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30文章檔案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歐洲亂局有解?

本文作者爲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中國新一輪財政放鬆應偏重民生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中國實施新一輪政策放鬆應是大機率事件,但首先應安排預算資金及時投放,優先保障房、醫療以及教育等民生工程投入。

媒體札記:你被說服了麼?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深圳「5.26」交通肇事案後,「打死不信」的人還在控訴,但也有人開始反思:是不是對公權力先入爲主的「有罪推定」立場太過僵化?

爲「中超」算筆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中超」聯賽整體收入中,球員薪資和轉會費成本佔到79%,已是危險水準;俱樂部的收入構成更值得玩味,真正源於市場的部分少得可憐。

日本丸紅巨資押注中國玉米進口

日本商社丸紅以逾50億美元收購美國谷物貿易商Gavilon,實則是押注於中國的玉米進口勢頭。明年中國將成爲全球第四大玉米進口國,而北美將是主要供應地。

洛克菲勒與羅斯柴爾德結盟

羅斯柴爾德旗下公司將入股洛克菲勒金融服務公司,標誌着美國和歐洲最著名的兩個商業世家聯姻

我爲何讓兒子讀國際學校?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王小巖:兒子要從公立重點中學轉學到飽受爭議的國際學校嗎?我發動了所有的關係進行討論。但我至今無法判斷最後選擇的得失。

傍晚的揚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揚州。朱自清故居。他的雕像的眼神使我感動:這是知識分子的本貌,堅韌、溫和、孤獨……用行動說話,挺得住底線,不失去愛心。

中國經濟的第四次機遇

中國經濟學者管清友:中國經濟成功得益於抓住外部三次重大機遇推行對外開放,並在國內推動經濟體制改革;未來中國的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體制需要「蛻變」。

最大化緊縮不是優化緊縮

瑞銀財富管理歐洲區首席投資官賀安卓:歐元區緊縮可能會損害成長,而刺激又可能將財政紀律無限期推遲;歐洲政府和市場參與者如何打破不信任的「囚徒困境」?

新職業:微博紅人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誰誰誰:如今中國的「微博紅人」,和媒體人士同等待遇,拿相同數目的車馬費,某些頂級「紅人」也會受邀去外地甚至外國看秀。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企業家精神的流失」

大連萬達收購AMC,使這家中國房地產集團名揚海外,但董事長王健林接受FT採訪時卻憂慮地說,現在中國的環境越來越有利於大公司發展,不利於小公司創業家的出現。

警惕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隱性成本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任何人如果打算解釋爲何保留歐元區是有益的,他最好去了解銀行的資產負債匹配操作,或去量化因其變化所帶來的衝擊。

分析:令人關注的李嘉誠接班方案

繼承問題是亞洲億萬富翁的禁忌話題,但即便在香港,時代也在變遷,自動讓長子繼承一切的做法難度更大了。香港富豪李嘉誠最近關於繼承問題的宣佈,便有助於打消各方對李氏家族企業接班問題的疑慮。

歐元試驗帶給我們的教訓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歐元的宏大試驗帶給我們的真實教訓在於,考慮到全球治理的薄弱現狀,實行單一貨幣的最理想範圍或許仍然是在一個國家內部。

美歐股市上揚

暫時掩蓋了投資者對於西班牙危機的不祥預感

印度國大黨如何自救?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古哈:印度國大黨只有採取激進舉措才能實現復興,比如讓一個更年輕、更專注的非甘地家族的領導人接替能力不佳的總理。

Facebook股價爲何跌?

麻煩始於Facebook上市前的一個非同尋常的決定:發行價在本已很高的基礎上進一步上調20%,同時售股規模增加25%。Facebook股票在那斯達克電子股票交易系統首日開盤交易的延遲,讓問題進一步惡化。

中國的政策選擇

堅持原計劃?實施低度刺激?還是重新祭出2008年大規模刺激的「法寶」?在歐債危機肆虐、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之際,中國高層正在權衡各種政策選擇的利弊。

中國經濟放緩利於再平衡

有些人擔心,中國消費成長可能隨著經濟放緩而趨於停滯。龍洲經訊的白安儒則認爲,由於家庭收入仍在成長,消費成長不太可能大幅下滑。在他看來,當前的放緩可能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人保邀請14家銀行參與上市承銷

受邀銀行被告知,除非延攬基石投資者,否則它們將無緣於這筆交易

李澤楷有意收購ING亞洲資產

李嘉誠先前承諾,將向李澤楷的商業冒險提供資金支援

歐洲央行否決西班牙銀行紓困計劃

西班牙對Bankia進行資本重組的計劃擬利用歐洲央行提供資金

中國企業走出去 先要學會講「故事」

中國企業萬達成功收購美國電影院線AMC,成爲近年來最大的中國公司收購美資企業案例。但中國企業出擊美國市場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奧美公關全球公共事務主管James Moeller分享了他對中國企業投資美國市場、尤其是在大選年的投資戰略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