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美術館

上海外灘美術館的「遠山」在哪裏?

薛莉:上海外灘美術館藝術總監朱筱蕤希望營造出「離散文化」精神內核,丟掉界限與禁錮,以人的本性去認識別人,而不是靠國籍、民族、地理位置來認識對方。
2024年4月12日

今日美術館館長張然:做中國的ZKM

薛莉:作爲一個有著21年曆史的老牌美術館,在國內民營美術館強勢崛起的今天,如何持續發展呢?
2023年10月19日

對話王一妃:我想把當代藝術呈現得清清爽爽、乾乾淨淨

和畫廊周北京的總監聊聊,一個立足798的藝術平臺,如何面對當代藝術的「公共性」「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的張力。
2023年6月5日

香港M+博物館:亞洲藝術的新視角

香港M+博物館的藏品重塑了關於亞洲藝術的傳統敘述方式。
2023年4月15日

喬爾•梅斯勒:從畫商到藝術家

薛莉:這位被藝術市場追捧的「黑馬」藝術家表示,隨著年齡成長,現在已不再用學術的和非學術的區分藝術品。
2023年4月7日

龍美術館:「存在」十年

薛莉:爲十週年慶典,龍館「曬家底」般推出系列特展。劉益謙更稱推出「羣星璀璨時」爲人生的滿足與幸福。
2022年12月9日

當向日葵遭遇番茄湯

安若黃:梵高的名作遭到環保主義者的破壞式攻擊,事件雖已落幕,但說風波就此平息,顯然爲時尚早。
2022年11月18日

對話喬志兵:藝術總會潛移默化地鼓舞你

聽這位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的創辦人談談,在充滿挑戰和張力的現實面前,「晦澀」的當代藝術爲何與我們的生活有關?
2022年11月6日

在上海美術館裏「遊」義大利

薛莉:上海外灘一號東一美術館接連推出兩場重頭義大利「引進展」,幕後推手天協文化是中國持續推出引進藝術展的先行者。
2022年9月22日

把銀行大樓改建成美術館

宋佩芬:面對集團內部被閒置的辦公大樓,收藏底蘊豐厚的義大利銀行試圖煥回這些古老建築在金融之外的光彩。
2022年8月19日

奈良美智回顧大展:苦苦與疫情躲閃

薛莉:那些信封背面、草稿紙上的速寫手稿中,浮動著一個有強烈表達衝動的藝術家。藝術品是表達的結果,這些手稿演示了表達的過程。
2022年7月22日

那些畫布上的抉擇時刻

我們無法確知某個決定會把我們帶往何方,但是爲了決定而做出的權衡和冒險,卻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瞭解自己。
2022年6月2日

專訪山姆•凱勒:博物館不是崇拜灰燼,而是傳遞火種

黎蓉:這位貝耶勒基金會博物館的館長、巴塞爾藝博會前總監表示,管理博物館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藝術的價值隨著時間而流動。
2022年3月25日

明當代美術館:反美術館的美術館

薛莉:這是個遊離於當代藝術市場之外的,很難被定義的美術館。舞蹈、音樂、行爲、設計,在這裏無規則跨界上演。
2021年12月30日

一個博物館級別的民營美術館

薛莉:南京德基美術館體量龐大,展品橫跨中國古代文物、中西方現當代藝術,突顯一個民營美術館的雄心。
2021年11月19日

「一把椅子」的破圈探索

寧遠:知美術館的「椅(倚)子季」項目以當代藝術和設計爲核心,尋求開啓一次多維跨界的藝術文化體驗之旅。
2021年10月28日

Bernar Venet:我不是在裝飾花園,而是在爲文化注入人性

Luning Wang:作爲一名觀念藝術家,Bernar Venet並不喜歡純粹「美」的作品,而是更看重藝術作品的內核精神。
2021年9月30日

一個帶著森林、泥土和海洋味道的藝術基金會

宋佩芬:卡米涅克基金會的藝術展《想像中的大海》位於法國南部的海島上,展館被花園、森林和葡萄園環抱。
2021年7月15日

和美術館,運營難在哪?

薛莉:座標廣東順德,作爲二線城市美術館的明星代表,和美術館執行館長邵舒坦言運營中的驚喜與挑戰。
2021年5月10日

京城網紅美術館:「紅磚」

Louis Hothothot:打卡勝地「紅磚」試圖用「2020+」主題,解讀新冠疫情爲社會秩序帶來的衝擊。
2020年11月18日

專訪紐約五位美術館館長

吳可佳:大都會、布魯克林、惠特尼、古根海姆及摩根等五位館長,談疫情的影響,以及帶給他們慰藉的一件永久館藏。
2020年10月30日

全世界首家「穿梭美術館」

宋佩芬:爲對抗疫情,鹿特丹博伊曼斯博物館決定讓觀衆坐在車內,在行駛中看展。一萬平米的展廳,每小時容納30輛車。
2020年9月4日

美術館:名利場豪宴的壓軸菜

Luning Wang:藝術既能爲大衆帶來欣賞的快感,也能爲成功人士帶來榮耀的光環。在歐美,美術館捐贈人既是頂級榮譽,也引來一些爭議。
2020年6月18日

大都會博物館:最大的風險是自滿

吳可佳: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當代藝術部主席瓦格斯塔夫強調,對大都會這樣歷史悠久的機構,最大的風險是「一不留神就自滿」。
2020年5月8日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