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口味」塑造現代世界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活動頁面

誰的「口味」塑造現代世界

「茅臺外交」見證中國重返國際社會

蘇榮/文

絲綢之路,亦是「美酒之路」。早在三千多年前,色雷斯人就開始釀製葡萄酒。在中國,酒主要由稻米、蜂蜜和水果發酵而成,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不過,真正改變世界的卻是「蒸餾烈酒」。

「如果將發酵飲料比喻爲弓箭,蒸餾烈酒的勁道大得超乎想像。」澳洲著名歷史學家克里斯蒂安認爲,正是「這種執著而衝動的口味」一步步塑造出現代文明世界。

「禮尚往來」上升到國家層面即外交。酒,不僅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交易品,也是外交場上的「先行官」。1949年以來,茅臺更是一直活躍在外交舞臺上,爲中國外交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心做出貢獻。

「只要喝夠了茅臺,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前夜,茅臺酒進入中南海懷仁堂。據說,當晚的第一宴從廚師選擇到菜單酒品都經周恩來親自審覈,主酒定爲茅臺。

由此,「酒桌微笑外交」,也頻頻見諸有關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文獻記載。1971年7月9日,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轉道巴基斯坦祕密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迎來曙光。

「你們可要小心喲,我們的茅臺酒會醉人的。你們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處分呢?」一見面,周恩來就與兩名隨行特工雷迪和麥克勞德開玩笑,以打消基辛格一行的緊張拘束心理。

宴會時,周恩來總理又以美酒相迎,基辛格連飲數杯,賓主談笑風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雙方商定先在巴黎建立「祕密聯絡管道」:中國派駐法大使黃鎮擔任中方聯絡代表,美方聯絡員則是駐法武官沃爾斯將軍。

歸國後,基辛格對茅臺酒念念不忘。不久,他又借訪問法國之機,悄悄拜訪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以兌現「祕密聯絡管道」的約定。爲掩人耳目,美方從一家車行租賃了一輛不帶外交牌照的普通轎車,沃爾斯將軍親自駕車,基辛格則戴著墨鏡和法式帽子,把帽簷壓得低低的,坐在後排神祕地微笑著。

中國駐法大使館也爲基辛格的拜訪做了精心的準備,其中包括國務卿的至愛——茅臺酒。

「請客喫飯是外交的靈魂。」19世紀的英國首相帕默斯頓認爲。不過,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的資深外交官閻寶航則進一步地解釋說,「平時參加招待會,不是喫喝玩樂。」二戰期間,正是在一次酒會上,閻寶航獲悉德國將向蘇聯發動突襲的重大情報。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實現訪華,這被史學界稱爲「破冰之旅」。爲迎接遠來的貴客,周恩來在國宴上用茅臺酒款待尼克松,還即興點燃杯中的茅臺酒來助興。歸國後,尼克松則興致勃勃地爲家人表演節目「燃燒的茅臺」。

「茅臺這種烈性酒,不做飛機燃料太可惜了,是因爲它太易燃。」對於尼克松的表演,基辛格不無調侃意味。

兩年後,尼克松受「水門事件」牽累而辭職,一名中國外交官前去探望,尼克松取出一瓶茅臺酒爲客人倒上一點點,並解釋說,「這是1972年周恩來送我的,現在只剩下半瓶了,所以不敢多倒。」

直到去世,尼克松都沒有喝完這瓶茅臺酒。

「白酒獲得世界級讚譽,要歸功於1972年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與中國領導人的會面。」美國《大西洋月刊》評價說,茅臺酒自此成爲中美外交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劑」。

中美正式建交後,巴黎祕密管道改爲公開聯絡管道,美方聯絡官沃爾斯將軍也調任中央情報局副局長。臨行前,他來向黃鎮大使辭行。據說,沃爾斯將軍並不喜歡飲烈性酒,但在品嚐茅臺酒之後卻大加讚賞,「不是人間的,而是天使的香」。

爲留作紀念,黃鎮大使特意送給沃爾斯將軍一瓶茅臺酒,並指著酒瓶上的飛天圖案說,「我送你飛天,並祝你步步高昇。」沃爾斯將軍則幽默地回答,「我感到爲難,我回去以後是把它珍藏,還是把它喝掉?」

此後漫長的歲月裏,中美關係儘管不乏坎坷,卻始終沒有脫離1972年確定的軌道,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兩國高層已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197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率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其簡明、務實的發言引起熱烈反響。

「只要我們喝夠了茅臺,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基辛格對鄧小平的講話表示贊同。三年後,基辛格卸任國務卿,此後雖再未直接參政,仍以學者、民間智庫思想家、政治評論員等多種身份,繼續擔當中美之間的友好使者,多次受到鄧小平的親切接見。

「你待我以酒席,我以酒席還之」

如今,外交行爲中的非理性因素,依舊是民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更是國際關係學者們爭辯不休的課題,中蘇關係正常化也成爲了重要研究案例之一。

中美建交之時,美國在同蘇聯的對峙中正處於守勢,自1969年珍寶島衝突後,中蘇兩國關係也降至冰點。

「兩國外交人員見面基本上也是抗議或反抗議。互設在莫斯科和北京的兩國大使館,雙方大使幾乎都缺位,僅有臨時代辦維持著館務。」一名資深外交官回憶說,直到1989年,時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巴契夫訪華,兩國關係才實現正常化。

爲了邀請戈巴契夫訪華,時任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在《外交十記》中透露,他提前半年就訪問莫斯科,並當面向戈巴契夫轉達中國領導人的訪問邀請。兩個月後,前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回訪北京,確定戈巴契夫訪華的具體日期。

1989年5月16日,首都機場的航站樓。鄧小平與戈巴契夫握手並對他表示歡迎,「三年前我就期待著與你見面,現在願望終於實現了……中國有著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如果閣下能有更多的時間在這裏待上幾天,我倒是非常有興致陪你去看一看巧奪天工的美景,品一品中國地道的美酒。」

「能夠來到中國這片富饒的土地上,能夠和中國的偉人您會晤,是我一直都在期待的事情,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戈巴契夫不無感慨地說,「我也非常希望您能到我們蘇聯去,我們蘇聯人民會用我們最熱情的待客之道歡迎您,用我們蘇聯人民最喜愛的美酒伏特加招待您。」

你待我以酒席,我以酒席還之。酒,已成爲中蘇關係正常化繞不開的元素。當晚,釣魚臺國賓館的宴會大廳裏,兩國領導人暢談當下及未來的發展合作趨向。戈巴契夫表示,祝賀中國即將收回香港和澳門的主權及領土,並支援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結束過去,開闢未來」。鄧小平則提出八個字,並設宴款待戈巴契夫。對於宴會所用何酒?鄧小平親自做出安排:蘇聯人喜好烈酒,伏特加之烈讓蘇聯人引以爲豪。不過,這次中國之行,要給蘇聯訪華領導人一個全新的口味。

「爲了慶賀兩國關係正常化,今天我們特別準備了國酒茅臺。」鄧小平舉杯提起祝酒詞,並介紹說:茅臺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仁懷縣茅臺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時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戰就發生於此。爲保證質量,茅臺酒廠嚴格把握製作、包裝、儲存等多個環節,所用的水是赤水河水,已由當地政府採取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真不愧是中國的國酒。」一名新聞工作者記錄下當時的場景:「戈巴契夫聽聞鄧小平的介紹後,連連點頭,然後眯起了眼睛,又小品了一口,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最後一飲而下。放下酒杯,戈巴契夫面色紅潤地大笑起來。」

歷史也似乎與戈巴契夫開了個玩笑。1985—1987年期間,戈巴契夫曾頒布《關於消除酗酒的措施》。當時,伏特加、白酒和啤酒的價格被嚴重抬高,銷售時間和數量也受到限制,甚至飲酒的鏡頭也從電影中被剪輯掉。

但在此環境下,依舊不乏躍躍欲試者。時任駐奈及利亞大使王嵎生回憶說,有一次,他在奈及利亞宴請蘇聯大使,出於蘇聯「禁酒令」的考慮,只讓服務員上葡萄酒和軟飲料。不料,王嵎生卻發現蘇聯大使有點神色不安,好像期待著什麼。當得知中方備有茅臺酒的時候,這名蘇聯大使「擋不住的誘惑」,馬上轉過頭跟其公使商量,「準備明天在大使館黨委會上檢討吧」。

這名公使很知趣地配合道,「我不說,你不說,有誰知道!」

歷史上,不少國家都曾頒布過「禁酒令」,幾乎都難以持續。

1989年,訪華即將回國的戈巴契夫提出一項奇異要求:兩瓶茅臺酒,以及兩個空酒瓶。「兩瓶酒要到特別的日子才能打開喝。」戈巴契夫解釋說,至於兩個空的茅臺酒瓶要拿回去研究,「酒倒完了餘香還能停留這麼久,這瓶子自然有奧妙。」

重返世界消費市場中心地帶

「進酒於客曰獻;客答主人曰醋。」東漢末年的儒學、經學大師鄭玄,曾如是描述酒之於人際交往的奧妙。按照現代外交實踐,則可以做出進一步的解釋:凡外交禮節中,酒絕對是不可少。它不僅表現了主人對客人的尊敬和真誠,還大大烘托了氣氛,融洽感情,外交活動中多設酒宴,就是人們充分地利用酒的這種作用的體現。

美酒也不僅僅承載著友誼。1956年冬,周恩來率代表團正式訪問巴基斯坦。宴會上,周恩來左右應酬,喝了很多酒之後,被七八個人圍住。其中,一名記者提問,把 「臺灣」稱爲「福摩薩」。

「福摩薩」這一稱謂來自16世紀中期的葡萄牙殖民者,帶有明顯的殖民主義色彩。對此,周恩來直接大聲用英文反問道,「連蔣介石也稱它臺灣,你爲什麼稱它『福摩薩』?你不是中國的朋友。」

宴會結束,代表團和使館成員輕鬆地圍坐在周恩來總理身邊談心。總理說,「你們以爲我喝醉了,是不是?我這叫借題發揮,我喝了那麼多杯茅臺,講話聲音大一點,人們不會過於責難吧。」

這段趣聞也在《歷史鏡頭下的耿飈》一文中也得到部分印證。當時,耿飈爲駐巴基斯坦大使。時任外交信使段津則親身經歷宴會,「這就是茅臺外交。」

其實,茅臺酒的第一次世界級亮相也是一種「外交行爲」。1915年,沿著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再向西延伸,由貴州省推薦的"貴州公署酒"(即現在的茅臺酒)遠涉重洋來到舊金山,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各參展國送去上千種美酒,個個包裝精美,惟有茅臺酒由黃陶釉瓶盛裝,還用簡陋的泥封瓶口。無疑,萬「花」叢中,茅臺酒顯得很土氣,幾天過去仍無人問津。一名中國參展人員很著急:這麼好的東西,無人識貨?

於是,他抱起一瓶茅臺酒,穿梭在人羣之中介紹兜售。突然間,他被人撞了一下,茅臺酒摔到地上。頓時,流香四溢!人羣聞香而來,展臺也被圍得水洩不通。

「土氣黃陶釉瓶,摔出世界濃郁酒香」。後經專家層層把關品評,茅臺酒被評爲「世界名酒」,榮登世界三大蒸餾名酒的寶座。新中國成立後,茅臺更是被定爲國宴用酒。從此,茅臺常被稱爲「國酒」、「外交酒」,這兩個稱謂不脛而走,見證著中國重返世界舞臺的中心。

「酒都茅臺」,位於貴州省仁懷市的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也顯示著這裏是古代西南絲綢之路重要路段之一。《史記·西南夷列傳》則記載,公元前135年被漢武帝青睞的「蒟醬酒」產於茅臺一帶,這也是最早關於茅臺酒的記載。大約在1704年前後,茅臺地區開始出現以茅臺命名的蒸餾酒,如「茅臺燒春」,這些美酒一面沿著西南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由陸上傳播,一面經古老的海上絲綢之路向東南亞、南亞延伸,並逐步到達美洲。

「2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1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陶瓷;5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而今天,中國的名片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的民族品牌。」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多次表示,沿著「一帶一路」,茅臺酒也正積極重返世界消費市場中心地帶。

這是百年後的重逢。2015年11月,在茅臺酒榮獲巴拿馬金獎100週年之際,茅臺人帶著茅臺酒重返舊金山,舊金山市政府爲這瓶神奇的中國瓊漿獻上了一個特殊的禮遇——將11月12日確定爲舊金山「貴州茅臺日」。

茅臺集團總經理李保芳評價說,「我們感謝前人們的遠見和勇氣,他們嚮往世界的智慧和眼界,超越了農耕時代的侷限,並一直影響到現在。」

東西方文明在酒中交融。2016年12月,茅臺「一帶一路」行活動首站走進了德國漢堡,與德國啤酒碰撞出奇異的芳香。

(原文載於《南方週末》)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Otter.ai的梁松:我們可以從會議和對話中獲取有價值的數據

這家會議轉錄新創公司的聯合創辦人認爲,我們甚至可以用虛擬形象代替自己進行工作互動。

蕭茲迎來自己的「拜登時刻」

德國總理受到黨內壓力,要求其效仿美國總統拜登退出競選。

歐盟極右翼黨團在氣候和高層任命問題上獲得更多支援

歐洲議會中右翼議員正越來越多地與極右翼聯手瓦解該集團的綠色議程,並推動更嚴格的移民限制措施。

毛利人對紐西蘭後阿德恩時代的民粹主義轉向感到憤怒

盧克森的保守黨政府推翻了前總理的許多進步政策。

Lex專欄:輝達令人炫目的成長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這家晶片巨擘的盈利對美國股票投資者來說是一件大事,這不僅僅是因爲其3.6兆美元的市值。

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企業成長冠軍

歐洲正在急切地尋找企業成長冠軍,FT-Statista按長期收入成長對歐洲企業進行的首次排名展示了這方面的可能性。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