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多月,中國股票市場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漲,隨後又進入調整之中。
9月24日,央行、證監會和金融監管局三部門負責人出席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宣佈推出降準、降息、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援股市等一系列超預期政策,市場信心迅速恢復,股市應聲大漲。當天,上證指數、滬深300和創業板指數分別大漲4.2%、4.3%和5.5%。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諸多安排和表態超預期,市場解讀爲穩成長的重要轉折點。9月30日,上證指數大漲8.1%,而創業板指更是大漲15.4%。至此,三大指數均已收復一年以來的跌幅。9月24日至9月30日五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滬深300和創業板指數累計分別上漲21.4%、25.0%和42.1%。
與指數大漲相對應的是成交額的驟升。9月24日,A股成交額9744億元;9月30日,A股成交了2.61兆元。與之相對比的是,9月24日之前一年的平均日交易額不到8000億元,前一個月的成交額更是不到6000億元,期間有幾個交易日甚至不足5000億元。A股的突然爆發一下點燃了投資者的情緒。多家券商平臺的A股開戶數激增。10月8日,A股的情緒興奮到極點。滬深兩市開盤即上漲10%。開盤42分鐘,A股成交額突破2兆元,當日成交額3.48兆元,創歷史最高。當日高開後,上證指數漲幅回落至4.6%,但創業板指仍大漲17.3%。
10月9日,A股出現大幅回調,上證指數、滬深300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6.6%、7.1%和10.6%。10月11日,股指再度回調,上證指數險收3200點。10月15日至17日,股市連續回調,上證指數跌破3200點。國慶節後的兩週時間內,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均下跌2.3%,創業板指上漲0.9%。
中國股市先是連續大漲,隨後是大幅震盪調整,投資者由最初的狂熱冷靜下來,又開始陷入到深深的思考當中。「牛市」還在嗎,是不是來了又走了?A股能走出日本股市那樣橫跨十多年的「長牛」、「慢牛」嗎?中國股市如何才能「長牛」?
沒有經濟的快速成長,股市能否走出「長牛」?
讓投資者懷疑「牛市」可能性的,除了A股的大漲大落,還有正面臨著種種困難的中國經濟。經濟成長放緩,進入2010年代,中國實際GDP增速由以前的兩位增速下降到10%以下,近幾年又下降到5%左右。作爲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房地產價格在2021年見頂後大幅滑落,一線城市房價與高點相比下降了近30%。
社會零售總額增速在2010年達到了最高的23%,此後則逐步下降,自2018年開始下降到10%以下。2024年前9個月,社零增速只有3.3%。消費不振造成的一個結果是通貨緊縮。自2023年2月份起,通膨率一直不到1%,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這四個月期間更是低於0%。2024年9月份,通膨率只有0.4%。
此外,中國經濟還存在年輕人失業率高、人口下降、消費者信心不足等問題。也就是說,經濟的基本面並不穩健,前一段時間股市的大漲完全來自於預期扭轉帶來的估值提升,上市公司盈利並沒有顯著改善。實際上,2024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的每股盈利同比下降3%。
回看歷史,日本股市在1990年資產泡沫破裂以後的走勢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1990年初至2009年2月是下跌階段,2009年2月至2012年底是底部整理階段,2013年初至今是上漲階段。
具體來說,在1989年12月29日創下歷史高位38916點後,日經225指數一路下跌,分別於1990年3月30日、1992年3月16日、2002年1月30日跌破3萬點、2萬點、1萬點關口,2003年4月28日的7607.88點,相比歷史高點下跌80%。圖表3是日經225指數自1985年初至2024年10月28日走勢。
在零利率和QE的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2003年4月底至2007年7月初,日經指數經歷了一段不俗的漲幅,從2003年4月28日的7607.88點漲到了2007年7月9日的18261.98點,漲幅達140%。然而,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日經指數一路走低,2009年2月24日收於7268.6點、跌幅60%,此後在底部徘徊,直至2013年初開始漲勢。
圖表1:日經225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Wind
2022年以來,日本股市持續攀升。2023全年日經225指數上漲28%。進入2024年,日經指數繼續上漲,2月22日突破38916點的歷史高點;3月4日,突破40000點,收於40109點。10月28日,日經225指數收於38605.5點。
自1990年股市和樓市泡沫相繼破滅後,當時的日本經濟和現在的中國經濟面臨類似的各種問題,首先體現在經濟增速的下降。圖表2是1985年至2023年日本GDP。在資產泡沫破裂以前,日本名義GDP從1985年的340兆元成長到1989年的429兆日元,五年增幅26.2%。資產泡沫破裂後,日本GDP在1990年至2009年二十年間只成長了15.4%。2009年至2012年,日本GDP原地踏步。2013年至2023年,日本GDP成長18.4%,對應年化成長率1.54%;實際GDP成長7.9%、對應年化成長率0.7%。
圖表2:日本GDP
資料來源:Wind
從2013年初至2024年10月底,日經225指數從10688.1點上漲到了38605.5,漲幅261%、對應年化收益率11.4%。2013年至今,日本股市無疑是走出了「長牛」。與此同時,日本GDP平均成長率只有1.54%,而實際GDP成長率更低、只有0.7%。由於日元的貶值,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甚至是下降的,2012、2013年分別是6.27、5.21兆美元,2023年只有4.21兆美元。
人們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在中國經濟以兩位數快速成長的時候,上證指數長期在3000點徘徊,投資者不由地會想到,現在中國經濟以5%的中低速度成長,A股還可能有「牛市」嗎?
以日本股市爲例,我們看到的是肯定的答案。我們知道,股價由上市公司的盈利與估值決定。GDP的成長代表的是經濟體規模的擴大,並不必然說明經濟體內公司的盈利在上升。上市公司只是經濟體中公司的很小一部分,整個國家經濟增速的上升或者下滑,並不一定代表上市公司的盈利成長或者下滑。比如,2024年上半年的中國GDP同比成長4.8%,但A股上市公司的銷售額和盈利分別下降2%和3%。如果估值不下降的話,即使整個經濟不成長,只要上市公司的盈利成長,股市也能保持上升勢頭。
中國股市如何走出「長牛」?來自日本的經驗
自1990年資產泡沫破裂後,經過日本政府不斷地推行貨幣、財政刺激計劃以及股市自身的制度改革,自2013年至今,日本上市公司盈利逐步上升,日本股市走出了一波長達十多年的「牛市」。
寬鬆的宏觀政策
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日本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圖表3是日本中央銀行政策利率。1991年7月開始降息,1999年9月,日本央行將目標利率降至零。但「零利率」效果不理想。爲了進一步刺激經濟,2001年3月日本央行開始首次實行量化寬鬆政策(QE)。2013年4月,爲實現2%通膨目標,日本央行推出質化量化寬鬆(QQE)貨幣政策。2014年擴大量化和質化貨幣寬鬆政策(QQE)。2016年,日本央行於1月推出「負利率」政策,於9月推出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
圖表3:日本中央銀行政策利率
資料來源:Wind
財政政策方面,日本政府於1992年開始實施刺激計劃,主要內容包括:恢復並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爲銀行注入資本,放鬆各種管制,改革監管機構等。2008-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期間,日本政府推出累計約140兆日元的刺激方案幫助企業和家庭度過危機。安倍上臺後,2013-2019年共推出四輪經濟刺激計劃,試圖幫助日本走出「失落」陰影,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中小企業發展,以及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和2016年熊本地震的災後重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日本政府推出三輪累計約222兆日元的疫情紓困計劃,旨在幫助民衆和企業應對疫情衝擊,但日本政府債務也進一步攀升。
雖然日本政府推出了諸多刺激政策,但是直到2013年「安倍經濟學」的實行,政策效果均不夠理想,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財政與貨幣政策未能充分配合。比如財政擴張時,匯率往往同時升值,而貨幣政策又沒有及時降低利率以減少匯率的升值幅度,出口因匯率升值而下降,這削弱了財政擴張政策的效果。二是財政支出效率偏低。前期日本政府將大量公共資金投入到偏遠地區,並且大多投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回報率低。政府加槓桿,只帶動了短期需求,未能撬動私人消費和投資。後期在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背景下,日本財政主要是對外部衝擊做出被動應對,沒有中長期規劃。三是政策來回搖擺。日本政府在擴大支出和加稅之間來回搖擺,不等經濟穩固,就考慮政策退出,甚至推出緊縮政策,往往打破經濟正向循環,使得經濟復甦難以持續。
2013年開始,日本開始實行「安倍經濟學」,即推出「三隻利箭」:超寬鬆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和之前的財政政策相比,這一階段的資金應用更加均衡,也更加強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評估,以確保財政投入能夠真正促進經濟成長。結構性改革方面,政府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同時鼓勵企業投資,爲企業提供更有利的投資環境。在強有力的「三支箭」刺激下,經濟逐步修復,資產價格出現明顯回升。
日本央行直接購買ETF
除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刺激外,內外資的流入也幫助提升日本股市的估值。首先,日本央行親自下場購買日經225和東證指數ETF,成爲股市信心的「壓艙石」。圖表4是日本央行累計購買ETF金額。日本央行自2013年開始購買ETF,截至2023年底,日央行持有ETF市值約70兆日元,相當於日本股市總市值的6%左右,佔日本ETF市場淨值的50%以上。截至最新2024年10月28日,日央行仍持有ETF存量37.19兆日元(賬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