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期主義看當代藝術-走進泰康空間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特別策劃

從長期主義看當代藝術-走進泰康空間

2049年將是21世紀的半程標誌,也是中國藝術市場從初期到成長,並可以期待它逐步走入理性繁榮的半個世紀。2021年距離2049年還有近三十年,由陳東昇先生創立的泰康保險集團也將迎來25週歲生日。

日前,正值泰康空間新一代青年藝術家年度大展開幕之時,恰逢陳東昇先生著作《一槌定音》新版上市熱銷之際,換腦ReWired節目走進泰康空間,對話泰康保險集團藝術品收藏部負責人,泰康空間總監唐昕。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節目帶領讀者們從《一槌定音》出發,以長期主義視角解讀當代藝術。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泰康空間正在舉辦名爲「繪畫無聲」的90後青年藝術作品展,非常的前沿。我也希望藉此機會請您聊聊泰康空間的過去和未來,以及您對行業的思考。

泰康空間總監唐昕:2003年泰康空間成立的時候,整個中國的藝術行業也處於一個剛起步的階段,中國的藝術家們、商業畫廊等都還在跟國外學習。大家對於藝術中心、美術館、商業畫廊、非營利機構等都沒有真正的運營經驗,也不瞭解它們真正的區別在哪裏。這些概念在當時慢慢進入中國,大家在海外看到了,就紛紛開始在中國開設類似的機構。但金融企業創辦藝術機構,而且還是非營利機構,這在當時應該算是第一家。

到2007年,也就是短短四年,中國藝術行業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藝術市場不僅出現了,還非常火熱。尤其是海外的華人市場對中國當代藝術開始感興趣,開始購藏,直接影響了中國內地市場的興起。在這個過程中,泰康空間作爲藝術市場的局外人,我們開始給自己找定位,開始去想我們作爲非營利機構,對中國藝術市場有什麼作用。

其實當時做非營利機構有點「不合時宜」,因爲大家都在談商業,你卻要做非營利。但是這是我們創辦泰康空間的初心。因此在此之前,我作爲獨立策展人,我不僅要做好的展覽,我更要理解藝術家,真正去研究他的作品。等到創辦泰康空間的時候,我給機構的定位就是要鼓舞激勵年輕的藝術家,推動當代藝術往前走。2009年我們搬到了草場地,把理念進行了升級,變成了「追溯與激勵」。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您從一個獨立策展人,到幫助泰康集團去運營這樣的一個藝術空間,這個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在這個過程當中您也在不斷探索,與市場的發展相輔相成。陳東昇先生在《一槌定音》這本書裏也回顧了過去20年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很清晰的發展脈絡。您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有什麼啓發和思考?

泰康空間總監唐昕:我覺得這個書整個回顧了一個時代,尤其是藝術和經濟之間的關係,以及今天中國藝術市場的由來。我看這本書很多觸動,其中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80年代人人思變的氛圍。當時市場經濟非常活躍,下海的弄潮兒裏不僅有像陳東昇先生這樣的學者官員,還有很多對藝術有追求想法的人。所以當我們今天來談92派,很多時候我們都在談92派的企業家,但後來大名鼎鼎的圓明園畫家村也是1992年開始出現的,包括很多知識分子,他們也是那個時候開始追求理想,放棄了穩定的工作,放棄了各種公職,自己來做工作室來搞創作。我覺得那個時代非常有意思。

圖:2019年3月21日,泰康保險集團主辦的大型展覽「中國風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在北京開幕。這是泰康收藏第三次以展覽的形式同公衆見面。唐昕是此次展覽的策展人。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您覺得像這樣的一種精神,會不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泰康空間?在運營中是否也有所啓發?

泰康空間總監唐昕:的確是的。從陳董創辦嘉德拍賣早期的故事裏,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就是要創辦一個現代企業,融入到市場經濟中。他希望搭建一個平臺,建立一套自由交易的機制。我想這是前所未有的。這種精神應該是源自於他們這些80年代、90年代的改革者們,他們都是知識分子,追求的是這樣的一種精神。事實上,我覺得到今天陳董依然保持著這樣精神和熱情,推動者泰康集團不斷超前發展,打造成爲現代化企業。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金融機構推動支援藝術發展,不論是從藝術品收藏,還是支援年輕藝術家等都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我們也知道2020年其實整個全球經濟都遭受了打擊和影響,那麼對於泰康空間來說,你們遇到了哪些挑戰?如何度過?

泰康空間總監唐昕:我看了一則關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報導,像這樣一座全球矚目、最頂級的博物館,他們去年損失達到了1.5億美元。任何的藝術機構,都需要跟公衆互動,某種程度上也是依賴跟公衆的互動而生存下來。可想而知,去年這樣一個停擺的狀態下,對文化機構殺傷力是非常大的。

我們去年也有很長時間處於閉門的狀態,但我們並沒有浪費掉這些時間,而是把重心轉移到機構內務方面。這些年對外發展做了很多工作,對內反而沒有時間整理。

我們主要從兩方面來來整理機構內務:一方面是學術上,去年是我們的文獻年。泰康空間創辦十多年來,我們始終給自己一個內在的定位,就是我們要做學術研究。所以,去年我們就把過去這麼多年積累的學術文獻進行了整理,對我們研究藝術有很大的幫助提升;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是國內最早的非營利機構,它存在了這麼多年有很多的原因,我們也把自己當作個案來研究、梳理。所以我們利用去年時間,給自己做了一個17年的機構檔案。如果未來有人想研究進入21世紀之初這段時期的藝術機構如何成長、非營利機構如何發展,我們有很詳實的史料,大家可以看這個機構是怎麼樣一步一步生存,然後一點點逐漸發展,所以我們去年主要把重心放在這兒。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我們展望未來,比如到2049年,那時候不論是藝術家還是藝術市場肯定都有了很多變化,如果有機會策展,您會做一個什麼主題?

泰康空間總監唐昕:關於未來,這是特別值得期待的話題。從我個人來講,這麼多年其實我一直喜歡大歷史,就是從歷史觀的角度去看待當代的發展。爲泰康空間做體系構架,也是按照這樣的一個歷史脈絡做的。我也希望我們的收藏、我們的研究、以及我們的展覽也是秉承這樣的理念。

我其實還有一個比較個人的想法,就是再過一些年,等到有條件了,我希望把泰康集團這麼多年的收藏拿出來,讓大家透過這樣的展覽,透過我們打磨的歷史觀的收藏體系,透過每個階段代表性藝術家的作品,透過20世紀21世紀的中國藝術變化,看這100年我們國家現代化的過程。那麼你提到2049年,我真的很難回答,因爲這些年我們的變化太快了,未來究竟什麼樣,誰也說不清楚。但我想還是有一個抓手,那就是要看年輕人,跟著一撥撥的年輕人看未來趨勢走向的變化。這批人他們擁有中國這樣的文化基因,而且還接受了國際文化的薰陶,加上今天國際新的形勢對他們肯定會有影響,他們是怎麼看自己看世界,決定了我們未來的藝術走向。

圖:洪浩 + 顏磊

Hong Hao + Yan Lei

泰康計劃

Taikang Project

布面油畫及保單檔案

Oil on Canvas and Three Life Insurance Policies

300×590cm, 2006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您的觀點很有啓發,雖然未來是不太容易現在能夠被預期到的,但是從現在的青年藝術家這個角度,我們應該還是可以期待,可能會出現與現在完全不同的一些角度、題材或者表達形式。

泰康空間總監唐昕:對。我們的泰康空間從成立到現在,始終都在行業前沿,不斷地與年輕藝術家共同成長。比方說空間成立之初,我們接觸的可能是中國最早一批當代藝術家,當時的年輕藝術家,後來的一代一代年輕藝術家,從70後,到80後,到現在的90後,我們也在持續支援。

尤其是2008年之後,我們是國內率先支援80後藝術家的機構,我們做了一系列展,包括51平方、日光亭等等,慢慢行業裏陸續有更多的人關注年輕的藝術家。我們一直到今天都在持續關注更年輕的藝術家,你看我們今天的「繪畫無聲」展覽,其實就是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藝術家的展覽。

我們希望跟著這些年輕藝術家共同成長,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成長階段,他們的文化養分不同,產出的作品當然不一樣。我們很期待,看到新一代藝術家的作品,看到他們是如何看待和理解所處的時代。

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長期主義這個概念也是非常熱門的話題,尤其是在企業家和投資人的圈子裏。在您的日常的工作當中,尤其是在泰康空間的這樣的運營的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我不知道您有沒有也體會到長期主義?

泰康空間總監唐昕:從泰康空間的職能而言,其實可以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給泰康人壽做藝術品的收藏,另外就是我們圍繞藝術進行學術研究。那麼收藏而言,陳董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要求: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理解這就是長期主義的體現。我們不能只用今天的眼光來判斷藝術品的價值,而且要不斷積累,看到它未來的意義和價值。

陳董對我們提出這個要求,可能也跟他管理企業,需要不斷進行制定宏觀經濟發展戰略、需要不斷進行長期研究是分不開的。所以從我而言,不論是收藏也好,還是研究也好,我們也要保持這樣一種心態,不能急於求成。

*《泰康計劃》是泰康空間「一件作品」項目系列之一,策劃人唐昕邀請藝術家洪浩在泰康空間實施獨立項目,由洪浩邀請藝術家顏磊(1965年出生於河北,199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現生活、工作於北京、香港),兩人合作完成一件作品。作品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一幅3×5.9米的繪畫;一部分是三份總值近700萬元人民幣的人身保險。這是一件觀念藝術作品,洪浩和顏磊選擇了「梵• 高」和「泰康」作爲兩個主要創作元素。西方藝術體制已經成爲中國藝術體制建設的一個巨大的參照體系,《泰康計劃》針對體制問題,透過作品探討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中國未來藝術體制建設的問題,提出建立一種非單元化的公共關係和公共制度的主張。

特別感謝:泰康空間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全球金融體系面臨的被忽視的威脅

隨著西方政府迴避債務削減和結構性改革,投資者必須重新評估對「安全」資產的看法。

550億美元紓困和投資計劃炒熱埃及債市

加沙戰爭加速了旨在重振經濟的紓困計劃。

面對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阿拉伯國家施展平衡術

約旦因幫助擊退伊朗對以色列的無人機和飛彈襲擊而在國內引發爭議。

Lex專欄:石油交易商打賭伊朗將希望保持出口暢通

儘管伊朗本週末襲擊了以色列,但布倫特原油仍努力維持在90美元上方。

援助預算捉襟見肘讓全球決策者面臨資金窘境

由於各國大選以及歐洲和中東的戰爭分散了發達國家的注意力,協助償債、減排和減貧的資金面臨巨大壓力。

一週展望:英國通膨是否仍在下降?

除了英國通膨數據外,本週將要公佈的重要數據還有中國第一季度GDP和美國3月份的零售額數據。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