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經濟

減稅還是增加基建投資?

未來政策走向關鍵不在貨幣政策,而在於財政政策的積極模式。擴大基建投資若無信貸支援則效果有限,若同時放寬信貸支援,或引發資產價格上漲。

7月31日的中國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央對經濟形勢由「穩中向好」表述爲「穩中有變」,一字之差表現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複雜局勢。通報中連續六個「穩」字體現出中央對穩成長的重視,底線思維再次顯現。政策方面,會議明確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貨幣政策則是在「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基礎上,由「穩健中性」變爲「穩健」。對此,主流的市場觀點認爲當前的政策仍然是結構性調整,談不上政策轉向,不會看到大規模刺激和放水。

我們認爲,判斷未來政策走向的關鍵不在於貨幣政策,而是財政政策的積極模式。簡單來看,積極財政政策有兩個基本方向,一是透過減稅降低財政收入,間接促進居民消費和企業復甦。二是透過增加基建投資,直接增加短期總需求。如果積極財政政策的方向是聚焦於大範圍、實質性的減稅,企業得以藉此機會修復資產負債表,對「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有顯著意義。如果積極財政的方向是聚焦於在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那麼短期內有助於「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但這需要貨幣政策的配合,同時還會面臨基建投資效率較低等諸多考驗。雖然這兩種不同積極財政政策都意味著政府財政赤字增加(盈餘減少),但不同的政策邏輯有不同的影響路徑。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讀者評論

用戶名: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用戶名
密碼

紅杉承諾支援馬斯克的新創公司xAI

風險投資公司是這位企業家正在爭取的投資者之一,因爲他希望在競爭對手面前取得優勢。

在解決衰老的領域,有哪些最新的科學突破?

研究正在尋找延長動物壽命的方法,但監管機構仍對將衰老視爲一種疾病持謹慎態度。

現在投資黃金還來得及嗎?

來自中國的需求推動金價在本月創下歷史新高--現在很多人懷疑正常規則不再適用了。

美聯準首選的通膨指標在3月份升至2.7

數據公佈前一天,第一季度數據促使投資者預期降息降息將會推遲。

這些企業是如何挖到人工智慧的第一桶金的?

從媒體到製造業的客戶正在推動軟體集團的成長。

化石燃料本可以在25年前就被拋在塵土中

如果我們早點遵循萊特定律,太陽能技術本來可以更快實現低成本化。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