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IBM大腦」讀懂商業世界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特別策劃

如何用「IBM大腦」讀懂商業世界

IBM押寶「認知計算」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了。IBM公司主席、總裁兼CEO羅睿蘭(Ginni Rometty) 在拉斯維加斯告訴大家,IBM不再是一家硬體公司或軟體公司,而已經轉型爲一家認知解決方案雲平臺公司。現在,全世界都在像當初理解「智慧地球」時那樣,嘗試體會「認知計算」的魅力。

對於IBM來說,「改變」與「不變」都是永恆的主題。IBM永遠都是一個B2B的公司,幫助全球企業創造更好的體驗,IBM的業務無處不在。

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面向「認知計算」的轉型過程中,IBM一方面在加速讓「智商」變得越來越高,在另一方面,IBM需要讓自己變得更感性和性感,無論使用IBM的硬體、軟體或是服務,「IBM大腦」都會幫助企業讀懂越來越錯綜複雜的商業社會。

設計思維流入每個員工的血液

IBM 工作室是IBM讓自己變得更酷、更靈活、更時尚的試驗田,實際上,IBM在全球已經擁有25塊這樣的「試驗田」。早在60年代,IBM就建立了北美最大企業級的設計項目,透過收購和自我壯大,IBM要打造全世界最大、最好的數位化的廣告公司,我們做一切所有的意圖,就是爲我們的客戶能夠創造出消費級的客戶體驗。

IBM希望在全球打造一種設計文化,如果人們來到IBM上海工作室,他們會看到月亮門等中國古代園林的設計元素,在工作室牆壁上,貼滿了五顏六色寫滿關鍵詞的便籤,年輕且高顏值的設計師的頭像讓人感到養眼,除此之外,還有塗鴉、表格、流程圖等等,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平時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頭腦風暴的。對於IBM的技術工程師們來說,過去他們是不愛社交和說話的「碼農」,但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都覺得自己一下子變得時尚了,也更有激情了。

設計思維正影響著IBM的每個員工和每個項目。在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GBS內部,不管分析師、顧問還是戰略專家,都在接受設計思維的培訓,全球幾萬名IBM員工都受過設計思維方面的培訓。

不僅如此,IBM所服務的每個項目,無論流程、團隊結構、軟體設計、硬體設計等都已經融入了清晰的設計理念。IBM Studios就像是一個設計中心,透過能力輻射融合IBM的全球網路,並不斷打造一個最有利於設計思維的公司內部環境。

15天完成一次產品迭代

全球5000名CEO究竟在想些什麼?這是個多麼誘人的話題。從IBM得到的調研結果來看,來自全世界的CEO們已經發現,各行各業正面臨趨同的趨勢,行業邊界不再明晰,即使賓士這樣品牌也得像一個體育品牌那樣來研發自己的產品。同時,每個接受調研的CEO都正嘗試從最底層的每次交易開始建立一種新型的業務模式,而這種底層創新必須由最好的「數位化+設計」來實現。

我深信不疑,設計將會改變整個世界運行的方式,消費級的體驗應該是服務於世界上的每個企業的。

兩年之前,IBM和蘋果的合作備受矚目,我們爲什麼選擇蘋果?因爲蘋果公司堪稱設計界的黃金標準,獲益於與蘋果的合作,IBM的設計能力也會相應得到提升。僅去年一年,蘋果和IBM聯手開發了100多個移動應用。

在中國,IBM與蘋果的合作已經在面向零售行業的企業應用領域落地。美克家居透過Sales Assist幫助中國消費者推薦更有針對性的家居方案建議,讓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使中國消費者能夠領略最新科技與最高水準設計對普通生活的影響。爲了讓移動應用體驗至臻完美,美克家居及中國IBM團隊專程前往蘋果美國總部庫比提諾,與蘋果與IBM全球專家共同討論形成這一行業引領應用。同時Assembly Kit的組件模型也讓開發過程大大加快,對於既有行業應用8周即可完成整合和落地。

當大陸消費者用上Lifestyle Adviser的同時,臺灣的「90後」們正忙著在自己手機中安裝一款銀行App,據我所知,這在當地是非常超前的舉動。我的團隊告訴我,這個App的整個開發流程只用了短短3個月時間,三個月中我們不僅做到了敏捷開發,而且還進行了敏捷地組織結構創新,我們把組織流程、人員配備、開發流程都進行了顛覆。

我想告訴所有IBM的客戶一個好訊息:「現在和IBM做生意,客戶是允許臨時改主意的!」生意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永遠處在快速迭代的狀態中,我們陪著客戶「一路小跑」。現在,IBM可以做到15天完成一次迭代,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確保「走在行業前列」

敏捷已經成了我們的一種內部思維。即便在IBM內部高階主管們開會時也會基於行業現狀對戰略進行快速實時的調整,來確保總是「走在行業的前列」。

今年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大的動作,目的是做「減法」,簡化團隊的行業架構和模式。例如,在GBS內部有很多的行業專家,現在我們把所有專家都整合到一個核心領導之下,並再分成12個行業。這使得我們面對目標更聚焦,並擁有更精簡的工作序列,顯然,這讓我們的團隊像「雲端計算」那樣,更有彈性、更有戰鬥力。

除了「正規軍」,我們還有「游擊隊」。在IBM內部我們正著力培養一批新創型的公司,好訊息是,在當前的IBM生態系統內,已經有很多這樣的新創公司。IBM正充當著孵化器的角色,而這些生機勃勃的新創團隊則是IBM可貴的成長引擎。

我們所做所有這一切,都是爲了讓IBM在帶來最領先技術和資訊服務的同時,打造出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最好的數位化廣告公司。對,你沒有看錯,一個數位化的廣告公司。

IBM正試圖與客戶之間產生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透過我們自身創新文化的驅動,IBM可以和客戶一道來打造一個創新型的虛擬組織,而IBM與客戶的業務合作,也將成爲一段富有創意的旅程,IBM想做的是,和客戶一起不斷地進行有意義的創新。

顯然,在行業背景和消費級體驗的雙重驅動下,認知價值的遊戲規則正徹底改變。

畫布和顏料

在網路時代,每個IBM人都是「弄潮兒」。如果將「認知商業」視爲IBM的一次轉型浪潮,那麼Watson就是那顆最閃亮的浪花,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哲學家們就將「認知」二字刻在神殿石柱上,2000年後,商業社會又再次迴歸到「認知原點」。

「技術是我們的畫布,數據是我們的顏料。」這是IBM IX全球首席創意官Joanna Pena-Bickley的一句話,我認爲這恰恰完美詮釋了Watson「描繪」世界的方式。爲了使Watson的「智商」和「情商」都不斷提高, 我們在德國慕尼黑的Watson IoT創新中心彙集了1000位開發人員、顧問、研究人員和設計師,日以繼夜的工作。我們還充分利用2000多名諮詢人員的專業能力,在行業和變革管理專家的支援下,加速客戶向認知新企業轉型的腳步。

目前,一共有36個國家、17個行業的客戶正在使用Watson的認知技術。全球超過7.7萬名開發者正使用Watson Developer Cloud平臺,來引導、測試和部署他們的新商業計劃。100多家企業已將運用「Watson」應用的產品推向了市場。

就在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一,2016年Met Gala盛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舞會)上,在美國,這是僅次於奧斯卡的時尚盛典,人們的關注目光不僅投射在泰勒·斯威夫特、郎朗等大牌明星身上,利用IBM Watson設計的「認知禮服」同樣奪人眼球。禮服繡花上的LED燈是連接到沃森音調分析儀,能實時改變衣服的顏色,例如「快樂」時裙子會亮起明亮的玫瑰色燈光……

透過將物聯網傳感器、智慧型手機和認知技術結合,盲人的生活也正悄然改變。IBM開發出一款認知助手手機應用NavCog,該應用可以透過耳機與盲人進行「耳語」或在智慧型手機上產生振動,幫助盲人近乎實時地識別他們所在位置、所面向的方向以及其他有關周圍環境的資訊。

在中國,一個已經商用的案例是,利用Watson提供的PM2.5環境數據,車載導航系統會爲車主挑選最環保的行車路線;在去年的中國網球公開賽中,IBM爲大賽提供的購票驗票系統、比賽現場數據追蹤、中網微信自助服務、天氣預測等多項應用與服務,讓參賽選手、現場觀衆和移動用戶都獲得了更加精彩、便捷和更具互動性的觀賽體驗;在北京三元橋附近的北京銀行的智慧銀行營業處裏,智慧迎賓機器人、綜合業務櫃檯、智慧理財桌等創新設備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營業處業務模式;如果你是一個花旗銀行用戶,那麼只要動一下帶著Apple Watch的手,就可以獲得多種金融資訊和服務,例如股票、支付、債券、信用卡等的提醒,甚至檢視實時的交易細節。

顯然,在技術推進和行業推廣上,我們得心應手,而對認知計算的運用,也變得愈發如魚得水。IBM正在做的,是利用數據,融合實體與數字世界,幫助企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與客戶進行互動,推動以客戶爲中心的認知轉型,促進認知商業的普及。

Gregor Pillen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大中華區總經理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Thrive Capital:多樣化是給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準備的

喬什•庫許納旗下的這家年輕的創投公司以大手筆投資OpenAI而聞名,顛覆了傳統的風險投資模式。它能得到真正的收益嗎?

誰要買Chrome?

關於儲蓄的思考。

將谷歌和Chrome瀏覽器分開是好辦法嗎?

呼籲這家搜尋巨擘剝離Chrome瀏覽器,會給用戶帶來他們顯然不想要的東西。

高成長並不能說明美國經濟的全貌

令人印象深刻的頭條數字對民主黨沒有幫助。

沒有學位也沒問題:美國僱主不再侷限於大學文憑

IBM、通用汽車和沃爾瑪等公司正專注於申請人的技能,而不是教育。

阿達尼醜聞將動搖印度股市替代中國的努力

就在幾個月前,印度股票被視爲全球投資者投資組合中中國股票的可行替代,但此次事件使人們重新關注當地股票的風險和高昂估值。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