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阿里和順豐的一場口水戰引起了輿論的關注,也許很多年以後我們纔會理解,這並不是一場普通意義上的商業碰撞,而是一場事關未來的爭奪。簡單的說,這場爭論的核心,就是數據。阿里試圖讓順豐的用戶數據接入阿里雲,但順豐不惜與這位合作伙伴翻臉,果斷地拒絕了這一要求。這場爭論的有趣之處在於,它爭奪的既不是資本或地產,也不是人才或某項具體的技術——這些都是傳統商業競爭中最被看重的資源——兩家巨擘公司不遺餘力想獲得的,是數據,以及數據背後關於人工智慧的無限的可能性。
至此,你會發現,商業競爭的核心指向已經悄然發生改變。隨著人工智慧時代逐漸向我們走來,一副全新的商業圖景已經徐徐展開。《埃森哲技術展望2017》指出,「技術作爲催化劑將幫助企業釋放巨大的商業潛力……若想實現與人爲本的業務和技術成果,企業從戰略到運營的各個層面均需高度智慧化。」
這解釋了爲什麼數據會成爲公司最寶貴的資產,同時,也爲我們勾勒出來未來偉大公司的大致輪廓以及它們身處的戰場。在可以預見的未來,AI將成爲商業領域最核心的話題,我們的商業世界觀也將因之而顛覆。據埃森哲預測,5年內,會有超過半數的客戶會因企業的人工智慧水準而非傳統的企業品牌形象來選擇企業服務。正如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斷言的那樣,「將來所有競爭都會圍繞AI展開,think AI才能擁抱新時代。」
嬗變
在大部分時間裏,人類的商業運行都是處於是單向的、被動的、封閉的體系。買和賣、生產者與消費者、設計者與使用者在某種程度上是彼此對立的。三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在此期間,一批偉大的公司應運而生,從福特、GE、豐田到微軟、蘋果、谷歌……他們都在其所處的時代改變了世界,但就商業運行的本質而言,技術的更迭和效率的提升,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商業參與者之間的關係,擁有10萬員工的GE和擁有10個員工的小公司,在公司與僱員,公司與客戶的關係上,並沒有本質不同。
但如果我們看看Uber這樣的公司,我們就會發現,商業世界的遊戲規則已經變得不同。這個估值數百億美元的公司實際上只有少數的僱員,嚴格意義上說,其平臺上成千上萬的司機與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僱傭關係,但誰也無法否認,正是這些司機的存在,讓Uber變成一家有價值的公司。現行的管理體制試圖將Uber納入其管理規範,比如,在司機的福利問題上,是否要像其他傳統企業一樣,將其視爲正式的僱員對待?但如果真這樣做與殺死這家公司無異,這同時也不是司機們希望看到的,他們利用自己的閒置資源和時間創造價值,但並沒有幾個人想真正加入這個公司。
這顯然已經顛覆了我們對於傳統人力資源的認知。《埃森哲技術展望2017》對此作出瞭解釋,他們認爲:時下,「未來職場」已經到來,領軍者必須再造員工團隊。隨著柔性勞動力派遣平臺和在線工作管理解決方案的流行,傳統人力資源模式和架構都在逐步瓦解,開放式的人才市場將成爲未來的主流。因此,快速創新和組織變革的關鍵所在——按需組建人才團隊,將是企業實現真正數位化的必要條件。
但更根本性的改變則來自人工智慧,也許有一天,Uber司機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透過人工智慧控制的自動駕駛汽車,這個時候,世界會變成什麼樣?IHS公司的《汽車電子地圖報告》顯示,2015年新車中人工智慧系統的安裝率僅爲8%,其中語音識別技術佔很大比例。不過預計2025年這一比率將達到109%,屆時許多車輛將安裝多種不同類型的人工智慧系統。高德納諮詢公司預計,從現在到2020年,將有2.2億輛具備數據聯通性的互聯汽車問世,實現車輛之間、車輛與周邊基礎設施的互動。
埃森哲有關人工智慧的研究顯示,透過改變工作性質,創新人際關係,人工智慧有望使經濟成長率在2035年翻番。人工智慧已經使工作團隊日益虛擬化,IP center的虛擬工程師正利用人工智慧模仿人類工程師的工作,就基礎設施問題提供一線解決方案。在IT環境中,這些系統可以實現所有不同工具和用戶之間的自動溝通。對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投資銀行來說,這意味著解決問題的時間縮短93%。
曾經笨拙的機器正變得越來越智慧,甚至可以和人類進行自然對話。透過自行與企業和其他系統配合,人工智慧正令所及之處更加睿智——透過持續學習不斷加快著自身的普及速度。
與趨勢代同行
調查發現,85%的高階主管打算在未來三年廣泛投資人工智慧技術。擺在衆多企業眼前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要麼擁抱這個人工智慧的時代,要麼被時代邊緣化。技術是重塑人類世界的關鍵。那些善用數字技術的企業,已經看到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正徐徐打開,那麼企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答案是,藉助技術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需要說明的是,在人工智慧時代,「技術」將不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辭彙。憑藉企業介面上妥善佈置的人工智慧,客戶無需弄懂複雜的技術問題,只要開頭交談,做個手勢或觸摸點擊即可。這種直觀介面已經開始爲企業創造多種效益。在印度尼西亞,埃森哲正利用人工智慧幫助一家大型林業公司測量棕櫚地塊,從而有效找到促進新植林木生長的最有效方法。項目已取得多方面成果:增加企業產量,減少砍伐,並提升了業務可持續性——而支援這一切的技術都被隱藏在一套人工智慧引擎之後。
藉助部署到位的人工智慧,企業與客戶的互動將轉變爲多管道、多維度的對話交流,這不僅有助客戶關係變得更長久穩固,還能改善客戶服務,從而直接創造經濟效益。比如61%的客戶服務專家相信,更有效的在線客戶服務支援能顯著提高銷量;另據2016年2月進行的一項調查,98%的美國數位化購買者表示,如果獲得了良好的的體驗,就有可能或極有可能進行回購。
如今,人工智慧不僅成爲企業的數位化名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的重要保證,也是提高員工積極性、運營效率及業務成長的關鍵因素。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公司在這一輪以人工智慧爲方向的數位化浪潮中,表現出了巨大的勇氣和魄力。中國最大的三個網路公司騰訊、阿里和百度已經各自有了清晰的人工智慧戰略,此外諸如滴滴、摩拜、蔚來汽車這樣的創新公司,以及像海爾、美的這樣的傳統制造業巨擘,都試圖在人工智慧的新時代一展拳腳。騰訊副總裁、人工智慧研究室負責人姚星認爲,足夠多的數據積累、足夠豐富的運用場景以及足夠多的人才是中國在人工智慧時代具備的幾大優勢。
例如,海爾研發的COSMO智慧工廠操作平臺,就是在多年製造業積累的基礎上誕生的,它試圖透過智慧化系統讓企業和用戶一起完成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從而解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目前這個智慧工廠操作系統已經被應用於家電製造之外的多個行業。《埃森哲在技術展望2017》認爲,爲了充分發揮依託人工智慧的後端分析能力、支撐聚焦行爲的技術,企業必須將自身系統中的每一項應用軟體,都成爲了解客戶行爲的視窗,以及完善企業產品與服務的試驗檯。這與海爾的思路不謀而合。
埃森哲認爲,隨著人工智慧的逐漸成熟,企業的管理層應當立即行動,從根本上審視人們與企業、技術之間的互動模式。隨著人工智慧日益成爲員工與客戶之間的首選互動對象,這項研究至關重要。人工智慧已經成爲企業迎戰競爭對手的利器。企業管理層要將其作爲重點投資建設的核心能力。人工智慧絕不只是可以用以提升效率或創造價值的又一款技術工具,它不僅事關企業的後臺運作,更將走向前臺來展示企業形象。
一個更加智慧的未來已經在我們面前徐徐打開,它會變成怎樣一幅圖景我們還不得而知,我們唯一可以確定是,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是創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