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債券

亞洲高收益債券ETF淨資金流入飆升

中國房地產業債務危機令亞洲高收益債券ETF去年下半年表現慘淡,但許多全球投資者將之視爲逢低買入的機會。
2022年1月27日

德國國債收益率短暫「轉正」意味著什麼?

投資者對美聯準加息的預期正在迅速成長。
2022年1月22日

恆大海外債權人警告:將採取法律行動

由於恆大未與其國際債券持有人進行「實質接觸」,後者已聘請中國境外的律師,並警告稱會採取法律行動。
2022年1月20日

實際收益率跳漲打破「萬物上漲」局面

實際收益率的跳漲在2022年初震撼了金融市場,是飆升的科技股回落背後的原因。
2022年1月12日

2022年伊始企業已在全球債市上籌集1000億美元資金

企業的首席財務長們努力在基準利率開始攀升之前鎖定較低的借貸成本。
2022年1月11日

恆大將與在岸債券持有人舉行在線會議

這家負債累累的中國開發商正尋求推遲更多還款期限,並努力交付其房地產項目。
2022年1月5日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信用評級下調次數創下紀錄

2021年,穆迪、惠譽和標普分別將中國開發商的評級下調了43、54和30次,相比之下2020年爲6、12和11次。
2021年12月22日

美國企業養老金行業大舉撤出股市改投債券

美國最大的一些企業養老金計劃正在將數千億美元投入債券市場,並從股票等風險較高的資產中撤出。
2021年12月20日

債券ETF資金流入跌至疫情爆發以來最低水準

由於擔心通膨,投資者紛紛遠離債券ETF,11月份債券ETF全球資金淨流入僅爲140億美元,爲自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2021年12月17日

軟銀出售5.5億美元WeWork債務

軟銀折價出售了2019年提供給WeWork的紓困債券,表明投資者對此的反響比較冷淡。
2021年12月10日

下一個量化革命:顛覆公司債券市場

公司信貸在很大程度上沒有被電腦驅動的交易所觸及,但一些投資者正試圖改變這種情況。
2021年12月7日

高收益債券:固定收益投資的現實

這可能是債券持有人最終要求爲風險獲得適當補償的時刻。
2021年12月3日

佳兆業境外債券持有人拒絕債務展期

一個自稱代表佳兆業即將到期債務逾50%投資者的團體在一封信中稱,該公司11月下旬提出的債券交換要約是「不可接受的」。
2021年12月1日

牛市下國開-國債隱含稅率變化邏輯的歷史延展

蔡浩:國開-國債利差隱含稅率與10年期國開債收益率走勢相關性較高,隱含稅率達到低點對債市牛熊轉換有一定信號作用,但這一作用並不絕對。
2021年11月28日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政府債券ETF受到追捧

在香港上市、投資中國國債和政府債券的ETF吸引了鉅額資金流入,儘管中國的公司債券市場正受到越來越多違約事件的衝擊。
2021年11月26日

面對炙熱的通膨,美債多頭仍堅守陣地

美債多頭投資者認爲,美國人口老齡化和巨大的債務負擔可以支撐美國國債的價格。
2021年11月23日

債券投資者法斯:投資者正在承擔60年最大風險

這位在債券行業頗受尊重的投資者警告說,市場已經放棄了「基本的謹慎」。
2021年11月19日

歐洲央行就住房、垃圾債券和加密貨幣「繁榮」發出警告

投資者冒著風險尋找收益,使得市場容易出現回調。
2021年11月17日

爲什麼基民容易犯投資錯誤?

伍治堅:基金產品看上去比較簡單,其實它卻是很複雜的金融投資工具,其複雜度提高了基金公司和基民間的資訊不對稱,讓基民處於更加不利地位。
2021年11月17日

比爾•格羅斯:投資者被央行哄入「夢境」

這位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創辦人表示,刺激措施和低利率催生了危險的金融狂熱,它是由不合理的利率支撐的夢境。
2021年11月16日

美國國債市場流動性枯竭伴隨意外反彈

監管機構試圖解決交易問題之際,債券價格上漲,無視經濟數據。
2021年11月10日

債券是ESG投資中的一個盲點

基金管理公司推進去碳化和社會責任主要是一種股市現象。
2021年11月10日

債券基金:2020-2021年資金流向分析

資金流入和流出的數據顯示了新冠疫情和不斷變化的經濟預測的影響。
2021年11月8日

Lex專欄:佳兆業加劇市場擔憂

佳兆業拖欠付款比規模較小的房企違約更讓市場擔憂。這家開發商約110億美元的美元債券中,三分之一將在未來12個月到期。
2021年11月11日
|‹上一頁‹‹4567891011121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