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晚,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與湛廬創辦人、董事長韓焱在直播間與讀者一起分享新書《把思考作爲習慣》的閱讀洞察,透過對話爲讀者展開」如何培養把思考作爲習慣,開放式思維」的自我培養路徑。
人們每時每刻都承載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衝擊,不僅在生活與工作中面對的複雜性不斷升高,個人角度感受到的急迫與焦慮也在升級加碼。「如何助燃自己的思維能力,如何運用開放式思維自破自立,建立獨立的、思考上的格局?」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女士在開場提出瞭如上問題。
本次直播的聯合主辦方北京湛廬文化董事長韓焱在開場環節表示「如何靈活運用概念思維,是青年人職場解題的核心思路。當職場人可以用「概念去思考」問題時,混沌不清的問題會變成相互關聯的概念。」《把思考作爲習慣》的出版目標就是希望透過閱讀,幫助更多在面對複雜環境的時候,客觀有效地尋找更好的決策,排除干擾擁有更強的執行力。
精彩觀點回放(根據現場實錄整理)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
【隨著職場「躺平」行爲日益擴散,職場之中的畏難情緒不斷攀升,在職場中怎樣理解並正確看待隨時到來的不確定性與挑戰,牽動著每一位職場人的思緒。】
【打破「元無知」,踐行「開放性思維」說易行難,如何在不斷開放思維的基礎上,排除焦慮用理性支配樂觀的議題。】
【「Always learning. 」時刻保持空杯的狀態和批判式思維,以便於去培養終身的學習能力。】
【認知偏差與雜訊和我們在職場中所能發揮出的效力息息相關。我們該去哪裏求得放下認知偏差,規避雜訊干擾的處方。】
【單向的思考方式不足以提高我們的職場能力。人們需要更加積極地向外去傾聽,於環境中研習。如此這般,才能夠將思維方式一貫地更新,把習慣日益地精進。】
【沉沒成本不應當成爲優秀決策者的阻力。過度地在意沉沒成本是「著相」於過往與不可逆,而適時的放下是強大綜合思維能力和客觀性相結合迸射出的強大決策力和執行力。】
湛廬創辦人、董事長韓焱:
【「損失厭惡」阻礙著人們走出舒適區從而低估自身的能力。這種心理機制讓我們在面臨抉擇時一旦面臨可能會發生的損失,便傾向於選擇放棄。逐一列出伴隨抉擇而來的的損失與收益是一種積極的手段,可以幫助我們直觀地解決損失厭惡造成的消極情緒。】
【「元無知」是一種「對無知本身的無知」。成長即是直面元無知並勤於打破自己。解決元無知的關鍵是反覆推敲那些原本自認屬於已知領域的刻板式思維與命題。】
【「雜訊」爲我們的職場決策造成困擾,也爲我們帶來機遇。困擾是當我們因受到外界影響無法準確判斷,喪失決策能力;機遇是一旦掌握了「雜訊」運行機制,方可運籌帷幄時機出現前該有的跡象與規律。你也許將它看成是一門玄學,我更傾向於相信「雜訊」也是一種機緣與規律。】
【職場同樣需要「馬拉松精神」- 40年的職場生涯週期就好似馬拉松運動中的42.195公里,其中不僅包含人們在各個階段需要的多變組合型策略,更重要的是,職場思維與馬拉松思維所蘊含的浩瀚智慧與哲理。】
【《把思考作爲習慣》提出的五力框架:構建學習力、規劃力、決策力、創新力、以及習慣力爲側重點的成長框架,徹底解決打破因自身侷限和構建開放式思維時所面臨的行難說易。】
【人生與職場是相互對映的,如果不改變思維方式只改變行事模式,其實它並不能發生根本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