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5文章檔案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石油難題:肅貪還是維穩?

FT中文網財富管理編輯馮濤:中石油高階主管涉貪受查,展示出北京反腐意志,也爲推進石油業改革提供了契機。但面對這樣一家超級央企,決策者可能還是穩定大於一切。
2013年9月5日

媒體札記:超生罰款糊塗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避開計生政策的討論禁區,中國媒體齊聲質問超生罰款的去向,當然這只是淺層追問,一語點破的是「社會撫養費是否綁架了計生政策?」
2013年9月5日

習近平反腐遵循既定「遊戲規則」

對於見證過胡錦濤政府早期舉措的人來說,習近平最近的反腐運動似曾相識。打壓「普世價值」、「西方憲政」,對最新一輪反腐運動來說是一種諷刺。
2013年9月5日

貨幣市場基金突顯監管分歧

歐盟對這一行業的監管提案沒有達到法德所要求的嚴厲程度,但已經激怒該行業
2013年9月5日

50 Ideas:戰略管理

戰略管理能讓企業在競爭中取勝並生存下來。但做好戰略管理並不容易。對該學科是否應該系統化和專業化,目前爭議也仍然很大。

序言:管理重塑商業面貌

「管理」是過去150年裏最具革命性的商業觀念——只要管理人員能夠充分理解並運用它。但「管理」的概念也必須不斷重新定義,以應對新的組織架構挑戰。
2013年9月5日

收購和翻盤是兩回事

FT中文網記者朱振:微軟雖然收購了諾基亞手機,但對先前合作時所暴露的問題,仍未找到實質解決方案。兩個原本手拉手的失意公司,如今緊緊擁抱在一起,就能造出iPhone終結者?
2013年9月5日

上海自貿區應成爲升級版特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政府大力推進上海自貿區,意義絕不僅僅在於推行金融、貿易改革試點,其對法律、行政管理模式的探索,與深圳特區有異曲同工之處。
2013年9月5日

中國決策者更應讀懂科斯

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許成鋼認爲,雖然科斯關於產權和市場的核心觀念在中國已成共識,但改革仍然嚴重受阻,中國政策制定者若能讀懂科斯,對改革將有巨大促進作用。
2013年9月5日

毛豆,還有蓖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生產隊在路邊、溝渠種植了毛豆和蓖麻,農業社社員大手掠過,摘走了碩大漂亮的果實。但一定會留下一些什麼,那是我們掙零花錢的機會。
2013年9月5日

中國要成長還是要穩定?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防止經濟成長在短期內進一步放緩,還是加速經濟成長模式在中期內實現健康轉型,這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個艱難選擇。中國明年如何應對利率壓力,將是李克強如何處理政治難題的一個重要標誌。
2013年9月5日

法國扶持新創企業

雖然法國也存在著許多阻礙創業的問題,但該國也擁有蓬勃的新創企業羣體。儘管法國政府在爲企業提供天使融資方面遠不及美國和英國,但它也出臺了多項支援新創企業的計劃。
2013年9月5日

敘利亞正淪爲又一個阿富汗

英國前外相米利班德:從規模與複雜性上看,敘利亞難民危機更像蘇聯入侵阿富汗所帶來的後果。就像阿富汗一樣,地區性與全球性的角力正把敘利亞釀成一杯毒酒。
2013年9月5日

Lex專欄:日系汽車能否贏回中國買家?

日本三大汽車製造商在華汽車銷量都比2012年減少了至少3%。在每年成長16%的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這無疑是一個重大挫折。但日系汽車有一個優勢:質量。
2013年9月5日

諾基亞出售手機業務或許是好事

FT管理編輯希爾:將諾基亞手機業務的衰落全部歸咎於埃洛普有失公正。對諾基亞而言,出售手機業務或許是擺脫業務定勢、走上轉型之路的最佳選擇。

Vogue中國版主編素描

經過八年的努力,張宇在一個時尚產業尚不成熟的市場中,從無到有地打造出了《Vogue》規模最大、最富活力的國際版之一,提供專爲中國市場製作的原創內容。
2013年9月5日

金融監管領域也要「打老虎」

FT駐華記者歐陽德:中國監管當局最近對光大證券進行了嚴厲處罰。對長期充斥不當行爲的中國證券行業而言,這種嚴格執法是一劑良藥。
2013年9月5日

華爲:無意收購臺灣宏達電

本週微軟收購諾基亞引發移動行業洗牌的猜測
2013年9月5日

歐巴馬:世界必須對敘利亞採取行動

G20峯會前夕,美國總統在斯德哥爾摩說,禁止化武的紅線是國際社會劃定的
2013年9月5日

蘋果下週將在加州和北京發佈新產品

近乎同步的發佈活動,令投資者期待蘋果與中國移動達成iPhone經銷協議

三星發佈299美元智慧手錶

這家南韓企業由此在「穿戴式技術」市場搶在蘋果、谷歌和微軟前面

印度央行新行長宣佈一攬子改革措施

曾預見金融危機的拉詹表示,改革有風險,不改革風險更大

IMF大幅調整全球經濟預測

不再將新興經濟體視爲全球經濟復甦引擎,而是預計動力將主要來自發達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