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 Xinyi塗欣懿
就如同昨日那般:傳承於茅臺數百年的釀酒工藝,直到現如今仍然在茅臺酒的生產工序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微涼的空氣伴著薄薄的迷霧爲山區的小鎮——茅臺披上了神祕的面紗。
我們眼前看見的正是位於中國西南地區貴州省的茅臺鎮,也即是被譽爲國酒的茅臺酒之鄉。白酒是中國人對於酒的稱謂,萬不可和西方的葡萄酒相互混淆。白酒是一種無色透明,透過高粱發酵釀造而成。
當我們走近茅臺酒廠,沁人心脾的獨特酒香立刻撲面而來。發酵過後的高粱散發出來的氣味好像馬麥醬。走進空氣流通的茅臺工作產線,有人告訴我們茅臺酒的釀造週期長達一年。高粱和小麥混合進行發酵,整個釀造週期裏要進行九次蒸煮以得到基酒,得到的基酒還要進行七次勾兌。
中國的陰陽思想在茅臺的釀造過程中也得到充分體現,是華夏智慧和文化魅力的一個縮影, 陽發酵是指開放的處理工藝,比如說將高粱擱置在地面上讓其和空氣中的有機微生物發生反應;陰發酵或者說密封發酵是將穀物密封在發酵池中以吸收大地之靈氣。釀造出來的基酒透過專業人士的手完成勾兌,然後就可以裝入陶土壇中進行至少五年時間的窖藏。
茅臺酒廠秉承傳統的釀造工藝,同時也不忘與時俱進,部分釀造工序由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完成。酒廠的一位員工解釋說,某些工序,比如說穀物的翻拌就必須由人工完成,否則達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該員工說,茅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茅臺的整個生產工藝原封不動引入到另一小鎮,但是酒的質量遠不如茅臺鎮出產的酒,因此茅臺有其他地區所不可比擬的神祕優勢。當地人認爲茅臺酒是天、地、人和諧統一的產物,亦或是當地獨特元素相互反應的結果。釀造茅臺酒所採用的水,源自流經茅臺鎮的赤水河,而釀酒的原材料出產自附近的鄉鎮。發酵池採用的紅土同樣取自本地。
中國的白酒和伏特加一樣以濃烈著稱,其中的酒精度高達53度,經過幾輪「乾杯」下來,喉嚨能明顯感受到烈酒茅臺的灼熱感。除了茅臺的濃烈之外其標誌性的白色瓷瓶包裝和專用的酒杯也格外獨特,讓你有一飲而盡的快感。茅臺酒的口感以醬香聞名,其粘稠度勝過純淨水,細細品來可感受酒中的微咸和微酸。個人感覺好像話梅的味道。
63歲的胡靜詩從茅臺的生產部門退下來後,就成了茅臺酒史料研究編撰人員,他口中的茅臺高雅、純淨、精緻。他說:「在你喝茅臺時,那份愉悅好像是和仰慕的學者間的談話。」
茅臺作爲外交宴會飲品和贈送國外貴賓的禮物在中國社會享有尊貴的地位,在中國和馬來西亞雙邊關係中也有茅臺的身影。1973年,前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副主席丹·斯里·曾永森受時任首相敦阿卜杜勒拉扎克委託訪華,以瞭解中馬雙邊關係正常化推遲的原因。期間他在香港會見了新華社代表,並清晰的記得並且留意餐桌上是來自中國的茅臺酒。
據馬來西亞全國總警長哈聶夫回憶,1974年,馬來西亞代表代表訪華正式建立雙邊關係,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晚宴期間用茅臺酒招待了馬方代表。
哈聶夫說:「周恩來一桌接一桌的敬酒,雖然喝的是茅臺,但是他發現很多代表都比他能喝」。
去年馬來西亞一家名爲Hai-O Enterprise Bhd企業成爲馬來西亞茅臺經銷商。茅臺的一位高級管理層表示:「對我來說,茅臺的味道就好像友誼和文化。」他形容得非常貼切,恰如其分的說明了茅臺在中國外交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作者來自東南亞媒體,駐華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