良:推動大宗商品的人民幣結算,這一嘗試充滿挑戰。人民幣國際化從根本上取決於中國綜合國力以及國際政治領導力的提升。
2022年12月20日

聯想集團:烏卡時代下,雙實企業如何幫助中國製造業後發先至?

江南:中國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如果說技術創新是「最後一英里」的燃料,「立足實體,賦能實體」的「聯想們」就是發動機。
2022年12月20日

Lex專欄:中國洶湧的感染潮將擾亂供應鏈

在中國各行各業逾200萬家工廠中,工人生病缺勤的比例將與北京目前的情況類似。重新放開的衝擊將是巨大的。
2022年12月20日

展望2023:結束與開始

徐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什麼資訊?這三年,到底教給了我們什麼?穩成長的核心是穩人心,不折騰。對於2023年,我相對謹慎樂觀。
2022年12月19日

澳洲外長黃英賢將訪華

澳洲企業希望中澳關係將進一步解凍,從而恢復兩國貿易關係。
2022年12月19日

新冠感染潮影響中國工業生產和供應鏈

人員短缺危及生產線運轉,卡車司機生病給供應鏈帶來混亂,但也有人寄望當前這段短期混亂最終將讓中國加速告別疫情。
2022年12月19日

美國將36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商務部將36家中國企業列入了「實體清單」,並對21家實體應用了「國外直接產品原則」。
2022年12月16日

美國自利政策擴大美歐裂痕

王英良:幾乎壓垮歐洲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拜登新近簽署的《降低通膨法》。目前面對美國製造的共同壓力,中國和歐盟都在尋變。
2022年12月16日

3.5%:英國央行加息至14年來最高水準

英國央行週四加息0.5個百分點至3.5%。行長貝利稱他擔心英國企業將會繼續提價過快過久,從而加大通膨壓力。
2022年12月16日

研究:中國應儘快部署加強針和抗病毒藥物

一份部分由中國疾控中心資助的研究報告評估了重新開放後的死亡率和可能的干預措施。
2022年12月15日

中國保險公司紛紛下架新冠保險

面對中國快速結束「清零」政策引起的感染潮,保險公司暫停銷售低成本的新冠保險產品。
2022年12月15日

展望2023:從數位幣看金融空資產

嚴家祺:比特幣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到底是什麼?全球債務數量愈大,「金融空資產」愈多,金融風暴愈大,也影響到美國的通貨膨脹。
2022年12月15日

出口管制迫使安謀放棄對華出售先進產品

安謀認爲美國和英國不會批准其向中國出售最新的Neoverse V系列產品。阿里巴巴旗下晶片企業平頭哥和其他中國企業將受到影響。
2022年12月14日

中國理財產品遭遇贖回潮

爲應對投資者的贖回潮,一些基金經理不得不出售資產,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2022年12月14日

熊偉銘:中國的科技發展剛剛開篇

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認爲,中國一些能重新定義國家科技能力的技術是這兩年纔剛展示出來的,早期的科技發展需要國家力量的支援。
2022年12月14日

美國欲將長江存儲列入實體清單

美國商務部最早將於本週把長江存儲和其他中國企業列入其「實體清單」,這一行動意味著美中科技戰再一次升級。
2022年12月14日

經濟會衰退嗎?股市到底了嗎?

馮鬱青:美股是否已經觸底?明年衰退是否會來到?美聯準在面對衰退時會出現政策的轉向嗎?
2022年12月14日

加密貨幣野蠻生長的終結

周子衡:加密貨幣行業爲自身佈下了一大片雷區,如果引爆不完,就沒有發放新的通行證可言;未來的監管合規許可只能更趨嚴格。
2022年12月14日

「英國企業破產數量將超過2009年峯值」

據重組高階主管介紹,隨著英國企業艱難應對通膨和需求下降,而政府結束疫情期間支援,企業破產數量將達到比金融危機時期更高的水準。
2022年12月14日

歐洲急需一份新的工業總體規劃

當前的能源危機,以及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產業政策,都給歐洲帶來重大挑戰。
2022年12月13日

醫藥和殯葬股在中國放鬆防疫政策後大漲

此次防疫政策180度大轉彎導致中國出現自近三年前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失控感染潮。
2022年12月13日

大型企業應如何思考反壟斷風險?

劉勁、陳宏亞:爲什麼有些網路巨擘會成爲此輪反壟斷的標的?反壟斷的核心邏輯是什麼?對大型企業來說,應如何規避政府的反壟風險?
2021年10月13日

爲什麼說弗利德曼的企業學說是錯誤的?

沃爾夫:弗利德曼在1970年提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增加利潤。我以前也篤信這一觀點。後來我發現自己錯了。
2020年12月10日

疫後世界取決於場景重構能力

陳序:作爲供應鏈和數據流樞紐,當城市遭遇「幕間效應」,當難以從刺激傳統產業與需求場景中獲得更大邊際收益時,科技創新是不是一劑解藥?
2020年5月19日

疫情壓力之下企業是否還應關注「長期利益」?

埃奇克利夫-強森: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導致股價走出鋸齒狀曲線以及全球供應鏈中斷,資本主義新近的轉變正面臨最大考驗。
2020年3月6日

當企業用環保做藉口

克拉克:從餐館不提供打包的餐盒,到企業採用辦公桌輪用制,當今企業往往打著環保招牌,爲削減成本之舉提供理由。
2020年3月6日

2020,我們需要「新安全」

陳序:思考「新安全」,需要重新釐定安全概念的邊界。未經界定的「新安全」問題會加劇而不是優化資源消耗,增加而不是減少系統性危機發生。
2020年3月5日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何挑戰?

鑑於科技創新能力是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基石,因此是否能夠成功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建設成敗的一大關鍵。
2019年2月2日
|‹上一頁‹‹5152535455565758596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