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訂閱付費資訊
金融市場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微信登錄
搜索
關閉
搜索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視頻
視頻
音頻
音頻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
QQ空間
讀讀日報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修改頭像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合伙人制度將帶給法拉第未來怎樣的未來?
鄭志剛:從目前披露的有限訊息看,FF合伙人制度依然存在一些有待明朗和改進的地方,該制度究竟給FF帶來怎樣的未來,仍存在不確定性。
2020年7月9日
Lex專欄:中芯國際的弱點
中芯國際在上海的IPO備受散戶和機構熱捧,可一旦這種興奮情緒消退,該晶片製造商的結構性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2020年7月7日
分析:中國股市漲勢由流動性推動
分析師稱,中國的股價正在上漲至遠高於其與利潤的歷史關係所暗示的水平,而利潤增長前景無法證明這種亢奮合理。
2020年7月7日
中國股市創一年多來最大單日漲幅
中國滬深300指數創2019年2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投資者押注中國經濟的快速復甦,中國官方媒體也大力支持股市上漲。
2020年7月6日
Lex專欄:在美上市的中國股何去何從?
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中,最多只有22%的公司符合回港二次上市的條件,剩下的約80%面臨被困海外的風險。
2020年7月6日
退市多於上市,新交所如何挑戰港交所?
數年來新加坡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數量不增反減,加上若干公司治理醜聞和業務被搶走,一些分析師甚至認為其面臨生存危機。
2020年7月6日
美股二季度創下1998年以來最佳季度表現
受央行刺激措施以及對經濟強勁復甦的希望推動,全球股市在第二季度普遍上漲,美國標普500指數二季度大漲逾20%。
2020年7月1日
中概股回歸香港:打新看上去很美
蔡凱龍:盲目套用A股打新思路,認為回歸香港的中概股打新就能獲利是錯誤的。 因為市場和標的不同,其中蘊含不為人知的風險。
2020年6月30日
成功投資需要自制力
伍治堅:用賭博的心態去投資,往往也很容易得到賭徒的結果。想在股市中獲得好的投資回報,需要的耐心比常人想象的長很多。
2020年6月30日
Lex專欄:需對中企美元債券保持謹慎
過去一年,中國離岸債券的違約增加了逾一倍。經濟低迷再加上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加大了違約的風險。
2020年6月23日
中概股回歸將利好香港
美國一項新法案可能迫使眾多中國企業從華爾街退市,銀行家稱,繼京東等企業之後,可能會有更多中企選擇在香港二次上市。
2020年6月23日
中國太平洋保險通過滬倫通登陸倫敦
這家保險公司在倫敦發行18億美元的全球存托憑證,這筆交易對於連接歐洲和中國最大股票市場的「滬倫通」機制是一個提振。
2020年6月23日
赤字貨幣化:打開潘多拉盒子
周浩:財政赤字化討論,看似枯燥,卻反映出經濟現狀和博弈。短期來說以央行的謹慎主張而終結,但本輪討論在很大程度上打開了新的邊界。
2020年6月23日
私募股權會成為下一個大泡沫嗎?
伍治堅:為達到投資回報目標,不少投資機構增加其私募股權資產比例,但長期看,投資更多的私募股權,是否能夠有效提高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2020年6月22日
人工智慧如何對待市場大跌?
柴志傑、李偲:越是要分散風險,越意味著更大量的數據和計算,而人工智慧模型的優勢,會令其迅速成為投資和資產管理機構不可或缺的依仗。
2020年6月19日
大宗商品出口國寄望中國需求提振復甦
法伊夫:最終決定中國進口組合的是經濟因素,而非地緣政治。但是如果放任外交問題不管,緊張關係可能重塑供應和定價關係。
2020年6月18日
百勝中國將接觸投行 尋求在港二次上市
知情人士稱,百勝中國將於本周晚些時候向銀行諮詢在香港二次上市事宜。這是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紛紛轉向香港上市的最新一例。
2020年6月17日
高槓桿做空港幣策略難以成功
溫凡:香港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中將會迎來一系列發展機會。只要能抓住機遇,香港還會煥發金融中心的第二春。
2020年6月17日
責任投資還會繼續得到支持嗎?
伍治堅:在追求更好投資回報和更高道德標準之間,是否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由於企業的逐利本性,責任投資註定前途叵測?
2020年6月15日
人民幣匯率會一跌而不可收拾嗎?
李海濤、瞿新榮:從美元指數、跨境資本流動性、中美利率差及中國營商環境來看,在央行管控的自由浮動匯率機制下,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趨勢。
2020年6月12日
重啟經濟利好股市
陳敏蘭:全球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有望在二季度觸底,儘管存在第二波疫情爆發的風險,且中美緊張關係升溫,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上升自有其道理。
2020年6月11日
全球投資者準備涉足中國綠色債券市場
中國國內綠色債券市場一直是全球投資者的雷區,因為很多綠色債券不符合國際標準。但中國市場的增長使其變得不可忽視,同時標準正在提高。
2020年6月10日
不分紅的股票還值得買嗎?
伍治堅:若疫情得到控制,股息收入仍將繼續吸引投資者買入或者持股,以彌補由於利率下降而從固定收益資產中蒙受的損失。
2020年6月8日
中國需求拉動銅價重返牛市區間
世界最重要的工業金屬價格較3月低點上漲20%以上,每噸超過5530美元。有分析師指出,第二季度中國建築和製造業強勁復甦。
2020年6月5日
中概股或迎來退市潮,國內資本市場改革「背水一戰」
邵宇、陳達飛:美股「中概股」遭遇集體信任危機,或迎來退市潮下,香港是首選目的地;如何轉危為機?金融在供給側改革中占重要地位。
2020年6月5日
Lex專欄:中企發美元債要趁熱
趁著美元債發行熱潮,騰訊發行了60億美元的美元債券,並能夠將價格定得較低。但此類交易的窗口目前正在關閉。
2020年5月29日
港交所從新加坡手中奪走MSCI衍生品協議
根據授權協議,香港交易所將從今年6月起使用MSCI編製的以亞洲地區為主的37隻股票指數,推出期貨及期權合約。
2020年5月28日
中美關係緊張或使港交所獲利
上海目前還無法取代香港作為融資中心的地位。如果美國不再是一個選項,中國公司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香港。
2020年5月28日
中國證監會批評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該法案可能導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因不遵守美國審計監管而被退市。中國證監會稱,該法案直接針對中國,是將證券監管政治化。
2020年5月25日
中國簡化海關檢查程序推高鐵礦石價格
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從6月1日起,針對進口鐵礦石的強制質量評估將逐步取消。鐵礦石價格周四上漲至每噸近100美元。
2020年5月22日
中國對石油市場發出混亂信號
邁丹:即使中國需求逐漸復甦,也不足以吸收目前的原油供應過剩。在國內需求沒有實質性上升的情況下,煉油廠加工量和原油購買量將不得不放緩。
2020年5月22日
熱門文章
1.
一周世界輿論聚焦:中國為何不反駁「美國是印太國家」的說法?
2.
新消費的迷思:下一個「奶與蜜之地」在哪裡?
3.
譚德塞:全球疫苗分配面臨「災難性道德失敗」
4.
中國股市:焦灼的「分化」
5.
全球對中俄疫苗需求加大
6.
恆大的「造車」計劃進展緩慢
7.
壟斷的利與弊:市場經濟學的視角
8.
去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高於疫情爆發前水平
9.
「少數」與「多數」的轉換:美國民主制度還靈嗎?
10.
率先進入自動駕駛時代的無人機
|‹
上一頁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