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2012-07-03文章檔案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2023年度報告
創投新模式:立足當下 改變未來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媒體札記:「不明真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從昨天傍晚開始,來自什邡這個曾經受災城市的衝突畫面在微博論壇熱傳。截至目前,監管者給予了相對寬鬆的發言尺度。
美國酷熱天氣可能抬高全球糧價
高溫天氣威脅今年美國的穀物收成,大豆、玉米等穀物期貨價格大幅上漲
嘉能可前主管訴對手價格操縱
馬克•阿倫以個人名義起訴嘉能可競爭對手路易達孚,稱後者去年曾操縱棉花市場
英國議會將全面調查Libor醜聞
巴克萊董事長辭職一天後,該行CEO戴蒙德和首席運營官也已辭職
中國房地產調控步入誤區
FT中文網從今日始推出專題,評估「史上最嚴厲」的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效果。專欄作家沈建光認爲,該政策推出兩年後,效果平平,中國政府有必要認真反思。
歐盟峯會改變了什麼?
FT專欄作家明肖:歐盟峯會貌似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你若深入幕後,就會發現一切都沒變。此次峯會的真正贏家不是蒙蒂,而是默克爾,因爲德國應負的責任沒有增加。
FT社評:應爲網路戰爭制定規則
攻擊性網路活動正在成爲世介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之一,阻止這種新式軍備競賽陷入失控,世界大國必須聯合,就網路競賽商定一些規則。
德國不應承擔歐元區紓困成本
倫敦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教授伍德:德國使用歐元獲得了好處,但也因此承擔了成本,正負抵消後的淨影響難以估算。所謂德國因獲益而必須承擔紓困成本的說法是錯誤的。
蘋果如何「保鮮」?
關鍵是要增加更換成本。以往蘋果的戰略是由iTunes來保管用戶的音樂文檔,但現在其它公司都提供雲端存儲服務以及從其他平臺轉移文檔的方式。加深同一公司各個設備之間整合度的戰略可能更有前途。
美國製造業活動水準降至三年最低位
6月份的ISM指數跌破50,顯示美國製造業活動出現三年來的首次收縮
巴克萊何以能夠操縱利率?
英國作家歐格:自由市場的核心參考指標受到了有組織、系統性的操縱,巴克萊試圖操縱Libor的訊息揭示了這一點。現在我們迫切需要對全能銀行模式提出質疑。
與申花隊老闆朱駿共進午餐
朱駿與衆不同的特質是固執:他的語法、他鍥而不捨地網羅國際球星以及他手下員工的阿諛奉承,無不如此。
波頓爲何折戟中國?
安東尼•波頓被稱爲「英國巴菲特」,但他在中國投資的經歷突顯出,在中國波譎雲詭、你死我活的商業世界中,即便是最老練的外國投資者,也面臨重重危險。儘管遭遇挫折,但波頓堅稱,他對中國的信念沒有一絲動搖。
華爾街「擁抱」社群媒體
以摩根士丹利爲首,各金融企業開始使用社群媒體。同時,它們也受到一些嚴格規則的限制。總體而言,金融企業接受社群媒體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戴爾藉助收購進軍軟體業
這家美國電腦公司以24億美元全現金收購了Quest軟體公司
香港首隻直接投資於A股的ETF問世
先前境外投資者只能透過合成ETF投資於中國內地股市,風險較高
葛蘭素史克將支付30億美元創紀錄罰款
以了結美國藥品監管機構對其的指控。此案被認爲是美國醫療領域最大的一起欺詐案件
蘋果了結中國iPad商標糾紛
蘋果公司將向唯冠深圳支付6000萬美元以化解iPad商標爭端。近兩年中,唯冠深圳藉助商標侵權訴訟試圖阻礙iPad在中國大陸的銷售。
張軍:中國沒有「消費不足」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在接受FT中文網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的問題並非「消費不足」。如果計入統計偏差,中國的消費可能已被嚴重低估。
張軍:中國經濟需要「鬆綁」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在接受FT中文網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不在投資和消費,而在於國有經濟對於市場和經濟資源的壟斷。要再次釋放經濟中的活力,政府必須給經濟「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