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專欄 詠竹坊

金晟新能源上市最大挑戰:回收材料價格波動

鋰價大跌,導致這家申請在港上市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商的收入在2023年僅能持平,並在去年上半年開始萎縮。

(作者譚英,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循環經濟」的概念深受環保人士喜愛,因爲它允諾生產過程碳足跡較大的物品,會被多次使用。這也是廣東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的關鍵。公司由李氏五兄弟創立,他們在2014年成爲最早接受鋰離子電池回收理念的一批人。

據12月20日提交的上市申請顯示,金晟新能源成立十年來,已回收了數百萬個鋰電池,現在希望透過在香港上市以吸收一些投資資金。但首先,金晟新能源必須讓市場相信,它能夠管理其回收材料的價格波動。

公司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透過四輪融資,籌集了14億元(約合1.909億美元),投資者包括汽車巨擘博世,去年4月發佈的胡潤全球獨角獸報告,對其估值爲17億美元。此次上市還由中金公司、招銀國際和中銀國際亞洲等大型機構擔任整體協調人,意味該公司可能會籌到相當可觀的資金,或許會超過2億美元。

金晟將新能源汽車(NEV)和其他物品所使用的電池重新加工成原材料,其中70%是鋰和鎳。中國是無可爭議的全球頭號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數百萬輛,爲金晟新能源這樣的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上市檔案中的獨立市場研究顯示,中國內地鋰離子電池的處理量從2019年的27,900噸,增加到2023年的586,900噸,每年成長一倍多。隨著中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預計到2030 年,中國的年回收量將達到790萬噸。

雖然回收電池的供應預計將強勁成長,但對再生利用電池材料的需求更能說明問題。中國再生利用鋰離子電池材料的銷量,從2019年的16,900噸增加到2023年的544,700噸。預計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激增至490萬噸,因爲中國目前保有的數百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通常爲五至八年。

對金晟新能源這樣的公司來說,問題在於管理鋰以及鎳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它們的價格由全球市場設定,決定了該公司對其再生利用產品的收費。

在2023年大幅上漲之後,鋰價去年暴跌,今年繼續下跌。儘管過去兩年由於政府取消激勵措施,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一直在放緩,但鋰礦商的產量基本保持不變,導致供應過剩,這種局面在短期內似乎不太可能緩解。

鋰供應過剩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上路,以及新鋰供應過剩,自2022年以來退役的鋰離子電池和回收再生材料,一直供應過剩也就不足爲奇了。這導致退役電池的平均價格從2022年的每噸3.25萬元,降至去年的每噸僅1.68萬元。同時,用這些電池生產的再生利用原材料的平均價格,在此期間更是暴跌了80%,從每噸42.69萬元降至8.29萬元。

對於金晟來說,價格波動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在鋰價格企穩之前,這種情況似乎還會持續下去。2021年至2022年間,公司的收入因鋰價格飆升而成長了156%,達到了29.1億元。但在鋰價達到頂峯的2023年,公司收入穩定在28.9億元,到了2024年,隨著泡沫的破滅,其收入開始下降。

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從上年同期的15.3億元下降三分之一,跌至9.95億元。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實現了6,900萬元和1.51億元的利潤後,公司在2023年出現了4.73億元的虧損。2024年上半年又虧損了1.472億元,不過隨著碳酸鋰和硫酸鎳的價格開始企穩,公司虧損較上年同期的2.04億元減少了28%。

2023年出現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與庫存有關的1.09億元減值損失。2022年,公司的庫存激增至8.13億元,可能是因爲金晟預計價格會繼續上漲而囤積庫存。然而,隨著退役電池和再生利用材料的價格在2023年急劇下跌,有必要進行撇賬。

近期經歷瞭如此大的波動後,投資者會對金晟新能源的首次公開募股持有怎樣的期待?該公司表示,它有一條「盈利之路」,包括與國內汽車巨擘東風的子公司共建一座新工廠,年回收退役鋰離子電池可達到18萬噸。這將有助於降低製造成本,申請檔案中指出,2023年至2024年間,鎳回收產品的單位制造成本,透過產能擴張下降了約18%。

與此同時,金晟新能源去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實現了約4,000萬元的正現金流,而先前三年的現金流爲負。但截至去年6月底,由於繼續進行新的投資,其現金持有量從上年同期的1.78億元降至3,900萬元。

李氏五兄弟持有公司55%的股份,他們或許希望,近期在香港和上海、深圳A股市場掀起的新能源車相關IPO浪潮中,投資者會對其股票產生興趣。

去年12月,中力股份(603194.SH)在上海上市,公司使用鋰電池相關係統實現倉庫自動化。與此同時,據報道,儲能系統製造商海博思創已獲准在上海科創板上市;大宗物料處理系統綜合服務商宏工科技已在深圳創業板IPO註冊。氫燃料電池製造商重塑能源(2570.HK)上個月在香港上市籌集了7.097億港元(9120萬美元),自那以來其股價已上漲逾20%。

據稱,全球領先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300750.SZ)也考慮到香港上市,籌資金額預計高達77億美元,作爲它目前在深圳上市的補充。這將是自2021年以來港交所最大的一次融資,不過在本週早些時候被美國列入國防部黑名單後,該公司可能會改變計劃。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超級智慧」需要時間才能產生超級回報

通用人工智慧可能具有變革性,但它也帶來風險,並需要投資者的耐心。

萬洲國際爲何將史密斯菲爾德重新上市?

中國經濟放緩、川普加徵關稅以及人們對鮮肉的青睞,促使萬洲國際剝離美國豬肉生產商。

「戰鬥到底」:尹錫悅的反抗加深了南韓的分裂

被彈劾的總統爲了避免被捕,已將自己藏身於私人安保部隊的防線後,警方正在策劃下一步行動。

尋找英國的「工蜂」股票

小盤股市場的無名英雄可以提供可觀的回報,但在哪裏可以找到他們呢?

懸而未決的市場

另外:穩定幣的意義是什麼?

私募信貸的重要新角色

資金流向的重大轉變可能有助於數據中心、能源和產業迴流所需的鉅額投資。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