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馬克宏

法國反對北約在東京設辦事處

法國總統馬克宏認爲,北約應該繼續專注於自己的北大西洋地區,推動北約擴大範圍「將犯下大錯」。
2023年6月6日

馬克宏支援爲烏克蘭加入北約提供「路線圖」

法國總統改變了對基輔加入這一軍事聯盟的立場。
2023年6月1日

西方就瑞典入北約一事向土耳其加大施壓

瑞典首相撰文稱,週四生效的一項新反恐法旨在確保安卡拉支援瑞典加入這個軍事聯盟。
2023年5月31日

法德「發動機」停擺是歐盟不祥之兆

穆傑塔巴•拉赫曼:德國的新權力結構似乎無意從歐洲的角度思考問題。沒有德國領導人的協助,馬克宏幾乎無望實現「主權」歐洲願景。
2023年4月24日

法國重啓「核時代」難在哪裏?

法國大力推進歐洲數十年來最具雄心的核能建設項目,但這個歐洲最大的原子能國家是否仍然具備開展這些項目的工業能力和人才?
2023年4月24日

中國吸引巴西的是實質利益

貝蒂:歐美更應該擔憂的其實是中國正在爲巴西再工業化提供的幫助,這可能會挑戰歐美在投資和貿易方面扮演的傳統角色。
2023年4月21日

爲什麼歐洲永遠不會照搬美國的對華立場?

加內什: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優先順序排列上,歐洲永遠不會複製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問題不在於一個魯莽的男子說了什麼。
2023年4月19日

烏克蘭戰爭導致世界分化

拉赫曼:在世界上不少國家看來,美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反應似乎與入侵本身一樣成問題。中國正在吸引這些國家。
2023年4月18日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歐洲正在平衡對華、對美關係

曹辛:「戰略自主」立場能否成爲歐洲的主導性理念和政策,取決於歐洲內部事態的演變,尤其是中美兩國對事態的反應。
2023年4月17日

西方陷入了「脫鉤」錯覺

試圖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比許多西方公司和政府想像的要難得多。
2023年4月15日

馬克宏涉臺言論風波暴露歐盟對華政策分歧

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表示,馬克宏從北京返回法國途中發表的言論阻礙了歐盟構建團結一致的對華方針。
2023年4月13日

馬克宏「歐洲不應捲入臺海」言論招致抨擊

法國總統在訪華後表示,歐洲不應「被捲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否則就會落入一個「陷阱」,使歐洲不能實現戰略自主。
2023年4月11日

馬克宏訪華:北京如何對歐洲「分而治之」?

成朝庭:馬克宏這次訪華獲得高規格接待,從側面反映出北京重視巴黎超過柏林。北京對巴黎高看一眼,這很可能是一個正確的判斷和精明的策略。
2023年4月11日

與習近平品茶:馬克宏訪華突顯歐盟分歧

選擇在廣州茶敘表明中國領導人給予法國總統的禮遇,這與中方給予同時訪華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低調接待形成對比。
2023年4月10日

習近平警告不要讓烏克蘭危機升級

中國國家主席在會晤法國總統馬克宏時再次呼籲和平談判。
2023年4月7日

法國警方使用粗暴手段對付反政府抗議活動

警方重新啓用了在「黃馬甲」運動期間針對示威者使用的有爭議的手段和武器,以求平息反政府抗議浪潮。
2023年4月4日

歐盟呼籲中國利用對俄影響力制止戰爭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本週將聯合訪華。馮德萊恩呼籲北京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爲烏克蘭帶來和平。
2023年4月4日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馮德萊恩訪華前的中歐交鋒

曹辛:馮德萊恩訪華前夕的講話是相當強硬的,尤其令中國不能接受的是,她將未來中歐關係的前景與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表現」掛鉤。
2023年4月3日

法國養老金改革抗議參與者人數不及預期

巴黎環衛工人暫停罷工,但因爲馬克宏政府拒絕調解,一些大學仍在罷課,一些景點仍然關閉。
2023年3月29日

新一輪抗議活動將考驗馬克宏處理危機的能力

在最近的示威活動中發生暴力事件後,工會將於週二舉行另一輪罷工活動。
2023年3月27日

德國總理蕭茲堅稱「沒理由擔心」德銀

德國總理拒絕將德銀與瑞信作對比。在股市下滑後,歐盟領導人正尋求安撫市場。
2023年3月25日

馬克宏在抗議聲中堅持推進養老金改革

這位法國總統說,這項不受歡迎的改革是「必要的」,它很可能會在今年年底生效。
2023年3月23日

法國政府挺過養老金改革不信任投票

法國總統馬克宏決定在退休年齡改革問題上繞過議會,此舉引發了公憤。
2023年3月21日

馬克宏強行推進養老金改革 進一步激化爭議

法國總統不顧議員意見,透過了提高退休年齡的計劃,此舉將導致政府面臨不信任投票和街頭抗議加劇的風險。
2023年3月17日
|‹上一頁‹‹23456789101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