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企業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擬赴美上市中國企業IPO前途未卜

由於中美雙方的監管新規導致中國企業赴美IPO視窗緊閉,華爾街的銀行家們正紛紛爲其客戶尋找替代方案。
2021年8月18日

中國科技創業家開始警惕美元融資

對越來越多行業的中國創業家來說,選擇從風險投資家手中籌集人民幣還是美元,已成爲一個越來越值得深思的問題。
2021年8月17日

科技投資者在中國尋找什麼?

在經歷了兩年的融資難以後,中國新創企業發現,創投對它們的興趣正再次升溫,但到底什麼樣的企業能最終被創投選中?
2021年6月17日

矽谷精英返臺避疫爲臺灣創業市場注入活力

這對臺灣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雖然臺灣孕育了代工巨擘臺積電和富士康,但它未能打造出一個聚焦軟體的大型新創企業部門。
2021年4月13日

Pipe希望將企業經常性收入轉化爲資產類別

該平臺爲企業與投資者牽線搭橋,促成投資者以折扣價購買企業未來的訂閱收入。這是發票保理這種金融方法的新應用。
2021年3月17日

疫情之下中國創投轉向更安全交易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的創投轉向熱門行業的知名公司,導致中國新增的科技新創企業減少,這一趨勢今年很可能持續。
2021年1月22日

歐洲高校積極孵化新創企業

美國仍然最擅長在大學孵化新公司,利用學生迸發的創意。但歐洲高校也在培育大學衍生企業方面「各顯神通」。
2020年10月13日

中國新創企業因新冠疫情陷入籌資難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導致的停擺切斷了中國新創企業的融資管道後,它們正在裁員、減薪並請求政府救助。
2020年2月28日

中國對印度新創企業的投資額再創新高

中國已成爲印度新創企業最大的資金來源之一,但印度對來自中國的投資一直持謹慎態度。
2020年2月17日

卡蘭尼克支援3D列印酒店新創企業

Uber聯合創辦人支援的Habitas力求成立一個「面向千禧世代的地中海俱樂部」,向亞洲、中東和非洲推廣其「3D列印酒店」概念。
2020年2月10日

以阿里巴巴爲首的中國企業縮減對矽谷的投資

在美中日益對立之際,中國企業在矽谷多年的投資熱潮畫上句號。「BAT」去年對美新創企業做出的公開披露投資同比減少84%。
2020年2月10日

中國科技新創企業遭遇「資本寒冬」

去年有336家中國科技新創企業(包括數家獨角獸企業)倒閉,而其他許多新創企業在難以爲繼的燒錢狀態下艱難進入新的一年。
2020年1月7日

德國新創企業呼喚股票期權

對於新創企業,股票期權遠非一種可有可無的福利,而是主要貨幣。然而在德國,透過股票期權方式讓員工參股企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2019年12月24日

新加坡成爲東南亞科技行業的戰略投資者

新加坡正在利用其金融影響力和資金,對醫療技術、能源和人工智慧等行業進行戰略性投資,以實現經濟升級。
2019年12月19日

中國科技新創企業估值走軟

桑曉霓:中美貿易衝突以及對中國國內經濟的擔憂,壓低了中國本土新創企業的估值,這對投資者來說是個好訊息。
2019年12月13日

中國培育獨角獸企業速度放緩

胡潤百富數據顯示,2019年頭6個月,中國只培育了36家估值至少10億美元的新新創企業,較2018年同期下降30%。
2019年10月24日

中國科技創業熱潮爲何風光不再?

資本源源不斷湧入的日子已經宣告結束,很多最初閃耀著創新光芒的公司也逐漸歸於黯淡。
2019年7月25日

微醫擱置海外上市計劃

海外上市涉及更大程度的資訊披露和更嚴格的審查,這家獲騰訊投資的醫療健康科技企業正在考慮在國內上市。
2019年6月20日

在線新創企業爭搶旅遊活動市場

在成長飛快的旅遊活動行業,一批新創企業正在全球擴張,包括利用中國年輕遊客爆炸性成長的香港公司客路旅行。
2019年4月25日

科技業投資者在與新創企業的交易中加入#MeToo條款

科技行業性騷擾和歧視問題頻發,投資者對相關風險變得更爲「小心」,紛紛在交易協議中增加相關條款。
2019年3月18日

從燒錢到緊縮:中國科技行業出現裁員潮

中國科技新創企業正在削減成本,包括滴滴、字節跳動、網易、京東在內,許多公司或裁員、或削減了員工福利。
2019年3月6日

胡潤:2018年中國新增近百家獨角獸企業

根據胡潤的報告,2018年中國估值超10億美元的企業新增97家,引領這一勢頭的是電商和影片串流媒體服務公司。
2019年1月29日

矽谷新創公司員工發財後幹些什麼?

庫赫勒:矽谷生態系統建立在一代又一代創業者支援新項目的基礎上。依靠新創公司致富的員工,說不定會成爲下一個馬斯克。
2019年1月21日

中國新創企業可轉債發售遇冷

中國很大一部分風險投資涉及可轉債而不是股權,它往往讓雙方皆大歡喜,但隨著市場情緒惡化,投資者可能希望贖回可轉債。
2018年10月10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