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崛起:「只管喜歡」的年輕一代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活動頁面

個人崛起:「只管喜歡」的年輕一代

楊璐

導言: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對今天許多年輕人來說,「喜歡」纔是。

「喜歡的」最重要

陳樺大學四年都是成績第一名。2010年春晚「小虎隊再聚首」的背景動畫是她的實習作品;畢業作品的互動裝置藝術,還入圍了全球圖形影像界頂級國際會議SIGGRAPH。她毫無懸念的被保送了研究生,如果按照師哥師姐們的軌跡,畢業後很容易就找到一份解決北京戶口的工作,在某家中央媒體裏開始安穩的職業生涯。

陳樺沒有這樣做,她在研究生期間就開始創業。畢業3年之後,她入選了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商業領袖的榜單。陳樺說,她從來沒認爲過自己是「北漂」,有沒有北京戶口,都不覺得自己在「漂」著。實際上還在讀本科的時候,她就想做個世界人。她在大二那年,去德國做交換生,從那時起,她覺得自己就不該侷限在北京。作爲移動網路的第一撥創業者,她始終保持著創業的興奮感,「就像是談對了一個男朋友。我原來做過那麼多不同的事兒,這件事的感覺最棒,我很想把它實現出來。」

陳樺的團隊大部分是90後的年輕一代。像她一樣,畢業後從興趣出發選擇職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她也認識被父母勸回家考公務員的同齡人,但她相信以後比例會越來越少。麥可思研究院發佈的《2016年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大學生創業比例持續增加,並且對比3年後依舊在創業的數據,他們的存活率也在提升。

二十多歲的時裝設計師可以成爲老牌奢侈品的創意總監;大學未曾畢業便闖蕩了幾十個國家的年輕旅行家,已比比皆是;30歲不到的創業者可以在短短几年跑馬圈地,藉助資本市場孵化出獨角獸公司;放下一切,去世界某個地方開啓一個「間隔年」。事實上,「間隔年」(Gap Year)的概念就是新一代人的發明專利。他們前進的動力並非雄心壯志或出人頭地的慾望;更多的來自於內心的喜歡,而不在意別人別人怎麼看。彷彿一夜之間,社會話語權便被這些年輕人接管了。

這些就是活躍起來的新一屆年輕人。峯瑞資本創辦人李豐曾經總結過他們的集體背景:相對孤獨和自我,因爲計劃生育更嚴格,所以周圍的同齡人更少。他們的父母還是社會中堅階層,來自家庭的責任和壓力較小,成長於中國高速發展的20年中,受過更好的教育,對科技產品使用熟練,遵循個人興趣做事。相對於上一屆年輕人,他們更個性化、更開放、更願意表達、更自由也更物質。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只管喜歡的一代」,依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出發去探索世界,對任何標籤和符號免疫。他們的存在也就是自己。

時尚業是較早能夠洞察到新一代年輕羣體特徵的行業。時裝品牌杜嘉班納(Dolce&Gabbana)的官方微信這樣寫道:「你要勇敢承認世界正在改變,而年輕人就是帶領著世界向前的首領。思想充滿前瞻性的設計師覺得,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擁有獨特的文化與鮮明的價值觀,他們是自成一格的羣體,不受外界影響。他們獨立自主,透過社群媒體溝通,與志趣相投的人往來,不斷地學習和創造新的思想和工作。」

就像我們在巴黎時裝週期間採訪年輕設計師鍾嘉琦所說:「歸納是他們的工作,但我還是我自己。這樣想,會比較輕鬆一些。」生於1991年的鐘嘉琦,在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學業,現在和另一位90後設計師在英國成立了設計工作室。儘管他的合夥人的風格與他完全不同,但他還是認爲「他們是一類人」。

在職場上,他們也不會像上一代人一樣爲了升遷而妥協。陳樺說,傳統的那種老闆用權威管理員工的方法在年輕一代身上效果不好,他們機會多,辭職的成本低,可能就把人給管走了。對這些有個性的年輕人,首先是得用業務能力鎮住他,讓他覺得你確實經驗和業務非常強。另外就是給他成長空間和表達自我的機會。陳樺把公司結構設計的很扁平,她希望公司是非常敏捷的,年輕的員工隨時隨地都可以頭腦風暴。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對今天許多年輕人來說,「喜歡」纔是。

個人崛起

這些出生於80年代到2000年之間的年輕人常被稱作「千禧一代」,或者「Y一代」。儘管我們套用「千禧一代」來統稱這屆年輕人並不嚴謹,反標籤化也是他們的重要價值觀,但他們的共同成長背景卻很一致,都是網路的原住民。他們在網路上學習、社交、聊天、娛樂、創業。對他們而言,網路就像空氣和水,是他們的生命基因。

1937年,新制度經濟學家隆納.哈里.科斯在其成名作《企業的性質》一文中回答了「公司爲什麼會存在」這個問題,他認爲公司的價值在於將時間、爭論、混亂和錯誤等「交易成本」最小化。但是,半個世紀後,太陽電腦的創辦人之一比爾.喬伊卻對此提出了質疑,他發現:「不管你是誰,大部分聰明的人實際上都在爲他人工作。」換言之,爲了降低「交易成本」,公司並沒有僱傭最聰明的人,而是選擇了那些更合適的人選,這被稱爲「喬伊法則」。

而今,開放的網路世界爲破解「喬伊法則」提供了條件。每一個「聰明人」都可以在這個世界舞臺上施展拳腳,同時,無數個題疊加在一起,又會產生1+1大於2的效果。在《宏觀維基經濟學:大規模寫作如何改變一切》一書中,有「數字經濟之父」美譽的新經濟學家唐.泰普斯科特告訴我們:「世界就是你的研發部。」開放、對等、共享及全球運作,是新的世界法則。

網路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紅利,直接推動了個人的崛起。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可以憑一己之力依託於網路與新科技,創出一片不同凡響的新天地。他們隨時與世界保持同步,分享創意,匯聚資源,在網路上獲取客戶和資本。

網路背後的海量用戶,無限細分的社羣,可以讓每一個「個體喜好」成爲羣體的狂歡。就如同30歲的年輕設計師歐敏捷所說:「我們這代人,就是重組的一代。傳統的東西被打破了,一些新的東西又出現了,我們就把它們重新組合起來。我們的時代是多元的,每一個路子都可以走成功。不論什麼風格,你都能找到想要你的人羣。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比以前更容易了。」 更個性,更全球化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小衆也是大衆。

所有這些,都是個體能量在這個時代的放大。年輕人比以往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夢想,更容易成爲自己生活的主宰者。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平坦,全球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國家或企業可以追求的目標,而是成爲了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扇門。

《紐約時報》曾評價千禧一代爲「伴隨著網路發展而起來的世代,依靠網路培養起了特殊的用詞習慣,並且熱衷於使用手機——正是技術上的發達,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新生代年輕人的全新生活理念,畢竟這代人在資訊和資本獲取的便利度上比他們的父輩和祖輩高出太多。」

與國外的千禧一代不同,中國的年輕人還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加持。根據歐睿諮詢的數據,2013年中國年收入在15萬美元以上的高收入人口中,有一半是40歲到50歲的人羣。一部分擁有雄厚實力的父母,成爲年輕一代消費資源和掌控力的後盾,甚至實現夢想的天使投資人。在麥可思的就業報告中,90後大學生的創業資金78%來自父母、親友和個人積蓄。他們是有傳承的一代,60後父母打拼的財富和社會資源成爲子女們人生起步時豐厚的盤纏,而不像許多前輩們要面臨著贍養父母、接濟弟妹的後顧之憂。

沒有經濟上的擔憂,又沉浸於資訊、物質、文化極大豐富的開放世界,年輕一代有了寬闊的視野和廣泛的選擇空間。成長環境對他們也很寬容,CMI校園行銷研究院的調查報告裏顯示,90後的家庭關係更加民主,「多數90後大學生與父母互動良好,一些父母非常努力地學習先進的技術以緊跟孩子們的步伐,孩子在家庭決策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時代紅利的推動下,個人崛起無可阻擋。

消費主義的棋手

千禧一代是網路的原住民,也是消費主義的旗手。他們不僅願意爲自己喜歡的事情孤注一擲,也更願意爲「只管喜歡」而花錢。

2014年易觀智庫與騰訊發佈的《中國90後青年調查報告》裏顯示,77.3%的90後購買商品最主要的因素是自己喜歡,其次纔會考慮價格因素,而廣告促銷、導購等因素對他們的消費決策影響並不如想像中不大。

2015年,中國零售市場總額達到了30兆人民幣,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的貢獻率爲66.4%,取代了投資成爲拉動經濟成長的第一驅動力。中國從生產主導型社會在向消費主導型社會轉變,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與阿里巴巴在5月底公佈的《中國消費新趨勢:三大中國消費新客羣》的研究報告裏測算,即便實際GDP放緩到5.5%,中國依舊是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品市場之一。

逐漸從學校畢業,步入社會的90後是消費人羣中的主力軍,他們跟80後一起佔據了人口結構中接近40%的比重。《中國消費新趨勢》報告中預測,從2016年到2021年,新世代消費力的同比複合增長率爲11%,是上一代成長率的兩倍有餘。同期新世代的成長貢獻比達到69%,而上一代貢獻比僅爲31%。

過往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年輕人會獲得如此高的地位,他們是各種廣告渴望打動的對象。即使大牌奢侈品也在透過選擇新代言人的形式,向年輕人「低頭」示好。積家邀請網紅Papi醬拍攝品牌廣告;Gucci簽下李宇春爲新任亞洲區腕錶首飾形象大使;卡地亞選擇牽手鹿晗;今年巴塞爾鐘錶展上,博柏利的新代言人吳亦凡成爲熱點人物;不久前,Saint Laurent宣佈楊洋味新的眼鏡品牌大使。爲了照顧年輕人的購買力,奢侈品大牌紛紛推出了價格便宜的配飾產品。

消費主義在另一個維度上加速了個人的崛起,需求的滿足不用再跟他人妥協或者協作。人們擁有自己的房間、汽車、電腦、手機,穿最表現自己風格的服裝。在天貓最新公佈的數據裏,年輕觀衆中有40%的人獨自看電影,人們更加適應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同樣的風潮在緊鄰日本也曾經發生過,上個世紀80、90年代,日本的媒體和廣告上到處可見「真正的自我」等字眼,除了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設計師服裝的熱銷,連汽車、公寓、旅行、信用卡也把「真正的自我」作爲最大價值吸引年輕顧客。

本來就有個性的年輕一代,與消費社會「尋找自我」的價值鼓勵勝利會師。崇尚「個人崛起」又符合90後趣味的行銷案例來自可口可樂。他們針對中國大陸年輕消費者推出了「快樂暱稱瓶」的活動,選取了70多個網路流行稱呼,比如「有爲青年」、「女神」等,把它們印在產品標籤上,並且在很多城市推出「快樂販賣機」,任意選擇熱門暱稱,再輸入名字,一瓶專屬的可口可樂就誕生了。這個市場活動讓可口可樂的銷量比上一年同期成長了20%。

人的自由與錢的自由

是新一代年輕人更富有嗎?事實恰恰相反。《大西洋月刊》曾做過一次調查,對比千禧一代與他們的父輩嬰兒潮一代的財富。調查發現,在同樣的年齡,千禧一代的平均購買力低於嬰兒潮一代,在某些指標上甚至是「窮光蛋」。

但是,無論工作還是消費,新一代年輕人比他們的前輩更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也更願意爲此付出代價。另一方方面,他們雖然並不富有,但和錢的距離其實更近了。網路金融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無處不在的支付需求,也填平了年輕人與財富之間鴻溝。錢不再是稀缺而神祕的資源,相反,變得易得而高效。普通人透過努力,也可以透過衆籌和P2P借貸獲得事業發展的啓動資金。

精神自主,是新一代年輕人區別於前一代的最大特徵。而精神自主的根本前提是經濟自主。「要實現個人自由,經濟自由不一定是充分條件,但確實是個必要條件。如果柴、米、油、鹽、住房什麼都沒有的話,在肚子餓了、沒地方住以後,就不得不有很多的將就和讓步。因此,實現個人的經濟自由,金融的協同非常關鍵」,宜信創辦人CEO唐寧說。自由的人,依託自由的錢。

就像唐寧所說,所有的金融創新在根本上都要解決社會和個人真實的、長期的、進步的需求。比如宜人貸用高效、便捷、個性化的信用借款諮詢服務,解決白領人羣在裝修、結婚、旅遊等方面的需求,讓他們不錯過人生的每一種精彩。而衆籌,則幫助有抱負、要創業的人羣接觸到天使投資人,在宜天使衆籌平臺上,明日之星項目被髮掘,得到天使投資人的青睞,快速起步。以往只屬於少數成功人士的資產配置服務,正在被金融科技普惠到更廣泛的人羣。資本從未如此友好地服務於年輕人。智慧理財既符合新中產愛好新事物、新科技的特性,也降低了理財的難度,讓更多人能享受到以往只有高淨值人羣才擁有的資產配置服務。智慧保險也用人工智慧技術,幫助個人從浩如煙海的保險產品中選出最適合方案,對沖人生風險。

「未來,人的壽命有望活過到百歲,退休之後的漫長生活,如果還想發展各種興趣愛好,光靠上班時掙的那點錢是不夠的。所以人們可能在一開始,就很重視財富的保值增值,財富管理是相伴人一生的命題。在這樣的需求下,未來將會出現豐富、智慧、親民的金融服務,爲更廣闊的人羣來做財富規劃和配置,而長期投資、資產配置的理念也將更加普及」,唐寧說。宜信創業11週年以來,一直秉承「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的原則,利用科技驅動,促動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兩大業務持續發展。作爲一家從事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事業的金融科技企業,宜信透過業務孵化和產業投資參與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在金融科技諸多細分領域,如支付、網貸、衆籌、智慧投顧、智慧保險、區塊鏈等,透過業務實踐將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落地,在對用戶當下隱性需求和未來真實需求的探索中,堅持金融技術和數字技術跨界融合,用更好的金融服務支援用戶過「我只管喜歡」的生活。

個人崛起,年輕人在「我只管喜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他們在努力創造自己喜歡的未來生活,未來的金融則爲未來生活的實現提供一切可能。科技讓金融更美好,金融的終極目的,是服務於人,服務於人的生活,服務於人的夢想。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Otter.ai的梁松:我們可以從會議和對話中獲取有價值的數據

這家會議轉錄新創公司的聯合創辦人認爲,我們甚至可以用虛擬形象代替自己進行工作互動。

蕭茲迎來自己的「拜登時刻」

德國總理受到黨內壓力,要求其效仿美國總統拜登退出競選。

歐盟極右翼黨團在氣候和高層任命問題上獲得更多支援

歐洲議會中右翼議員正越來越多地與極右翼聯手瓦解該集團的綠色議程,並推動更嚴格的移民限制措施。

毛利人對紐西蘭後阿德恩時代的民粹主義轉向感到憤怒

盧克森的保守黨政府推翻了前總理的許多進步政策。

Lex專欄:輝達令人炫目的成長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這家晶片巨擘的盈利對美國股票投資者來說是一件大事,這不僅僅是因爲其3.6兆美元的市值。

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企業成長冠軍

歐洲正在急切地尋找企業成長冠軍,FT-Statista按長期收入成長對歐洲企業進行的首次排名展示了這方面的可能性。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