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春娥心中,創業的原點來自於她在很多醫院看到的一個同樣的場景:「很多病人和家屬,爲了治病,不遠千里萬里來到北京,帶著鋪蓋卷睡在醫院,等的僅僅是一個專家號或者一項檢查,看著讓人很難受,」馬春娥回憶到,「我們的技術都發展到這麼先進的地步了,難道不應該做點什麼嗎?」 看病難已然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
情懷號召也好,信念驅使也罷,作爲一家AI醫療創業公司的CEO,馬春娥的身上透著一股女強人的範兒,講話快言快語、行動乾脆利落,交流中卻又不失親切感,有著「醫者仁心」般的暖意。
作爲一個非常典型的技術派代表,馬春娥創立數坤前曾是國際巨擘IBM人工智慧團隊的核心成員,同時服務著兩類不同的客戶:「一種是金融機構,看起來特別光鮮亮麗,出入都是高檔寫字樓,談笑風生間就拿下了跨國的大生意;另外一種則是醫院,不論是大城市的公立醫院,還是基層的地方醫院,在那裏不論是醫生還是病人、或是家屬,都在面臨醫療條件差,醫護人力不足,看病難,費用高等問題帶來的多重壓力。」
這兩類場景形成的鮮明對比讓馬春娥印象深刻。2017年她離開工作了10多年的IBM,找到其他幾位合夥人和前同事一起創辦了數坤科技,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人命關天」的醫療作爲方向。在這個門檻高且監管嚴的行業裏,馬春娥堅信能用技術來做出一點改變,她也認爲相比做增值服務的金融,醫療產業對她而言更有意義。
從一小時縮減到了一分鐘
「你知道今天中國有多少影像科醫生嗎?」馬春娥的問題一下子把我問住了。
「15萬,聽上去好像很多,但是你知道每年影像科需要完成多少次檢查嗎?75億人次。」
這兩個數字反映了今天中國醫療資源供應和需求之間巨大的鴻溝。醫療影像診斷是大部分醫學治療的開始,如果在這個地方卡殼,那麼後面所有的步驟都需要被延遲,可以想像這將是一個令人窒息的時間數字,而這背後代表著無數人的生命將受到威脅、整個社會的資源也將被極大浪費。
那麼馬春娥他們所專注的人工智慧可以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呢?
在沒有人工智慧技術之前,中國最大的綜合型醫院的影像科室,每天最多處理2000個左右病人的影像資料。其中像心腦血管等更爲複雜的影像,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而更爲嚴峻的問題是各級醫院的水準相差很大,大三甲醫院「做不完」,二級醫院「做不準」,基層醫院「不會做」。病患需求和醫療供給形成了嚴重的倒掛。
「我們用了兩年多時間,可以把以前人工一個小時的工作量變成人工智慧在一分鐘之內能夠處理完的任務,醫生只需要審覈一下就可以,優化了疾病診療流程,」馬春娥說到這裏很是驕傲,「它不僅僅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行業整體診斷水準的一致性。『AI醫生』可以下基層,老百姓在家門口的醫院也能享受到與大醫院相當的診斷服務。」
當然,人工智慧與醫療的結合,也是一個逐漸被認同及接受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存在很多疑惑的聲音,人工智慧是來替代醫生的嗎?人工智慧做的結果安全可信嗎?但隨著AI在解放臨牀醫生耗費在流程上的大量精力,降低患者預約、等待的焦急心理等價值上的更多體現,很多醫生們開始結合自身經驗,對人工智慧提出了更爲具體的需求。
當AI成爲標配:不需要再帶鋪蓋睡醫院了
2018年10月,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的一份「醫學影像AI產業現狀和發展需求調研」分析發現,對AI更爲關注的醫師一半以上都是從事放射專業15年以上的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74%的醫師表示僅聽說過但並未使用過相關產品,20%的醫師使用過相關產品;只有5%的醫師正在參與研發。
在馬春娥看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升級、進步、深入融合,三到五年之內,AI將成爲醫院的標配,成爲爲我們提供日常醫療服務的重要輔助成員,更重要的是,這將會帶來醫療行業的巨大革命。
未來影像科醫生的價值將被極大激發,他們把繁重的技術處理、分析工作交給AI,從而更多地參與到深度醫療過程中。
首先,他們可以參與到臨牀科室包括手術路徑的手術規劃當中,這是今天在西方非常流行的多學科綜合診斷過程,也爲未來手術機器人的普及提供了前提和必要支援。
第二,他們可以爲更廣泛的人羣提供健康服務,如早期篩查服務,從而有效地提升整個社會人羣的健康水準。過去受到產能限制,影像科只能服務那些最直接的科室,而釋放產能之後,他們可以在預防方向,向更多的人羣提供服務,比如35歲以上的人羣等,這使得突發疾病能夠得到儘早發現和治療,讓更多人享受到優質的智慧服務。
第三,病人們的等候時間也將大大縮短,過去需要等待一週甚至兩週才能出結果的報告,現在24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就可以拿到。「患者及家屬可以不需要再帶著鋪蓋睡在醫院,相應的就醫體驗也會大大改善。」
今天醫學影像數據佔據了醫療數據的90%,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更好地整合分析和記錄這些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爲國內醫療產業的升級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援。
一定要做別人沒有做的事情
跟馬春娥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因爲她思路清晰,所談問題往往一針見血,聽起來酣暢淋漓,即便是談起高深的人工智慧技術,她的解答也絲毫不晦澀難懂。我問她,作爲一名女性,如何才能具備她這樣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的數學特別好。」馬春娥笑著回答,帶著一點女生可愛的驕傲表情。她認爲結構化思維是她的祕密武器。「我可以迅速抓住主要矛盾,尤其是在大家討論到一團漿糊的時候,我會很快理清思路,幫大家找到核心問題。」
數坤成立兩年來進步飛速,即便是在資本寒冬的當下,也能逆勢融資、成爲投資人和市場當中備受關注的創新公司,這背後也是結構化思維在起作用。在馬春娥看來,在權威多爲男性的技術世界裏,她的結構化思維在兩個很重要的方面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首先是確定目標感。人工智慧是一個很宏大的課題,即便是聚焦到AI+醫療的方向都有無數種,細化到數坤進軍的醫療影像行業,突破口更是不計可數,究竟應該從哪條路入手呢?2017年,醫療也是創業風口,尤其是技術需求最強烈的醫療影像行業,一下子湧入了幾十家創業公司,數坤科技也是其中之一。
那時候,絕大部分公司都從容易突破的疾病切入,比如肺結節等。「看到別人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或者覺得什麼容易就做什麼,這是缺少結構化思維的表現。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我爲什麼要去做肺結節,除了這個我還能做什麼?」
而馬春娥和她的合夥人則不同,大家經過不斷的思考和討論,最終明確了一定要走差異化競爭的道路,一定要做別人沒有做的事情,即使前路困難重重,但也只有這樣才能爲自己樹立牢固的根據地和護城河。
所以數坤科技選擇了技術難度更大的心臟爲突破口,經過兩年的艱苦研發,最終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的數坤科技,不僅在心臟人工智慧領域是毫無爭議的市場龍頭,在神經、腫瘤上也相繼推出了重磅產品,引領行業革新。
第二是確定價值感。「做的這件事情究竟大不大,是後期成長的關鍵因素,而大與小的背後就是價值感的體現。」馬春娥很認真地談到這一點。在創辦數坤之前,他們做了大量調研,圍繞醫生的真實訴求,以及技術的現實可能性進行整合。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固然重要,但是在現實需求和技術可實現路徑中達到平衡纔是技術價值的最大化體現,這也是馬春娥不斷透過結構化思維分析出的結果。
窮盡所有辦法,不留遺憾
作爲技術流派,在成爲一個商業操盤手的過程中,馬春娥感覺到最大的收穫是「成長」。
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她從一開始壓根不瞭解融資是怎麼回事的純技術實力派,成長爲了單槍匹馬把投資人的錢和信任帶回來的市場領先創業公司CEO;從不擅長跟記者打交道的創業者,成爲媒體喜歡的採訪對象;從專注技術創新,到擁有更大的視野和責任感......馬春娥覺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長,天性樂觀的她很享受這個過程。
「我從沒覺得創業是件很苦的事情。」就連最初下決心來創業,馬春娥都沒有常人想像中的糾結和反覆,「就是時機到了,要順勢而爲;而且我的孩子那時候已經兩歲了,我完全可以解放了。我一點猶豫糾結都沒有。」
那麼面對挑戰和困難呢?馬春娥的回答展示出了典型的理性思維,中間還帶著一點對自己的「狠勁」:「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我一定要窮盡所有辦法,到了我做不到、其他人也做不到的程度,我覺得努力到這個程度,我就沒有遺憾了。」
不過對於馬春娥來說,成長的另一方面是她找到了自己工作之外的興趣和愛好。當我提到她經常在朋友圈發各種鮮花照片的時候,她笑著說:「養花大概是我工作之外的最大愛好。」
幾年前馬春娥開始接觸花卉,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這是她工作之餘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我養玫瑰花養得最多,養過好幾百種,不僅是因爲它美,而且因爲它很嬌貴,我覺得能把玫瑰養好也是一種挑戰。」
養花不僅使馬春娥收穫了一個愛好,而且還給家人培養了一個良好的習慣。「我們家是沒有電視的,大家沒事就到花園裏坐坐,聊聊天喝喝茶,這樣的生活特別靜心美好。」
兼具理性邏輯和感性思維的馬春娥在創業的過程中,不斷地發掘自己人生的新潛力,樂觀的她也總能在困難和問題當中發現成長的機遇;而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忙碌工作之餘找到自己人生的興趣愛好,則是馬春娥在創業路上給自己創造的一番新天地。
當然,在馬春娥心中,她一直都記得有一股力量在推動著自己和團隊不斷打破邊界,篤定前行,那就是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和對人工智慧的創新理念爲社會作出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爲醫療事業的未來,拓展出新的價值與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