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英國」系列活動: 文化創意產業意見領袖高峯對話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特別策劃

「Great 英國」系列活動: 文化創意產業意見領袖高峯對話

日前,由FT中文網與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共同舉辦的「文化創意產業意見領袖高峯對話」在北京圓滿落幕。

自從英國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創意經濟」的概念以來,包括時尚設計、電影與錄像、互動式互動軟體、音樂、體育、旅遊表演藝術、出版業、軟體及電腦服務、電視和廣播等等在內的創意產業逐漸成爲當今世界成長最快的產業,已成爲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甚至是歐美等領先經濟體的第一支柱產業。與此同時,中國的創意產業的春天也正在到來。數據顯示,中國創意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創意產業增加值增速遠高於GDP增速,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不斷擴大。此時恰逢中國經濟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迫切需要破解的難題。

包括英國駐華使館、英國投資貿易總署公使馬雪莉(Sherry Madera),倫敦設計節主席約翰. 索瑞爾爵士(Sir. John Sorrell),樂視控股副董事長、樂視影視互聯事業羣總裁、樂視影業CEO張昭,英國駐華大使館高級智慧財產官員杜濤(Tom Duke),英國松林電影集團中國區總裁史安得(Andrew Smith),中國知名紀錄片導演範立欣,芒果TV常務副總裁劉琛良,BBC環球大中華區總經理遊達仁,《中國動漫週刊》總編輯鍾路明,英仕曼集團中國區主席李亦非,愛奇藝公司高級副總裁耿曉華,英國《金融時報》駐京記者韓碧如(Lucy Hornby),CCTV英語頻道主持人田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蛇口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展館主管孟露夏(Luisa E. Mengoni),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創辦人翁菱,華通明略/WPP大中華區首席客戶官林慧敏等近百位來自中英兩國的創意產業領袖人物、學界智庫代表、文化界資深人士和媒體代表共聚北京,分享和探討中國創意產業的發展以及中英兩國創意經濟的合作與未來。

首先,英國駐華使館、英國投資貿易總署公使馬雪莉(Sherry Madera)在開幕致辭中介紹了英國創意產業現狀及其對英國經濟的作用。她表示英國在包括電影、電視、動畫、製作,戲劇創作領域都有很多行業的領袖,英國的創新和原創性都是非常突出的。今年進入了一個英國和中國關係的黃金時期。大家都在想中國企業怎樣能夠更好地參加到英國的建設當中,以及英國的企業如何在中國更好發展,不管哪個企業,所有企業都以文化創意產業爲主導的企業和行業如何在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FT中文網總裁張延致辭表示,FT作爲一個領先的國際知名的財經類媒體對文創產業一直有高度重視,並且最近也在陸續推出與產業相關的新的專欄,比如跟收藏,藝術、電影投資相關的專欄都在近期陸陸續續地推出,此外讀者俱樂部也有一系列的線下會議活動,支援了相關產業活動,比如「北京國際設計周」等這樣的活動也會參與到其中。FT致力於打造一個英國的文創企業和中國的文創企業家共同探討的平臺。除了雙方的經驗分享,對歷史傳承的討論之外,還有探討在數字時代裏以及在中國當下發展階段當中對於產業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英國商業大使,倫敦設計節創辦人、主席約翰•索瑞爾爵士在開場主題演講中表示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全新的,它充滿了創新的能力,創新性。約翰•索瑞爾爵士系統地介紹了英國的創意產業以及最新設計方面創意。他認爲每個民族他們都意識到了對於創意而言它的重要性有多高,不管是對社會還是對經濟創造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針對怎麼設計一個有發展性的創新行業,約翰•索瑞爾爵士介紹了5個核心點:教育、文化、多樣性、代表性、國際化。

樂視控股副董事長、樂視影視互聯事業羣總裁、樂視影業CEO張昭先生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樂視成立開始到現在一直堅持的所謂生態「屏讀時代」的概念,就是科技+文化+網路,科技主要體現在這些屏上,智慧的,高階的螢幕,文化在樂視這裏就是影視、娛樂、體育。屏讀時代以後,整個文化創意產業不是用創意驅動,而是要用戶驅動。在中國這樣一個網路應用大國,進入屏讀時代,如果能夠透過屏與全球所有的人連接在一起,分享資訊時,很有可能今天的創意產業企業有機會和全球網路產業一起創造一次新的文藝復興。

英國駐華大使館高級智慧財產官員杜濤先生主持第一個圓桌討論:智慧財產IP背後的創意大產業。他表示提到智慧財產保護時,這樣的理念可以進行商業化運作。對於中英兩國之間這個領域的合作使得大家非常興奮,因爲對於中英兩國之間的關係也展示了國際化的趨勢。不僅在中國,在英國也如此,他們希望用移動終端來實現觀看。它是一種創意理念,我們能以商業化形式加以利用,同時,我們必須對這樣的資產進行保護,對理念進行保護,透過法律和其他條規來保護,透過立法促進這個行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也是爲了保護社會的安定。我們的主旨是希望能夠對創新人士得到加強,同時也希望能激勵其他人能夠致力於更多的創意,這樣他們也能從創意當中得到回報。

英國松林電影集團中國區總裁Andrew認爲IP是要對投資人進行保護,保護智慧財產至關重要,但真正落實其實也比較困難的。如果不保護智慧財產的話,也許我們在未來就沒有辦法有足夠的資金或是有意願來投資更好的內容,但這會影響到所有的人。進的方向是正確的,對大手筆投資的預算是增加的,好的內容需求在不斷增加。

中國知名紀錄片導演範立欣表示,今天全球化過程當中,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作者來講中國的故事,而不是用西方的視角,西方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述中國的社會問題。今天中國的紀錄片產業發生的非常大的變化,但是運營得還很不夠,對紀錄片IP運營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對於紀錄片來說,因爲它有著現實性和社會性,不是每一個IP都能非常充分地商業開發,這需要更多的創造性。

BBC環球大中華區總經理遊達仁表示,BBC全球業務希望把內容引進到中國,把很多英國內容在中國進行本地化。智慧財產實際它在BBC內部叫做品牌,提到品牌時所指的是長期的業務,希望這些品牌能夠經歷時間的驗證。當我們聽到品牌授權時指的是長期的業務,如果我們要進行本地化運作就必須和當地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

湖南廣播電視臺芒果TV執行副總裁劉琛良認爲IP的商業模式不是傳統考慮的電視或傳統網路的模式,而是它已經滲透到當前所有商業層面。不管和國際的合作還是和國內的合作,首先要的是行業自律,然後纔會有相應的制度,很多時候自律比制度、法律法規來得更加有效果一些,它會滲透到自己的行爲當中去。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接下來討論合作、商業模式、未來的生命週期、品牌價值纔是最重要的一點。

愛奇藝公司高級副總裁耿曉華表示,網路的IP其實說的更多的是在各個領域可持續開發的商業空間上的概念或定義。有很多作品在海外已經成爲一個IP,在中國做的本地化以及中國市場上做多樣化的,商業化的嘗試是需要可以持續去考慮的。希望透過平臺影響力,能讓大的IP在這個市場上也能開花結果。

英仕曼集團中國區主席李亦非表示,做傳媒、內容行業成功最重要的是四大要素:內容爲王、發行管道、智慧財產的保護和資本。資本的力量隨著金融的發展也有了更多元化方式支援整個影視和IP行業的發展。總體,IP行業因爲科技的發展,因爲資本的介入而時得它得到了非常迅猛的發展,而且未來十年更是,成長的速度和量都是不可小看的。

《中國動漫週刊》總編輯、廣東省動漫協會執行會長鍾路明表示,他對中國的智慧財產保護是樂觀和悲觀並存的。動漫這十二年,他看到很多成績很多進步,同時也看到很多動漫朋友苦惱就是盜版的問題。科技和資本救了行業,反過來因爲需要內容和更多的IP所以出現了很多的保護,就這一點來看我們的智慧財產保護還是任重道遠。

緊接著,英國《金融時報》駐京記者韓碧如(Lucy Hornby)主持了第二個圓桌討論:中國文化與全球化。主要是與各位嘉賓共同探討中國文化和國際化怎麼來結合。

CCTV英語頻道主持人田薇表示,怎麼樣真正把這個問題的責任感、深度和有趣、有情懷幾點真正結合起來,這確實是個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媒體有一定「責任感」和功能,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朋友來關注,這樣節目才能真正達到大家的內心。說到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她覺得一種包容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做到了服務纔能有真正的深度,纔能有真正的速度。

蛇口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展館主管孟露夏表示,透過展覽能不斷對話,這樣能改變中國的展覽在一般展館展現的方式。對於一個藝術家,而且對於中國業界人士他們把自己看作全球化的部分,我們也把自己放在了全球化背景當中來進行設計,進行工藝的製作和溝通。我們有共同的主題,透過中國的藝術、中國的設計來了解中國文化。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表示,希望透過當代藝術理出一種關係,就是中國在全球當代文化體系中的位置到底在哪兒,它是如何實時發生各種變化的。除了最高的外交程度的文化交流其實有幾千個層次的文化交流等著今天的創意產業從業者去發掘。對民間藝術機構的容忍是非常有智慧的政策,其實我們做的都是軟實力的工作。

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創辦人翁菱表示,中國有這麼多的藝術空間、博物館、藝術空間非常活躍。而且最近兩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全球博物館主要從業者都不斷地來中國尋找各種創作的機會或發展的機會。不管大項目、小項目,大到城市變遷,小到一個工業產品或藝術作品,它必須打破行業、專業和國界壁壘才能往前比較理性地做事情。

華通明略/WPP大中華區首席客戶官林慧敏表示,她最主要的工作是幫助客戶在品牌定位、廣告創意,儘管並不是純藝術領域,但對文化的瞭解,依然非常重要。中西文化不一定完全不一樣,有可能會看到新的東西出來,但有些新的符號出來,在以後的廣告是可以利用的。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川普任命鮑爾批評人士擔任最高經濟職務

川普任命經濟學家斯蒂芬•米蘭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並任命億萬富翁投資者斯蒂芬•費恩伯格擔任國防部副部長。

會計師事務所對美國資格考覈改革提出擔憂

代表「四大」的機構CAQ批評稱,改革美國會計師資格規則的計劃可能會使公司面臨歧視訴訟,並增加入行障礙。

川普和海湖莊園的力量

這位前房地產開發商非常瞭解如何將建築和空間有效地用作宣傳。

爲2024年的世界感到高興的十個理由

從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到《抑制熱情》的大結局,這一年其實並不算太糟。

2025年德國大選:主要的競選承諾是什麼?

各大政黨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計劃,以重振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命運。

「市場恐慌」:巴西財政赤字導致貨幣跌至新低

總統在面臨其第三個任期內的最大挑戰。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