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諾德豪斯:姍姍來遲的諾獎獲得者

王軍:經過一生努力,諾德豪斯開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豎立起一座學術山峯,贏得「氣候變化經濟學之父」的聲譽。
2018年10月12日

諾獎和諾獎之外

許成鋼:今天的中國比以往更加關心研究與開發,更加註重科學與技術,但試圖超出市場或控制市場去推動研究與開發,去左右經濟成長,則往往適得其反。
2018年10月12日

尚比亞債務危機取決於中國

金奇:尚比亞的債務困境主要源於近來向中國債權人大舉借款,中國可能會爲其債務問題提供至少部分解決方案。
2018年10月12日

諾貝爾獎:擁抱技術創新,愛護自然環境

夏春:諾德豪斯教授是環境經濟學家,而羅默教授則被視爲主流宏觀經濟學家,兩人並列獲獎初看很像「拉郎配」,但細想又覺得這次諾獎委員會的決定非常高明。
2018年10月11日

新經濟「蛻變」進行時

程實、錢智俊:科技革新在供給側與產業升級的結合,在需求側與消費升級的結合,都將產生最具活力的投資機遇,中國新經濟發展亦將因此獲得相應的比較優勢。
2018年10月11日

中美對峙對投資者不利

市場不但需要關注中美貿易衝突,還要審視雙方的戰略和政治較量,因爲這些因素使貿易爭端的解決變得更加困難。
2018年10月11日

如何避免下一次金融危機?

沃爾夫:大規模金融危機破壞性極大,在努力讓世界回到正軌的同時,應繼續保持對銀行業的嚴格監管,確保「絕無下次」。
2018年10月11日

數據給經濟學家帶來新工具

哈福德:三項新發展意味著,經濟學家們終於能夠對人們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事務進行細緻、實時和大規模的觀察。
2018年10月10日

自動化爲何沒有影響美國卡車司機需求?

邰蒂:從長遠來看,我們可能會看到機器人接管卡車駕駛室。但眼前真正嚴重的問題是人類卡車司機極度短缺。
2018年10月10日

如何看待中小企業倒閉?

周浩:宏觀數據相對平穩,微觀感受卻叫苦聲不斷。宏觀緊縮過程中,現金流較差和管理不夠健全的企業易受衝擊。
2018年10月9日

川普錯了:中國可不是墨西哥

沃爾夫:川普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目標過高,一個是自我認識不清。與大國打貿易戰,取勝沒那麼容易。
2018年10月9日

中國外賣巨擘向塑膠垃圾宣戰

面對公衆壓力,中國最大的網上訂餐平臺美團外賣和餓了麼正在努力尋找減少垃圾產生的方案。
2018年10月9日

如何避免貿易戰變冷戰

徐瑾:美墨加貿易協議達成,美國在貿易方面完成「近交遠攻」,全球經濟治理秩序面臨重大變化。外交和內政難以分離,中國理性的對策,如何拿捏?
2018年10月8日

中美貿易摩擦未來走勢及智庫建議

王輝耀:在G20峯會中美領導人會晤前,兩國不要再升級關稅,而應利用更多的接觸,來共同解決目前的貿易摩擦。
2018年10月8日

如何看待中國政府對民營經濟的態度?

鄧聿文:減稅,保護私有產權,平反一些市場反響強烈的民營企業家冤假錯案,消除市場準入壁壘,是需要做的幾件事。
2018年9月30日

股市低迷不利於促進消費

蘇培科:在目前房價高企、股市低迷、經濟前景預期悲觀的情況下,中國如果不進行系統性、深層次的改革,民衆誰敢「大手筆」消費?
2018年9月30日

政府份額膨脹,利潤空間將盡

盛洪:有證據表明,隨著稅負的增加,企業的資產收益率逐年下降,不受約束的稅負增加已經擠掉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2018年9月30日

撼動美元地位?難!

邰蒂:儘管川普走單邊主義道路,儘管歐盟和中國都想擴大本幣使用,但美元顯赫地位近年不降反升。原因有三。
2018年9月29日

國進民退還是數據造假:工業利潤之爭

沈建光:如何理解工業企業數據背後的差異?如何透過數據背後的訊號洞察企業運行的真相,併爲決策提供依據?
2018年9月29日

川普真正意圖不在貿易?

陳敏蘭:「大國競爭」並不一定意味著熊市來臨,投資者應密切關注中國的資本流動、外匯儲備以及高頻成長指標,以判斷經濟承壓跡象。
2018年9月29日

歐版「一帶一路」應與中國對接

王義桅:對歐版「一帶一路」,中國應持積極心態、包容理念,予以歡迎。畢竟,競爭性參與總比對抗式參與好。
2018年9月28日

中國應儘快與歐盟達成全面投資協定

米強:中歐達成全面投資協定將向川普政府發出明確信號:中國不那麼容易被美歐日三邊貿易聯盟逼入被動地位。
2018年9月27日

人民幣匯率基本面的七大變化

應習文、任亮:透過對本輪人民幣貶值基本面七大變化的梳理,我們可以更好地判斷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
2018年9月27日

「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領頭羊角色

劉偉:爲獲得「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中國需要專注國內發展,與國際社會加強互信,並主動承擔其作爲主要利益相關方在國際秩序中應當承擔的責任。
2018年9月27日

棚改貨幣化收緊,三四線履霜堅冰

池光勝:棚改貨幣化對中國三四線樓市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爲什麼要收緊抵押補充貸款?三四線樓市將何去何從?
2018年9月27日

被特殊利益集團扭曲的能源政策

巴特勒:西方能源政策近年來被兩件事扭曲了:公衆的錯誤觀念和爲既得利益集團服務的遊說人士的強大影響力。
2018年9月26日

金融危機十週年:爲什麼窮人最受傷

徐瑾:回到金融危機源頭,危機開始於房子,核心也在於房子,甚至是房貸導致了這次大衰退。中國能從美國經驗中汲取什麼教訓?
2018年9月26日

廢舊電子設備資源再生漸成熱點

凱瑟琳•厄爾利:對電子設備中的金屬進行回收的「城市採礦」正在成爲科技和商業創新的熱點。
2018年9月26日

如何看待新一輪國企併購浪潮?

鄭志剛:本輪併購浪潮中資金困難的民資被迫讓渡控制權是一種理性選擇,而國企併購民企,解決自身的體制和機制問題纔是此舉獲得成功的關鍵。
2018年9月25日

中緬經濟走廊竟遭冷遇?

梁海明、馮達旋:中緬經濟走廊遇冷並非壞事,外界期望值不高,反而爲其建設減少了壓力,增加了空間和時間。
2018年9月25日

新興市場資產爲何表現不佳?

巴韋賈:全球大環境是新興市場資產的一個關鍵影響因素,近些年從美國和中國颳來的「順風」如今減弱了風力。
2018年9月25日
|‹上一頁‹‹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