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下一個調查結果,據《福布斯》中文版發佈的2015中國高淨值人羣壽險市場白皮書顯示,60%的高淨值人羣(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超過1000萬元)已經購買了保險。從整個財富管理的角度來看,超過1/3的被調查者開始運用壽險作爲財富管理工具,僅次於存款、銀行理財和股票、不動產,屈居第三,遠遠超過信託、黃金等貴金屬投資。
那麼這個你可以要問,上述問題還存在嗎?答案自然是存在的,因爲這些高淨值人羣可能買的不夠多,也不足以覆蓋他們所要面臨的風險。在日本、我國臺灣等市場上,普通人的保單持有量可能都要接近4張。所以由此可推斷,這些高淨值人羣所持有保單數量應該要更高一些。
接著讓我們來定義一下「高淨值人羣」。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高淨值人羣的規模不斷擴大,他們掌握的私人可投資資產不斷膨脹。先前有機構預計稱,到2015年底時,中國私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羣規模就將達到112萬人,私人可投資資產總額也超過114.5兆元。隨著這個中國私人可投資資產的規模膨脹,中國高淨值人羣快速擴大。中國高淨值人羣在最近幾年內也呈現快速成長趨勢。同時,在中國高淨值人羣的身份識別上,調查發現企業主佔有最高的比例,其次是企業管理層和企業的一般職員。中國大陸的高淨值人羣相對於海外成熟市場,年齡更輕,對未來財富成長的預期更好,他們大多數人爲企業主。
該調查顯示,高淨值人羣的首要財富目標是「現有資產的安全」,其次纔是事業/企業進一步發展、享受生活等,並且擁有越多財產的人,越傾向於關心個人及家庭的安穩和幸福。
過去買保險講「雙十法則」,即資產的1/10用於買保險,保額是收入的10倍。但這只是一個簡化的概念,實際操作中需要綜合資產負債、資金流動性、風險偏好等各種因素,如果你不是個中行家,最好找個保險行業專家來幫你配置。
事實上,總的來說,隨著年齡成長,保險支出也在逐漸增加。由於人類的逐利天性,生活中我們討論最多的還是與收益高度相關的產品,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股市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爲什麼高收益理財平臺跑了一個又一個,還有人前赴後繼、百折不撓、不見黃河不死心、不撞南牆不回頭。而保險,雖然很重要,但好像不用著急,畢竟自己還年輕。
人,有時候不就是這樣嘛,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是少數,大部分時間都在緊急但不那麼重要的事情裏淹沒,最後才發現:糟了,重要的事情還沒開始……
有人也許會問,既然是高淨值人羣,就算生病了,醫療費也不構成太大負擔,還有的病就算花再多錢也治不了,一份保險迴天無術,何必便宜了保險公司?
更值得關注的是,保險作爲財富分配和傳承工具的功能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淨值人羣所瞭解。如今,儘管身價保障、尊貴醫療與品質養老仍是高淨值人羣購買壽險的前三大目的,但已有不少人注意到保險規避未來可能開徵的遺產稅、資產傳承、資債隔離的功能,甚至考慮將其作爲穩健的長期現金流。
財產傳承和長期規劃是個非常大的題目。無論從理財角度,還是資產保全形度,大額保單都有價值,而配置大額的保障型保險產品對於高淨值人羣來說其實就是一種保障。
但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雖然知道保險能夠實現財富傳承,但不清楚其具體操作模式。如果把範圍擴大到超高淨值人羣(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超過5000萬元),他們對大額保單的接受度更高,並希望透過大額保單實現財富傳承、分散風險、穩健理財、合理避稅等目的。並且,雖然絕大多數高淨值人士都考慮過要把至少一半的財富留給下一代,但真正做出妥善安排的還不到7%。
一位行業「老司機」說:「中國有句話叫『心安』,peaceful mind,它的價值被遠遠低估了。當你早早做好保障以後,再做其他事情,包括風險較大的投資,就有備無患了。」
另外,也有不少高淨值人士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是否應該去香港等海外市場購買大額保險產品。對此,我的觀點是,高淨值人羣資產配置的原則應是境內的資產,用境內的金融工具配置;境外的資產,用境外的金融工具配置。中國高淨值人羣大部分的資產都在國內,因此建議用國內的金融工具,對境內資產做出合理的配置,而不是去海外盲目購買。
*本文來源於《秦朔朋友圈——小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