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慈善

創業與慈善可以兩全

「買一捐一」,是一種融合了慈善元素的商業戰略,兩位商學院女生創辦的一家企業憑這種戰略獲得發展,與聯合國下屬機構的合作給它帶來了信譽。
2013年4月11日

捐贈「緊縮」 美英慈善組織日子難過

個人捐贈在很多西方國家大幅縮水,慈善家和捐贈基金的大筆捐贈也出現下滑
2012年12月24日

紐約有個「慈善圈」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劉裘蒂:慈善活動是紐約商機的潤滑油,而時尚便是紐約慈善的動脈。華爾街人士的腰包是主力,時尚名流則是賣點。
2012年12月7日

慈善背後的墮落英雄

慈善是成熟社會的重要標誌,但慈善的動機並不單純。一些慈善家捐出大量財富,到頭來可能只是爲了洗清身上的罪責。
2012年11月22日

美國的葡萄酒慈善狂歡

這是北美富人十大藝術與休閒活動之一,也是世界最成功的慈善拍賣會之一。這場週末狂歡由全球頂尖名廚、酒商、珠寶商與拍賣行共同打造。
2012年6月29日

慈善不僅僅是捐錢

FT專欄作家庫柏:談到援助,人們只是習慣於去衡量投入:捐了多少錢。而多少人因此得以生存,或生活得到改善——幾乎很少有人去關心。
2012年6月13日

金融也能成爲公益事業

瑞銀首席投資官弗利德曼、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前CEO斯通斯弗:金融業因「認錢不認人」而備受奚落,現在金融業有機會改變這種爭議。
2012年5月8日

慈善機構也用EMBA

當Anjum Tahirkheli報名攻讀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管理學院的EMBA項目時,她從未想到有朝一日會在地震後的海地運用自己的管理技能。
2012年4月27日

交易成本值得花

FT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行政人員、會計師、律師和經理,不僅對慈善機構的高效運轉必不可少,也正是他們讓社會的現代化成爲了可能。
2012年3月27日

慈善:美國實力和雄心的一座燈塔

FT專欄作家加普:奧利弗•聰茨的《美國慈善史》告訴我們,在美國,慈善創新並不新鮮。美國公民捐贈慈善事業的方式一直在發生變化。
2012年2月3日

2011:中國民間公益元年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傅蔚岡:今年,中國各種官辦慈善基金會的聲譽跌入歷史谷底;但市民社會自發的公益慈善行爲卻獲得了廣泛讚譽。
2011年12月19日

媒體札記:「核心利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國務院新聞辦發佈《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積極有爲的國際責任觀首次出現在政府公開檔案,「政治制度」則進入了中國「核心利益圈」。
2011年9月7日

媒體札記:「就是騙你的」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渤海灣漏油事故中,在「監管不力」的海洋局、「縱容瞞報」的中海油和「歧視國人」的康菲三者之間,民衆的憤怒更多落在了後者身上。
2011年9月5日

媒體札記:「人質重傷」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根據報導,南京市公安局進行了一場成功解救。但陳杰人等民間人士藉助網路平臺持續質疑,把特警英勇、家屬感激的團圓場子給砸了。
2011年9月2日

媒體札記:「窮追猛打」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郭美美事件後,民政部官員呼籲不要對慈善事業「窮追猛打」。在另一場知識界爭論中,方舟子「窮追猛打」賀衛方,收穫了更多敵人。
2011年8月29日

媒體札記:窮孩子遇上問題學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北京市海淀等三區幾十所民辦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陸續接到學校關停通知後,迅速激發民間知識分子反彈,教育主管部門遭到責問。
2011年8月26日

從俄羅斯寡頭締造者到慈善家

作爲俄羅斯寡頭的締造者之一,弗拉基米爾•波塔寧不希望被視爲粗魯的俄羅斯富豪。他渴望得到西方同行的認可,也想在身後留下一些東西。
2011年6月1日

善惡「標」本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半個月來,對陳游標的看法,對媒體揭發陳游標行爲的看法,充分暴露了中國民衆間的價值觀分歧。而有時,「雞同鴨講」的問題,比價值觀分歧更嚴重。
2011年5月9日

陳游標:首善,還是首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魏城:讓前「中國首善」陳游標感到委屈的是:最近中國人激烈爭論的話題,卻涉及他是否在行「惡」。但這場爭論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判斷一個人善行真僞的層面。
2011年4月29日

中國慈善的想像力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陶笸籮:要恢復中國被腰斬的民間慈善傳統,需要海納百川,見怪不怪。陳游標未嘗不是讓民間慈善絕地求生的先行者。
2011年4月7日

陳游標行善被批 凸顯臺灣疑心

中國大陸企業家陳游標以個人名義,在臺灣散發5億新臺幣的慈善行爲,在當地受到抨擊。儘管兩岸經濟關係不斷加深,但臺灣對大陸資金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2011年2月1日

中國富豪身家因行善「縮水」

根據本週發佈的最新《胡潤百富》報告,今年與去年相比,資產超過10億人民幣的中國富豪數量成長了三分之一,但富豪們的行善之舉正開始慢慢減少他們的身家。
2010年10月13日

「新公益」浪潮將至

友成基金會理事長王平:過去200年主導發達國家的「攫取-製造-廢棄」模式正走向破裂。在席捲全球的新一輪浪潮中,公益將成爲越來越重要的資源和力量。
2010年9月17日

中國富豪爲何「行善難」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陳游標「裸捐」引發爭議,折射出中國富豪階層行善難的困境。這裏既有道德敗壞導致普遍不信任的原因,也有行善「門檻」和「婆家難找」等原因。
2010年9月9日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