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多哈回合還有救嗎?

美國前貿易代表佐立克:要拯救多哈回合,主要談判國必須合作妥協。中國也應作出更大貢獻。
2006年9月27日

美國扶持日本印度制衡中國?

美國學者特文寧:布希亞洲政策的核心是,鼓勵日本成爲一個「正常的」軍事強國,同時推動印度加速成爲世界強國,以制衡中國。
2006年9月27日

如何管理中國外匯儲備?

幾周後,中國外匯儲備就將突破1兆美元。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鉅額儲備好比燙手山芋。若管理不善,發生任何損失,都會使相關負責人蒙羞。
2006年9月27日

歐元區不會解體

短期來說,退出歐元區的決策肯定不會對退出者有利:行政成本將高得難以承受,金融市場將陷入混亂;長期而言,我認爲,歐元區將非常穩定。
2006年9月26日

中美貿易失衡新解

2006年9月26日

經濟崛起與中國定位(四)

新興中產階層能否成爲中國穩定之源?北京有無財力建立基本社保體系?中國傳統農業出路何在?中國是否存在「治理赤字」?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接受FT中文網主編張力奮訪談。
2006年9月22日

外資再度看好中國股市?

德盛安聯香港CEO康禮賢:中國今年第二次加息之際,適逢海外投資者重新燃起在華投資熱情。對這些投資者來說,此次加息的影響不明朗。
2006年9月21日

經濟崛起與中國定位(三)

人民幣匯率近年來頗遭西方垢病,北京小步升值,是否爲上策?當下全球言必稱印度,它是否具備超越中國的潛力?FT中文網主編張力奮採訪FT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爾夫。
2006年9月21日

經濟崛起與中國定位(二)

「中國有權在世界任何地方購買石油。對產油國來說,無論誰統治,都需要出售石油。北京應認識到,它的利益所在是能源供應,而不是某產油國的政府。是能源,它總是要賣的。」 FT中文網主編張力奮專訪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爾夫。
2006年9月20日

我們能相信IMF的經濟預測嗎?

專欄作家明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明年全球經濟將成長4.9%。但我認爲,這種預測準確的幾率,低於明年出現嚴重經濟衝擊的幾率。
2006年9月19日

經濟崛起與中國定位(一)

中國經濟成長能否持續?經貿突兀崛起,是否讓北京措手不及?主張韜光養晦的中國決策層是否樂意承擔新國際角色?FT中文網主編張力奮與首席經濟評論家沃爾夫長談。(一)
2006年9月19日

必須縮小全球化的貧富差距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似乎輸家如此之多,而贏家如此之少。怎麼辦?
2006年9月18日

全球經濟:爲未來再投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瑞佔:好政策很少會立竿見影。全球經濟的強勁成長,緣於以往的政策加強了競爭、經濟可持續性和靈活性。
2006年9月15日

中國應出好「鮑爾森牌」

美國財長鮑爾森顯然明白,只有採取溫和態度,才能推動中國改革。現在,他需要中國方面做出回應,來幫助他說服美國人。
2006年9月15日

給中國人當帳房先生

紐約金融風險諮詢公司Mercer Oliver Wyman總裁德理認爲,中國銀行正在向爲客戶服務的方向轉變,但缺乏信用評級、富人理財和分行管理等三種專長。
2006年9月14日

全球穩定有賴收益共享

聯合國/美國學者:要解決全球失衡問題,就必須刺激中國內需和改善美國家庭的資產負債狀況,也就是說,需要共享全球化收益,解決中美各自的收入不平等問題。
2006年9月13日

誰是未來中國的企業領頭羊?

首席亞洲事務評論員容凱爾:北京對巨型企業的偏愛是錯誤的。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發動機,不是國有部門,而是民營中小企業。
2006年9月13日

與《亞太自由貿易區》一文商榷

首席亞洲事務評論員容凱爾: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登稱,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是替代多哈回合世貿談判的「B計劃」。這項主張很勉強。
2006年9月7日

中國外匯儲備如何花

中國總理溫家寶承認外匯儲備迅速累積。但是,不管是投資基礎設施,還是分散投資,儲備太多的問題都不好解決。
2006年9月7日

中美應攜手投資非洲

美國學者厄斯利:中美兩國似乎即將爆發貿易戰,但如果兩國在非洲合作投資,則不但能化解貿易爭端,還將實現多贏局面。
2006年9月6日

「石油大戰」離我們有多遠?

英國工黨議員米徹:美國前副總統候選人利伯曼警告,美國和中國的能源競爭,可能升級到美蘇軍備競賽那種危險的對抗水準。世界應如何避免這種局面?
2006年9月6日

亞洲需要「思想市場」

首席亞洲事務評論員容凱爾:有人說,亞洲智庫不少,但思想不多。這話不錯。中國的「執行」成就給人深刻印象,但它沒有貢獻多少獨創的發展思維。
2006年9月5日

系列之九:外企的「跳槽一族」

FT中文網記者魏城:在華外企不僅幫助推動了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民「工人化」的進程,而且也在中國新一代中產階級的孕育和成長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歡迎讀者討論: ftchinese.editor @ft.com
2006年9月4日

中國資源價格談判策略不合邏輯

中國自認是全球大宗商品的大買家,理應具有定價發言權。可問題是,推高大宗商品價格最重要的因素,正是中國的需求。
2006年9月4日

沃爾瑪的「黨支部」

馬克思和恩格斯也許會驚訝地發現,他們在中國的傳人認爲,與全球最大零售企業合作,是工人們團結起來、掙脫枷鎖的方式。
2006年8月30日

歐洲知識經濟落後了

歐洲一智囊機構董事費裏:全球受過高等教育人數中,美國佔25%,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四國佔20%,歐盟25國不足15%。歐盟必須扭轉這一趨勢。
2006年8月28日

系列之八:自稱打工者的老總們

FT中文網記者魏城:如果老闆是中產,老總是中產,普通白領打工族也是中產,這樣的「階級」概念還有什麼意義嗎?
歡迎讀者討論: ftchinese.editor @ft.com
2006年8月28日

英國機場亂局:私有化敗筆

諾貝爾獎得主、前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斯蒂格利茨:最近英國機場的糟糕狀況顯示,公 共服務部門的私有化不可草率。
2006年8月23日

成立亞太自由貿易區時機已到

美國經濟學家伯格斯登: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今 年11月在越南會晤時,應儘快啓動亞太自由貿易 區,從而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
2006年8月21日

亞洲必須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標準普爾亞太區主管席勒:亞洲經濟仍嚴重依賴 美國這個出口市場。去年中國近三分之一出口商 品銷往美國。亞洲各國應向歐洲學習,擴大彼此 間的貿易。
2006年8月18日

中國經濟仍須緊縮

中國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但這並不意味著應該停 止緊縮。事實上,繼續緊縮的理由很充分。 問題是,北京偏愛的工具越來越沒有效力。
2006年8月17日
|‹上一頁‹‹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