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數字融合市場制勝之道

主題討論:瞭解數位化消費者的核心需求

主持人:

戈 楊 FT中文網編輯

嘉 賓:

陳澤奇 埃森哲亞太區數據分析服務董事總經理

趙一成 樂視TV副總裁

李翔宇 華爲戰略與全球市場總監

範建斌 海爾集團品牌總監、青島海爾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翟南賓 民生銀行電子銀行部高級專家

主持人:幾位剛纔大家聽完了陳總的分享之後,大家都是行業中的人,我相信每一位都有自己的話要說,但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大家拋開專業,拋開自己的領域,作爲一個普通消費者,幾位在數位化時代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翟南賓:大家上午好!我代表我自己,誰也不代表,作爲一個消費者,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一問這個問題我腦子裏就出現幾個重要的畫面,第一個畫面就是我1990年去美國上學的時候,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一個東西叫做ATM,我最近看一本書《金融E時代》,他的前沿裏寫到是1993年在招商銀行那裏看到一個國外銀行的ATM機。ATM機現在大家習以爲常了,在1990年的時候我們大街上沒有ATM機,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康乃爾校園裏,當時很窮,在ATM機取了20美金出來非常興奮,這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一個場景,因爲取的是美金,在那個機器旁邊轉了半天,心裏琢磨著怎麼能夠多拿一點出來,這是很有意思的畫面。

第二,ATM機嚴格意義上不是數位化的概念。後來過了一年申請了信用卡,當時在美國非常難申請信用卡,因爲是作爲學生,沒有正式的信用記錄,所以,最後美國有一家銀行敢給外國學生信用卡,大的銀行都不肯給我們學生信用卡。信用卡是在一個行業裏具有象徵意義的很偉大的發明。我們今天在座的人肯定有兩個東西,在座的人一定都有帶,第一個是錢包,錢包裏現金已經不多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用卡一定要保護好。

第三,對於我來說作爲消費者和普通人都有切身感受,就是今天的手機。這裏有一個小插曲,一年多以前我開車剛出小區不小心和前面的豪車很輕的撞了一下,因爲都住一個小區,很客氣就下來了,當時我們兩個人聊了一下現場解決了,給他一兩百元,因爲碰得很輕。但我突然發現我錢包沒帶,我靈機一動,用手機給他轉帳,當時他把卡號告訴我,我在手機裏馬上轉了兩百元錢。所以,這三件小事都是和我們今天的主題非常有關的主題。

李翔宇:我先不談工作,我作爲消費者,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體會到的一個變化。剛纔看到陳總的報告裏很多的數據,我也是感同身受。覺得中國二十多年的變化,基本上工作到現在將近20年的時間,這20年的變化相當於剛纔翟總講的歐美六、七十年的進程,基本還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到現在這種電子商務時代,感受變化非常大。

我也是拿一個身邊的例子,我基本生活在海淀中關村地區,中關村這二十多年來從崛起電子市場,到現在的IT中心變化還是非常明顯的。因爲我以前也是相當於一個電子產品的使用者,現在是製造者,之前一直是消費者的羣體,我也有一個習慣,估計在座很多男士會對相機、電腦、電子產品感興趣。之前大多數的購買地點是在中關村,第二,很多的參觀的地方也是中關村,可能隔半年,最多隔一年的話,一定要去中關村看一看,否則的話心裏好像不太踏實一樣,看看大家都在賣什麼用什麼。

但去年,因爲最近工作比較忙,去的頻率比較低,基本去半年或者一年吧,有一種懷舊的心態去中關村看一下。但去年對我的觸動比較大,我去年要買一個什麼小東西,當然我已經忘掉了,主要目的是去看一下我之前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

去了以後我發現很多的商場基本上是以一二樓有一些東西,好像是以展示廳爲主,三四層樓,特別是四層樓基本以上都快空了,像中關村E世界這樣的地方,基本處於這種糾紛和關門的狀態。我慢慢就會想到我的一些購物方式的變化,這點體會非常深,以前基本都是去現場購買,現在基本上都會在網上下單,最早在網上就買一些幾十元的東西,現在特別是像京東或者其他的一些所謂的賣正品的網站,幾千甚至幾萬的東西都在上面下單。所以,這種消費方式的變化這幾年還是非常大的,首先我們買的是電子產品,但是管道的變化非常大,基本上以前都是屬於那種所謂走實體管道或者進商場,現在越來越多商場只是起到展示廳的作用,或者旗艦營業廳等等,大多數的情況下可能會到網上購買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還有一個是剛纔翟總說到的支付也是一樣的,基本上以前去哪兒錢包必須要帶的,但現在錢包帶不帶,有的時候特別是我這些年,工作之餘參加戶外活動比較多,這兩年可能是北京馬拉松越來越火了,大家對健康的關注度比較高了,這樣就會發現你出門帶一個大錢包非常不方便,後來我就發現我出門現在基本上只帶兩樣東西,一個是信用卡,另外一個就是手機,然後有一個戶外的小包,我把它纏在手腕上就可以了,基本上就是所謂這種,剛纔我所講的購買是從線下挪到了線上,還有一個就是支付,從現金基本變成了信用卡,甚至是這種行動支付,手機支付的變化。這是我作爲消費者來看對於這種趨向變化的感受。

最後我就覺得從消費人羣也是因爲剛纔我一直在下面非常認真在聽,也拍了幾張照片,從消費人羣來看,中國還是非常不均衡的地區,無論是從地區還是從人羣。首先從地區來分,我覺得中國至少可以分成類似三個國家,比如說沿海發達城市,像北京上海、歐美這樣的發達城市。中部可能和中等發達國家、馬來西亞相近。在西部說不好聽點,可能和亞非拉國家比較接近,消費者是不平衡的,分佈地域上不平衡。另外,在同一個地,拿北京來講,也是因爲中國發展階段的原因,消費者也是高低層次分得比較清楚,所以,從消費體驗來看也會分服務尊享型或者經濟實用型,這塊是我們和國外的差別,國外可能中產階級更多一些,這是社會層級的差別。

這是我作爲消費者這幾年來的感受,謝謝。

趙一成:其實作爲消費者來說,我可能想多說兩句。我本身自己是一個典型的80後,爲什麼這麼說,或者說爲什麼從80後這個話題來說,我覺得從消費者洞察來看,這幾年我們整個消費行爲應該得益於兩塊,一塊是來自於科技改變,整個方式的變化。另外,根據主要消費人羣行爲的變化,決定了我們現在主流的方式。從70後、80後、90後無論是線上線下整個行爲,無論是購物行爲還是消費行爲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作爲80後和這幾位前輩來說有不同的感知。

我講幾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關於陌陌的故事。提起陌陌大家可能比較敏感,很多人私底下都在用陌陌,但在公開場合都不說自己在用。過去三個月我一直用陌陌,是因爲我很焦慮,我是做市場的,我要背公司的銷售額,從賣書賣衣服開始到現在我負責公司的銷售,所以,消費者洞察是我們作爲行銷人員核心的點。

我最近憂慮的是什麼,一直說80後是PC和網路原住民,90後會標榜自己是移動端的原住民,未來5年主要的消費市場是在90後這個人羣,作爲80後我感到恐慌是對90後越來越不瞭解了,或者覺得這種距離感越來越大,所以我覺得70後和80初的還是一個階段的人,消費行爲和理念還是比較相近的,但從90後來說確實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我嘗試瞭解90後,我找到了陌陌這款軟體,因爲這上面大部分是以90後為主,我嘗試用陌陌溝通的時候發現幾個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很多人的簽名,重複率最高的,我大概數了一下應該有兩到三條是比較經典的,第一條比較經典的是不要把我的個性和態度混爲一談,因爲我的個性源於我自己是誰,但我態度決定你是誰。很多人用這一條。

另外一條是我優不優秀,不需要你去爭辯。

還有更多的大概的意思其實我怎麼做,和你沒有任何關係,就是特別個性的這些觀點。所以,我也上去和一些陌陌的好友聊天,但發現基本上沒人搭理我,我其實照片還是放得很年輕的,但很多小姑娘就說大叔,咱倆沒得聊,或者聊聊就不聊了。那天我發現特別有意思,我發現我們另外一個男VP也在用陌陌,我說你怎麼也用陌陌,難道你上去有什麼目的嗎?他說其實不是,我也是爲了上去了解一下90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對90後的認知非常低,從我的角度來說覺得和90後基本上脫節了,我們一致認爲90後是腦殘和相對變態的羣組,但實際上我覺得90後是相對比較個性化的。前兩天我拜了一位老師,這個老師叫做馬佳佳,大家應該知道,他在中歐萬達的一些演講,仔細拜讀了他的PPT,讓我非常有感悟,因爲我感謝他未來的90後是什麼樣子,90後也是未來消費主要核心人羣,如果不瞭解90後我們未來做行銷可能就OUT了。這裏面我也分享幾個關於馬佳佳對於90後的觀點,我覺得90後可能更多是自我、理想主義或追求自由主義的人羣,可能和我們對他們的認知會有偏差。

另外,90後會有三個關鍵詞,第一,富足,富足是理想主義。90後和70、80後不一樣,因爲70和80後是靠自我、靠膽識能力拚搏的,但90後描述是拼爹的一代,因爲財富的積累不一樣,他們對整個生活和工作的追求也完全不一樣。對工作的追求來說,完全是爲了自我價值,不屈服於任何人,他不是責任和堅持來驅動的,這是和我們完全有差異的。因爲我從事很多公司,大部分的管理層都是60後70後,60後70後他們用他們的觀點在教育我,一直在提倡認真是一種態度,堅持是一種品質,在公司裏對於我們80後要求都是這樣的。但這個是不一樣的。

第二有一個關鍵詞是90後是全球化、美國化和網路化的這一代人,他們要求人人平等,他們不太願意被傳統的條件所拘束,它要求的是人人平等的價值觀,其實我自己團隊裏面有一些90後,非常直接。比如說有什麼不滿,甚至我們一般公司的管理上,我們覺得越級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事件,很多情況下他們直接跨兩級來直接找我,投訴他們的領導和公司環境等等。我曾經問過一個做策劃的90後的小姑娘,你爲什麼不找領導溝通,而來找我,她說我覺得直接找大領導更有用,而且我的觀點可能你能聽進去,我覺得人人平等,任何情況下可以找老闆去。所以他們觀點和我們墨守成規的規則約束不太一樣。

第三,他們相對比較孤獨。他們更多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認同感,同樣也會願意爲精神消費付費的,這可能是90後的核心。

所以回到我另外一個感觸,我爲什麼要用陌陌,在過去幾年裏我的軌跡基本是這樣,我背一個Thinkpad電腦,這臺電腦伴隨我6年時間,在辦公室用,回家用它看片,甚至我用MSN、QQ在和所有的朋友建立這樣一個交往圈。但這幾年發生了變化,我的Thinkpad已經被丟到我家的垃圾堆,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家放了一臺我們自己製造的超級電視,我手裏隨時拿著iPhone或者華爲的榮耀在用,我的行爲軌跡完全發生了變化,我去辦公室纔去用PC發郵件,在外面發郵件我們也用iPad。所以,我們在內部討論,這幾年大家對移動設備的使用也變了。我們總結了三塊屏,一塊屏是公共屏,電影院那塊屏了,前段時間如果大家關注《小時代3》的話,我們其實實現了一個公共屏的功能,比如大家在看小時代三的時候都發一些對它的吐槽。第二,家庭屏,我們認爲是電視的概念,回家了以後可能不再用PC,我可能用電視,原來我回家用PC機就是看片沒別的,這個看片的功能基本放在電視上了,因爲那個電視更大70寸,3D效果更好,完全滿足了。第三,私有屏,就是我們現在手裏的屏,我們用它做通訊的事情和支付的事情,甚至在用它做一些其他社交的時期。這可能是我作爲一個消費者發現的最大的幾個點。

主持人:您有一點說得特別好,一定要了解用戶,我們平時黑90後歸黑,但我們其實還真的需要了解這些未來的消費主力。

範建斌:我是一個70後,按照趙總的說法,90後是原住民,我是移民。那我這個移民最近得了一種病,就是低頭病,大家可能在工作當中或者生活當中不斷去低頭看一下自己的手機,甚至走路的時候也會因爲看手機碰了牆和電線杆子的事出現,這個低頭病像剛纔澤奇老師講到的,帶給大家企業是一個機會,但帶給大家的生活可能是一些感受。

我有兩個感受,舉個例子。一個是最近微信發展越來越快,大家在微信的朋友圈裏建了很多的工作羣,這些工作羣非常方便大家做溝通,因爲不僅可以傳遞資訊,還可以傳遞檔案,包括很多深入的文章也可以很快的傳遞過去。但是也有一個問題,我們經常有可能在夜裏十一、十二點的時候,你的工作羣彈出來一個訊息,說你最近要裏什麼事,大家半夜馬上就去處理。所以,我發現移動互聯讓大家把你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打破了,這樣的話稀釋對於大家的消費的習慣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是一個例子,背後可能真正帶給企業或者帶給個人會有深度,所以這只是一個表象。

另外一個表象,我七、八年前去旅遊可能會提前做很多的功課,看好地方、經典,住什麼酒店什麼路線,包括買什麼紀念品,這可能都要提前做好幾天的工作。但現在一切都不用了,你只要帶上手機和充電寶,這個地方只要有網基本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當時當地解決。你想查什麼東西可以根據你的位置找到你身邊最合適的資訊和消費,以及你想用的東西,包括各種資訊。所以移動互聯對於消費者獲取資訊的方式影響,會導致大家對於品牌的依賴都會變化。

剛纔主持人讓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談一下感受,所以對於品牌的話題我一會兒談。剛纔趙總也講了90後有很大的對於他和之前的兩代人的差異,我感觸特別深的,一是90後的消費的崛起,第二是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這兩點對於品牌在將來的企業和消費者溝通的之間的作用和意義,都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兩點都會有一個深刻的影響,所以企業將來在這方面也會做一些調整。

陳澤奇:剛纔範總剛纔講到工作羣的關係,其實這對我們生活挑戰很大。我還記得今年春節出去的時候,就在一個工作羣裏大家發紅包的時候,搶得很熱的時候,突然間有一條說某某客戶領導在節後要看一個報告,結果就把那個任務佈置下去了幾個顧問,其中一個剛好準備要去日本休假,又要準備去寫這個報告。所以,我覺得在數位化裏面帶來很多好處,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挑戰。

剛纔聽了70後和80後,我分享一下70之前的經歷。我其實在整個數位化的浪潮裏很可能是最後的那一個站著的,因爲我之前用的手機是2G的摩托羅拉手機,那時候很多人說你做營運商的項目怎麼用這個低端的手機,不太前端,然後我一下子跳到黑莓,然後又是iPhone,後來我看蘋果出平板的時候,我覺得會很容易失敗,我覺得你這個不是電腦,又不是很容易帶的東西,不上不下,但沒想到這個會改變我的生活,我的iPad這裏有我所有要看的書和聽的音樂,我一天要花三四個小時在我的pad上,在飛機上看書,我看書是看英文的,大家知道在中國買英文書是很難找的,但在這裏就可以找到,所以變成對我來說,國家的邊界打破了,它是一個虛擬的社會,變成我可以在美國買很多數位書在這裏看,所以,這給我帶來的這種效率的提升,這種生活習慣的好處是極大的,現在真的沒有辦法去想像說如果沒有這個東西生活會是怎麼樣。

主持人:剛纔幾位從消費者的角度給我們講了,其實消費者只是個體,我們在被數位化改變的同時,企業面臨的變化、不測、機遇挑戰更多一些。接下來我想請問幾位各自領域中有哪些風險和挑戰?我們還是從翟總開始,網路金融您是民生銀行的資深專家,網路金融現在也是非常火,尤其是餘額寶剛剛出來的時候,對於我們這些工作不久,家產不厚的年輕人來說,80後來說,可能餘額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幾乎好像是有銀行遭遇了存款搬家,行長都大驚失色,不知道您作爲業內的專家怎麼看?尤其您在美國也有過這樣的工作經歷,看到美國的情況和中國的情況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

翟南賓: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買餘額寶的。這個現象大家想一想也沒有那麼,所謂火是更多的人在買,但你要知道它買的一定的份額是比較低的,所以,剛纔我想說70後、90後、80後,作爲金融業來講我們關心錢在哪兒,什麼樣的人有錢。所有的企業都是奔著利潤走,這沒有什麼可以迴避的東西。其實最有錢的也不是90後,我覺得他們將來會很窮,我挺可憐他們,從銀行數據來看最富有的70後還有60後,爲什麼是這樣?因爲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因爲改革開放正好,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是九十年代,八十年代也都開放了,真正在國內堅持紮根的民營企業家很多是60後,還有一些70後,所以從銀行數據來看所謂的餘額最高的年齡層是在這個階段,所以,當然我們今天談的是數位化,從人口學來分層的話,大家一定要關注70後,這部分人很有錢。

第二,銀行裏還有一個業務是私人銀行,網路另一個高階的,我們銀行叫做最高階的或者超級富豪,這些人很多是很低調的,這一個客戶可能就能頂一千個買餘額寶的人。網路金融之所以火就是因爲覆蓋面廣,但私人銀行有幾個知道的,私人銀行的名字都不能往外露的,很私隱的。一個屌絲在網上買了200就會說我買了200,我剛纔路上來看我們民生銀行搞了一個直銷銀行,其實它和網路金融是一樣的,只是銀行裏自己做的網路金融,我們剛推出一款產品是定託寶,6%的收益,但這個錢流動性很高,5000萬今天早上5分鐘賣完了,今天第一天發售,剛纔在路上我還看了一下,5000萬的餘額。

主持人:這個是賣給什麼人?

翟南賓:你要在民生銀行的直銷銀行上開戶,1000元就可以買。

主持人:那民生也在往下游,也在搶餘額寶的生意。

翟南賓:銀行也可以做這個東西,這是剛纔講的跨界,銀行搞的話應該說後勁比網路公司還大,它資金雄厚,又懂得風險控制,網路金融就是起步早,等到這些高富帥都醒過來的時候,那些東西就不一樣。所以,我剛纔來的時候看了一下,其實我們有一個東西叫做如意寶,過兩天還搞了一個定活寶,還有旅遊貸款,就是給屌絲出去旅遊借兩千元、三千元到雲南玩玩,因爲幾千元到美國也不夠。所以,網路金融確實是從今天的主題話題來說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但很多東西火幾天就不火了,就那麼回事。但它本質上的意義,我剛纔提到的信用卡,信用卡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產品,大家每天都離不開它,所以,對金融銀行來說最關注的是手機銀行,它不僅僅是支付的問題,它可以做理財和貸款,你和銀行所有打交道的東西基本都可以在手機銀行完成。

簡單說就是這樣,手機銀行未來毫無疑問是最需要關注的,有人甚至語言手機銀行叫做手機銀行,但不像信用卡,信用卡就起消費和支付的作用,但手機銀行的功能能起到這種服務面肯定要寬很多,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用手機銀行,我能看一下嗎,自己有手機銀行,在裏面用的轉帳的?應該是大多數吧,所以單從手機銀行來說我覺得中國確實比國外發展快很多,因爲我這段時間從美國休假回來,那裏也有手機銀行,但感覺普及率非常低,應該不是技術問題,我覺得是它的人口,兩個問題吧,一個是它的人口結構問題,因爲中國相對人口結構比較年輕一些,沒有歷史的包袱,美國很多中年以上的人包裏還放著支票本,因爲中國銀行業一開始就沒有搞支票轉帳的東西,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沒有個人支票的概念,但你到西方國家,現在付個房租和水電還經常寫一個支票,貼上郵票到郵局寄出去,但在中國基本沒有人用這個東西,我給你轉個錢,兩秒鐘轉到帳,這個我非常驚訝,回國以後非常喜歡這塊非常方便,當然背後有一些監管和安全問題,這是另一回事,但從消費者來說很方便這個事,我到現在都感覺無法回去生活了,因爲轉帳這個事讓我很頭疼,我的錢從一個銀行轉到另一個銀行,中間帳是非常麻煩,它不是沒有手機銀行,而是不太方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本身走得很領先,金融行業歷史很悠久,金融是一個很古老的行業,支票本是很古老的項目,到現在銀行還在用這個東西,因爲銀行還有這個東西,它就有消費者還在用。就像我們在國內,我回國以後看到我的丈母孃在銀行裏所有的錢都是存摺,年紀6、70歲以上的還喜歡存摺,他覺得看得見很安全,我們年輕的人或者說與時俱進的人,我們相信很快連信用卡的卡片都不需要了,因爲電子銀行其實做的東西,銀行就兩個關鍵,一個是帳號,帳號肯定是一個數位化的東西,第二是你帳號背後資金的流動,這兩個東西完全都可以數位化的,從技術層面來說是很簡單的。

我記得吳曉靈女士(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講過一句話,所謂金融行業30年的改變本質上就是金融電子化,我覺得她說得恰到好處,很中肯的點了金融行業的未來,未來的金融行業可能連這張卡片都不要,所有的東西要麼透過指紋、聲音,透過你的手機端的密碼就可以解決了,這可能是未來的趨勢,而且中國一定會走在很前面,因爲它有一些天時地利的東西。

主持人:剛纔您也說到銀行可能連銀行卡都不用了,我們以後是不是連銀行櫃檯都可以不用了。

翟南賓:還有老年人的,這是不互相排斥的,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個替補,我剛纔的意思是說不要過度強調90後的特徵,其實90後的資金並不雄厚,所以你從服務端來說還要關注這些人,而且中國很快面臨老齡化的問題,50後、60後馬上都進入退休狀態,最近你們如果仔細看一下高盛的哈繼銘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提到這個問題,我們金融行業很需要關注老年退休、養老、醫療、看病,這些東西都需要數位化的東西跟上去,不要僅僅關注在網上買個衣服和家電,這些東西其實在整個消費裏面是很小的一塊盤子,所以我是想把大家的視野放得更寬闊一些,,真正你去看一個人一生中的消費,喫和穿是很輕的東西,很大的東西你的住房、養老、退休,現在人均壽命越來越長,動不動活到8、90歲,如果按照現有的政策,60歲強行退休,你還有20年要活,你後面的消費是很大一筆很重要的要關注。

主持人:說到數位化,剛纔翟總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手機銀行,因爲行動支付現在越來越流行,這就離不開手機。華爲作爲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現在也開始入主這個行業,在中國智慧型手機這塊開始虎視眈眈,我們想問一下華爲爲什麼要做這個決定,華爲目前爲入主消費者市場做了哪些調整?

李翔宇:這個問題現在也是我們公司內部非常關心的問題。按照剛纔我們討論一個維度,因爲男人的年齡不是祕密了,我也可以自報一下,我是70後,可能是我們翟總的一個主要的客戶。我想問一下在座現場的朋友有沒有用華爲手機的,我想看一下?這個基本上和我心目中的比例差不多,因爲華爲在終端消費品方面還是一個新進入者,特別是我們在場來的層次相對比較高,在我們消費族羣裏,華爲手機的保有量還是偏低,今後應該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

從剛纔主持人提的問題上來看,華爲之前包括我們推出的這塊業務,一直是2B的業務,是營運商的設備供應商的角色。我們大概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剛剛超過愛立信成爲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同時,我們大概在3、4年之前,開始進入到終端消費品領域,之前通訊和資訊產業等等應該說是分得比較清楚的,手機作爲一個通訊設備,基本上它的功能也是比較簡單的。那時候我們用手機只是用來做通話的,偶爾發發簡訊就可以了。這五年的時間,隨著智慧型手機特別是2007年iPhone出現之後,智慧型手機給我們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一個變化,我們也意識到很多的變化,所以在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戰略。經過了三四年努力,進展是非常快的。我們今年上半年,大家已經看到了一個財報,華爲雖然不是上市公司,但是每年或每半年都會嚴格按照上市公司的準則發佈財報,包括我們企業的責任報告。

從發佈的財報來看,因爲今年是4G LTE建設的年度,今年成長不錯,在18%左右。但18%裏貢獻最大的是什麼?就是終端消費這塊。終端這部分成長量大概在30%以上,營運商基本上是個位數的,因爲這塊市場相對比較融合。在消費品這塊成長空間非常大,本身我們這部分相當於作爲一個新進入者有比較大的空間,而且這部分市場裏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特點就是電話這塊。所以,我們之前一個很有名的老師傅,大家可能也都知道諾基亞,現在正在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我本人也接到過一些諾基亞原來的同學或朋友的訊息,他們這邊即將面臨失去工作的風險,可能也希望能夠來華爲工作。

本身這是一個行業變化非常快速的表現,華爲在這方面也是非常謙虛的進入者和學習者,包括和海爾、跟諾基亞、蘋果我們都處在一個非常後進者的定位。所以,這一點我覺得對於華爲來說,今後的話兩個方面,一方面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戰略,就是我們之前的話,怎麼跟營運商打交道到和消費者打交道,中間還是有很大的路要走,中間可能要不斷的學習,包括像埃森哲這樣世界知名的諮詢公司幫助我們成長,這是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在進入這個市場的過程中,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品牌的問題。我們把消費品分爲四大類別,首先是產品體驗,第二是品牌的表現,第三是我們品牌的價值,第四是我們追求的就是品牌的情感。大家可能知道,很多人對於蘋果的喜歡是出於對「喬老爺」宗教式的一種崇拜或喜歡,我們現在基本還在比較低層次的,處在產品體驗和品牌追求的階段,所以在我們高階人羣裏華爲保有量還是比較低,但這個份額在不斷的改善。

另外,希望能夠在供應鏈方面,華爲有自己的優勢,因爲華爲本身是做技術的一家公司,所以,我們可能是工程師文化比較多。這方面之前可能不足的是市場行銷和品牌這塊,我們強項是技術,我們把這兩方面結合好,今後相信在消費品這塊,包括手機、iPad和我們用的很多穿戴式設備這方面華爲都在發力,今後我個人覺得這些地方應該有很大的成長前景,我也是有信心的。謝謝。

主持人:謝謝李總。李總態度非常謙虛,但我暗暗地聽出了華爲的野心,幾乎全線都要開始所有的產品鏈,相信我們未來會看到越來越多華爲的產品爲普通消費者所用。在傳統行業,比如說華爲和銀行業在積極網路化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網路公司樂視做了一件不太尋常的事,就是往硬體方向發展,就是當大家都不去客廳的時候,樂視想把大家拉回客廳,不知道這個策略是什麼?樂視能不能分享一下目前的一些情況,包括樂視TV的一些策略。

趙一成:可能一開始我把話題有點岔開了,談了下90後,爲什麼談90後,因爲我本人一直關注網路行銷。網路行銷這十年發生了劇變,有一些原住民也有一些移民,所以原住民和移民對我們整個行銷來說,可能從行銷的整個策略和方法,包括手段上其實也在做著很大的變革,這是我爲什麼講90後這個話題。

從樂視我作爲一個編外人來看這個事情,我不作爲一個樂視的員工,不是作爲一個樂視管理層來說。我加入樂視時間不長,應該是一年的時間,基本上是樂視TV、超級電視將近一年的時間,準確說一年多一點,我加入這家公司之前對這家公司瞭解非常淺,之前我在噹噹網負責市場,在我整個行銷裏面我只知道樂視是一家影片公司,在我整個所有行銷管道裏樂視網甚至排不到前面。但這一年回頭來看,樂視網作爲一個在線平臺擠進了前三,這是對樂視網平臺的概念。

去年我加入這家公司的時候還不知道有超級電視這個產品,加入了以後才逐漸瞭解到樂視超級電視的產品和樂視的整個生態,這裏我分享一下我作爲編外人來了解樂視的觀點。

第一,我們爲什麼要做硬體,去年和前年發生了幾件事大家都關注,一是有了小米這個品牌,而小米這個品牌從我們網路行業來看,我們一直認爲早期的時候它是在做硬體,當時雷總站出來了,喬裝一扮就變成雷布斯,學著喬老爺,發佈會,做產品,然後就開始做銷售了。我們從做電子商務的角度來說,我早期覺得他不是在做硬體而是做電子商務平臺。因爲早期做硬體對喬布斯來說是有很大的困難,因爲他們的團隊包括之前的經歷是沒有做硬體的支援的。所以我當時認爲他在做電子商務的平臺,他透過電子商務的銷售平臺在過去三年裏不斷創造手機行業或智慧終端硬體的很多奇蹟,我們公司其實一直在研究小米。最後我們發現做的不是一個硬體,而是一套生態,基於網路服務的生態體系。

而樂視爲什麼做這個硬體,我們的思路也是一樣的,我們不僅僅做一臺電視,更多的是基於網路服務的一個大屏體系或系統。樂視做這件事情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是因爲樂視網基本上之前是做影片,我們手上有巨大的正版內容版權優勢,所以,我們擁有的是特別好的內容,而基於大屏網路服務,第一個就是家庭終端屏來說,對核心的服務就是影片服務。大家現在可以去看一下公開的數字,手機這端,剛纔我也講了三屏的概念,在私有屏、手機、Pad上,最核心的通訊是第一,其次是遊戲,第三還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說電子商務或者有一些銀行的管理這些東西。但在家庭屏的概念,核心的三個應用是什麼,第一,影片。第二,有一些內容的分享。第四可能纔是社交,但這個社交是基於家庭式的社交方式,所以,當時我們爲什麼要做這個,就是基於我們本身有很好的內容,我們能提供很好的影片服務,所以我們開始做硬體產品。

第二,我們做硬體產品的時候也想得很清楚,樂視網每天將近3000萬的日活躍用戶,它其實積累的是將近4億多的網路用戶,而網路用戶是我們天然的用戶,這和我們整個網路行銷和網路思路是契合的,因爲網路思路最核心的一點是用戶運營,我們怎樣運營好這4個多億的用戶,把它變成我們終端用戶,這是我們的核心。所以,我們很早的時候就架設了以用戶爲核心的四層結構,這四層結構是內容、是終端、是平臺、是雲端服務。內容,現在樂視整個架構有樂視網,我們也有一個叫做樂視影業的體系,小時代三是我們出資做的,所以有大量的內容產出。終端有我負責的超級電視中斷屏的這個產品。之後是平臺,另外我們也有電子商務的平臺,這也是去年因爲我們要做去管道化的銷售體系,這個平臺其實在今年4月份,我們在電子商務B2C流量排名是前七,雖然從銷售來說去年排行15,但這種成長速度在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裏速度非常快。我們未來還有其他的幾個平臺。最後就是應用平臺,應用平臺是基於大屏,當然我們未來還會有很多屏,基於大屏我們有一個應用市場,這個應用市場目前將近有3000多款應用,背後將近有2000多個團隊以及很多的工程師再去支撐這套體系,因爲我們目前是在大屏的營運商做的還算第一的。所以,機遇這整套體系打造出這樣一個印象,在很多會上,有人都問,你們賣電視怎麼樣啊,或者說你們賣電視有什麼心得,我一開始上來就說請大家不要認爲我們是賣電視的。

主持人:所以你們和海爾的智慧家電不一樣。

趙一成:即使我們後來有其他產品和華爲一樣,但我們也不是賣那個東西。不知道在座有沒有人用過超級電視,我們一開機就有一句Slogan叫做我不是一臺電視,其實我是基於一套完整生態系統的硬體產品。所以,未來我們的佈局也是圍繞著用戶來做核心,然後我們的四大架構不斷的完善,提供給用戶基於網路的生活的服務。這是我們未來在整個樂視持之以恆去堅持的方向。

主持人:趙總提到一個詞非常關鍵,就是生態。作爲網路公司需要往線下走,生態很重要。作爲傳統的家電企業巨擘,海爾也在做生態,也在往線上走,張瑞敏張總的話在我看來,儘管他可能是50後,但我覺得他的很多想法和思維應該是和年輕人沒有區別,因爲在年初的時候他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宣佈海爾不再投傳統雜誌的硬廣,這個讓我們做媒體非常傷心,但我覺得他的想法非常有魄力,能夠在網路行銷方面,他知道哪些地方是他要去的,他會讓所有的火力都往那邊走,接下來如果不投硬廣,海爾怎麼做行銷呢,我們請範總分享一下。

範建斌:其實說得不太準確,不是不投雜誌的硬廣,是不做任何單向的廣告傳播,包括電視了。爲什麼這麼考慮呢?實際上海爾一直做消費品的,對消費者任何的變化我們一直非常關注。剛纔在第一輪問題的時候,我從我個人的角度也講了一下對於消費者最近的變化我們的一些重要感受。其實對我們觸動最大的感受是移動互聯,它改變了消費者獲取資訊和途徑的方式。比如消費者之前獲取商品資訊的時候可能依賴於廣告,甚至我們發的一些公關軟文,它瞭解企業產品資訊,這些資訊是企業做過修飾和編碼的,希望消費者認識到的產品形象。但現在的消費者獲取資訊的通道更多了,他隨時可以在手機上做價格比較,所有的產品系列和品牌他都可以比較,他可以看到各種測評文章對於這個產品的品質和功能的評價。他隨時可以看到我們使用之後的評價,包括功能好不好,哪個地方容易壞掉,消費者佔有的資訊比企業其多,企業只是橫向的,所以它很多時候獲得的資訊是低於消費者的。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去考慮單向講做好一個產品,再把我們的產品包裝給消費者,這是一種模式。當然我們是不是要換一種模式,我們真正從一開始把行銷的概念從產品生產出來再買的過程定義爲行銷,還是把整個行銷放到最前端,我們和消費者實現真正的零距離的互動。現在這個思想正在集團裏做一個整體的貫徹,我們要求每一個產品線做每個差別的時候,先找到你的用戶,然後和用戶之間先找到你的粉絲,你從經營一個產品到經營一個人羣,這有點網路思維,先找到這個人羣,找到人羣之後你去了解他們最近在使用產品的時候出現了哪些困難和不滿,比如我們有一個雷神筆記本,其實海爾之前做筆記本一直挺普通的,雷神筆記本從遊戲本里起來非常快,基本能夠衝擊戴爾的外星人,它能走到這一步,就是一開始做的時候就從京東上找到13萬差評,他們真正和消費者做溝通,當他們做出自己的配置以後和用戶再去碰,包括生產方案。最後我們選擇藍天作爲代工廠商,它的生產方案拿出來以後和用戶去碰,我們去年7月份開始做,12月份第一批產品出來,我們做了一個小批次市場,只有500臺,在京東上賣了兩天賣完了,然後我們收集大家對這個產品的反饋,然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做第二代的迭代,第二代2000臺兩天時間賣完,地區代是2萬臺是一分鐘內賣完,不斷的拿我們的產品和用戶碰。包括現在雷神筆記本60萬忠實粉絲在做自運營管理,我們希望從做一個產品轉變爲你和你的用戶一起做產品,這樣原來企業是一個主體,用戶是一個主體,我們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對立關係,我們現在希望把用戶納入到我們的生態體系來,它就沒有一個你我的概念了,就像我們去年剛分的Slogan:你的生活智慧,我的智慧生活,這裏面都是海爾也都不是海爾,就是用戶的生活智慧帶給用戶的智慧生活。

我覺得現在這種消費者獲取資訊的方式,實際上是品牌角色發生了轉變,品牌對於用戶的價值無非三點,一是識別,用戶透過一個品牌很容易識別出它和其他品牌的差異,我看到一個logo和它的名字代表的形象和其他的品牌不一樣。第二,幫助用戶進行購買決策。第三,是一種情感的認同。在現在的局面下,因爲資訊獲取的方式發生了轉變以後,消費者依賴於品牌形象做購買決策的這種價值在降低,其實大家很多時候,不見得我就對你很忠誠,中國的消費者特別喜歡換品牌,特別喜歡嘗試新東西,特別喜歡抱怨,這種情況下面臨中國是最挑刺的消費者,你的品牌幫助你做消費決策的時候有一定下降,但它對於你的情感依託的價值在提升。中國的消費者其實在分層,它是分了很多的族羣,每個族羣有不同的消費的特徵差異特別大,特別是90後興起後,雖然他們精力還沒有那麼充沛,但他們將來的消費的方式帶來他們的個性化的要求,就導致說你不是我的菜,我不會買你的單,你要是我的菜,你拿一種傳統做品牌的方式和你溝通,他不會care你,這種情況下你必須對細分人羣做深度和高黏性的溝通,這個基礎就是網路。

我們一直在說一句話,可能別人聽起來覺得有點奇怪,我們希望把海爾變成一個網路企業,我們想表達的是說把海爾變成具有網路思維的企業,我們剛開始轉,在路上。

主持人:非常有意思,網路能夠拉近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過去兩者離得非常遠,中間有一個巨大的市場鴻溝,但現在網路可以拉近兩者的距離。作爲觀察者和行業專家,您在聽完了這幾位企業代表的發言之後您的洞察是什麼,能不能和我們分享一下?

陳澤奇:我覺得翟總剛纔說的很好,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目標客戶羣是什麼,客戶羣的主要核心需求是什麼。回到我們的本行,我們在幫客戶做項目的時候,很多時候要解決最關鍵的問題,特別是一個B2C的企業,到底客戶是誰,客戶的需要是什麼,我們能夠做什麼。不管是在網路時代或者是網路時代之前的傳統時代,還是離不開客戶主體。那麼如果我們看一些比較成功的品牌,看蘋果,其實它並不是一個硬體公司,它是一個客戶管理公司。我記得很多年前,在2004年的時候,那個時候諾基亞是全球領先的,我們知道他們做一個項目叫做諾基亞俱樂部,就是因爲諾基亞賣產品是透過這個管道來賣的,所以變成了他們沒有直接的消費者的溝通和數據,他們想透過俱樂部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拉回來,把他們互動的資訊抓回來,可是這隔了一層以後,讓很多人不願意參加這種俱樂部,因爲他們沒有什麼賣點。如果你是一個高階的客戶對那些小小的好處沒興趣,所以,它那時候不是很成功,其實後面蘋果在改變有些規則,蘋果以前是做硬體,但喬布斯是天才,他開始把音樂的東西打破,傳統音樂就是賣唱片,他覺得買個唱片10首歌裏你只喜歡2首,它就把它打碎,然後去購買。這是它很成功的第一個因素,這是核心能力,因爲你用蘋果的手機和蘋果的品牌都先要有一個帳號,所以他知道你是誰,你用什麼產品,什麼都知道。所以,我們如果在打造服務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不管是數位化還是非數位化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看客戶是誰,我們如何增加黏性以及客戶留下來的數據,來擴充我們的服務,而且這種服務將會有一些新的產品,比如說樂視進入電視領域是一種跨越原始業務的,我們叫做跳躍S的曲線,因爲每個公司產品快速成長以後到了一個地方會飽和,到保護之前你一定要研發出一個新的產品,蘋果一直這樣條,所以我覺得我們一方面是把現在做好,另一條腿是尋找下一條曲線在那裏。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Otter.ai的梁松:我們可以從會議和對話中獲取有價值的數據

這家會議轉錄新創公司的聯合創辦人認爲,我們甚至可以用虛擬形象代替自己進行工作互動。

蕭茲迎來自己的「拜登時刻」

德國總理受到黨內壓力,要求其效仿美國總統拜登退出競選。

歐盟極右翼黨團在氣候和高層任命問題上獲得更多支援

歐洲議會中右翼議員正越來越多地與極右翼聯手瓦解該集團的綠色議程,並推動更嚴格的移民限制措施。

毛利人對紐西蘭後阿德恩時代的民粹主義轉向感到憤怒

盧克森的保守黨政府推翻了前總理的許多進步政策。

Lex專欄:輝達令人炫目的成長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這家晶片巨擘的盈利對美國股票投資者來說是一件大事,這不僅僅是因爲其3.6兆美元的市值。

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企業成長冠軍

歐洲正在急切地尋找企業成長冠軍,FT-Statista按長期收入成長對歐洲企業進行的首次排名展示了這方面的可能性。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