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智識謙遜的重要性

凱莉:具備智識謙遜的人能夠看到自己身上的認知侷限和偏見,更關心事情真相而不是堅信自己沒錯,他們更擅長分辨真假新聞。
2022年9月9日

人民羣衆需要《人類簡史》三部曲

劉永謀:如何將學術思想和專業研究,喜聞樂見地傳播給人民羣衆,我們要向赫拉利學習。連接象牙塔和社會,是知識分子的職責。
2022年5月19日

學者的天職

嚴飛:你爲什麼要讀博士?你是否有足夠的熱情和志向,做好了迎接學術生涯的艱苦準備?成爲知識分子、以學術爲業的意義又在哪裏呢?
2022年3月3日

竺可楨入黨記

葉勝舟:1961年竺可楨被打成右派的兒子在勞改農場去世。他71歲經歷喪子之大悲,將兒子死因歸於「失言自知咎應得」。次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2021年4月23日

竺可楨解放前夕「轉心」記

葉勝舟:竺可楨不願被左、右政治勢力利用,刻意保持距離。其日記處處體現「求是」精神,「只問是非,不計利害」。
2020年8月21日

「川普化」的中國知識分子與他們眼中的「白左」

郝志東:不少中國知識分子因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程度「川普化」了,並公開反對所謂「白左」和「政治正確」,這是個值得注意和辨析的現象。
2020年7月1日

日本知識分子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鏡子

馬國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期走上軍國主義歧途,知識分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身處中國大轉型時代,中國知識人是做「牛虻」,還是爲權力歌唱的「流鶯」?
2019年6月25日

思想、知識與價值:公共知識分子的三重導向

榮劍:一個公共知識分子,必須同時是有思想的、專業的,並且是價值導向的。在網路時代,他必須始終具有問題意識:我的知識是爲誰而生產?
2018年12月29日

政基於德,治本乎法——關於法律、政體與文明的對話(四)

許章潤:華夏文明之法意泱泱,於安頓自家生活的同時,提供中國法律文明的普世意義,既是可欲的,也是必需的。
2018年9月25日

政基於德,治本乎法——關於法律、政體與文明的對話(三)

許章潤:置身近代中國大轉型格局,重塑政體、在立國實踐中提煉優良政體這一犖犖大端,尚未完成,依舊有待努力。
2018年9月21日

政基於德,治本乎法——關於法律、政體與文明的對話(二)

許章潤:中國今天所缺,不僅是經濟民生與國族富強,而且,政治必須上軌道,民主法治終要落地華夏,纔算初見成效。
2018年9月20日

政基於德,治本乎法——關於法律、政體與文明的對話(一)

許章潤:我們這撥學人出生於50、60年代之交,個人經歷與集體遭際,內心跌宕與社會進程,均烙上那個時代的深刻印記。
2018年9月20日

道術爲改革裂——中國改革以來的思想、學術和主義(下)

榮劍:許多新儒學者退回到「以經術緣飾吏治」,選擇與國家主義全面合作;而原本可以抵禦國家主義的自由主義陣營,政治上仍遠不夠成熟。
2018年8月1日

一代理想主義者的盛世悲歌

李江:楊沐的離世,令人想起八十年代那羣一度站在中國改革潮頭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或逐漸凋零,或捲入熔爐,或仍在痛苦掙扎。
2018年6月20日

霍金、楊振寧與陳鵬——論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迷思

劉遠舉:從霍金、楊振寧到陳鵬,只有體現出人的主體性,纔有真正的家國情懷,纔有真正的知識分子。
2018年3月21日

許知遠:中國最後的「公知」?

張鐵志:他總能站在時代新浪潮上,卻不甘心跟隨浪潮,而是試圖緊抓住岩石,表示對這個庸俗年代的最後抵抗。
2017年9月14日

公民的政治,還是暴民的政治?

笑蜀:那是屬於早年陳獨秀們的時代,人心開始淪陷的時代。不屈從於時代的胡適們,空餘一腔憂思,什麼都擋不住。
2017年9月13日

人格獨立與學術自由:日本學者的啓示

段宏慶:人格獨立是學術自由的前提,不唯命、不唯上,應該是做學問者的倫理底線。日本學者的風範值得學習。
2017年8月29日

範雨素給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個任務

劉遠舉:範雨素出現的本質是什麼?她是中國受到不平等對待的農民工的代表,是一塊在中國當下社會中淬鍊地發紅的鐵。
2017年5月19日

茶園漫天的流螢飛舞

龍應臺:張思之到了九十歲還能屢敗屢戰,他其實可以有個別名叫西西,與經年在穹蒼打工的西西弗斯相濡以沫。
2016年11月2日

中國學者的「國師情結」

鳳凰國際智庫研究員李江:鄭永年批評中國知識界事件說明當前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相互抱怨。一個原因是,現行體制鼓勵「國師」,研究者也有強烈的「國師」慾望。
2016年2月6日

中國政府歸還艾未未護照

專家稱此舉是希望在習近平10月訪英國之前,減少國際上的批評之聲
2015年7月23日

九十年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過去十多年中國再未發生過像樣的思想辯論,知識界進一步衰落與瓦解,八十年代勉強形成的知識共同體徹底消失。某種意義上,這種分裂與瓦解也是九十年代邏輯的延續。
2015年5月7日

中國智庫迎來「百花齊放」年代?

中國政府將設立最多百家國家級智庫,但現有研究機構難以真正獨立於官僚意志,也做不到資金來源的多樣化,還必須權衡政治環境。美國智庫模式或許無法在中國複製。
2015年5月7日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