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菁:人生需要更大的野心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活動頁面

李碧菁:人生需要更大的野心

1972年,還在唸高中的紐約姑娘Roberta Lipson坐在電視機前,看到了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的歷史性一幕。中國這個古老又神祕的國度第一次揭開了面紗,這讓她激動不已。然而她並沒有想到,這個國度在不久後就幾乎承載了她人生全部的夢想,她將會和這個大洋彼岸的國家一道,共歷一場四十年波瀾壯闊的飛速發展的旅程。

不要對值得的事情說不可能

2019年5月,距離Roberta Lipson把自己空降到中國首都北京整整過去四十年後,我見到了她。如今,她有一個地道的中文名字——「李碧菁」,也說起了一口地道的普通話,而更重要的是,她已經在中國創造了屬於她自己的光榮與夢想,二十多年前,她打造了一家橫跨中美醫療市場的那斯達克上市公司,還創辦瞭如今已經家喻戶曉的中國第一家外資綜合醫療機構——和睦家醫院。

「我記得我到達北京的那個晚上,從機場到北京飯店,路上看見的汽車不超過10輛,都是驢車和馬車,當時的北京完全不像現在的樣子,」李碧菁對初來北京的印象依然深刻。

對於任何一個外國人來說,能在1979年進入中國做生意,絕對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李碧菁的捷徑就是走最笨的路

她上大學之後選修《東亞歷史》、學習中文,閱讀關於中國的新聞報導,當時中美關係仍處於低谷,中文還是冷門課程。大三的時候,李碧菁申請到臺灣做交換生,在香港和大陸的交界點向北眺望,她看到的是滿眼的稻田和莊稼。

回到美國之後,她申請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MBA進行深造,然而李碧菁始終無法忘記中國,她希望能夠在自己的事業和這個遙遠的國度之間找到結合點。時任美國總統福特訪華,打開了中美兩國深度合作的大門,也給李碧菁帶來了一次重要的機會。

1979年,在李碧菁的不斷建議和推動下,她所在的美國大型製藥企業SOBIN CHEMICAL決定開拓中國市場。這家公司也是全世界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機構,24歲的李碧菁就這樣坐進了SOBIN CHEMICAL的北京辦公室。

和滿街跑馬車、驢車這樣的場景相比,更讓李碧菁震撼的是她在中國最好的醫院看到的情形:醫院裏擠滿了病人,即便經驗最豐富的醫生也只是靠聽診器和雙手來診斷病情,幾乎沒有醫療儀器的輔助。

在一次採訪中,李碧菁回憶起她第一次在醫院辦講座的場景:現場展示了五臺B超機,美國專家爲500位中國的醫療專家演示如何使用。「這是很多人第一次透過螢幕看見孕婦肚子裏的胎兒,我看到有些醫生甚至感動地掉下了眼淚。」李碧菁說,從這一天起,她就下定決心要把最好的醫療設備帶進中國。

接下來兩年,李碧菁便帶著一個攜帶型B超機,坐著綠皮火車跑遍了中國幾乎所有省會城市的三甲醫院,最困難的時候,她和創業夥伴兩人就在酒店的馬桶上裝一個架子,把爐子放在上面做飯喫。那個時候儘管條件艱苦一些,但她也真是樂在其中。

就在李碧菁熱火朝天的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她所在的SOBIN CHEMICAL卻被收購了,新的公司不打算繼續開拓中國市場。這給李碧菁出了一道難題:回到美國,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享受中產生活,還是留在尚不發達的中國,靠自己打拼市場?

李碧菁做了少數派的選擇。她繼續留在中國創業,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美中互利公司。因爲她深刻地記得當年在臺灣做交換生,感受到了經濟成長過程中無處不在的社會活力和商業機會,也是在那時候,她就暗下決心要進入商業世界,要在經濟騰飛的過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成績。

在創業初期,爲了能夠生存下來,美中互利的業務五花八門,從銷售醫療設備、到出售各種工業產品,甚至包括重達數十噸的礦車、還有蘑菇種植系統等等,直到後期醫療業務穩定之後才聚焦起來。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和發展,立足於中國市場的中美互利在1994年成功登陸那斯達克。而彼時的中國,證券資本市場的大門纔剛剛打開,好多中國人連股票爲何物都不清楚,中概股大規模登陸美國資本市場也是若干年之後的事情。

「我內心一直有種動力,要去做一些被認爲是困難、甚至『不可能』的事情。」李碧菁在一篇博文中寫道,「不要對值得的事情說不可能,哪怕很多人對你這樣說,你是瘋了嗎!」

坐在我面前的李碧菁總是笑語盈盈、親切溫和,眼神中透露著真誠和睿智。我看過李碧菁和她母親的合影,兩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眼神。我們的採訪就從「母親」這個角色開始。

母親,是李碧菁的偶像,也是一位創業女性,鼓勵著她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探索世界。「當我決定來中國的時候,她給了我很多祝福」,李碧菁在一篇回憶母親的博文中寫道。

而「母親」這個角色,也開啓了李碧菁人生的新方向。1990年的冬天,李碧菁陪一個好朋友去北京某婦產醫院生孩子。在她印象中,迎接新生命應該是人生最喜悅的事情之一,也應該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過程。但是她朋友的親身經歷卻讓她大喫一驚。

「值班護士指揮即將生產的孕婦拿著自己的臉盆爬到三樓產房,我則和孕婦的丈夫被留在走廊,和很多其他的產婦家屬待在一起,他們有些人坐在地上、有些人靠在牆角抽菸,我們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焦急地等待,熬了八個小時,纔有人通知我們,說生了,是個兒子,」李碧菁回憶道。

之後不久,李碧菁回到美國生下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成爲母親的過程讓她感受到中美醫療體驗的巨大差異,「我那時就下了決心,至少幫助中國女性改善一些成爲母親的體驗,這就是第一家和睦家醫院誕生的原因。」

然而李碧菁想要在中國辦一家民營外資醫療機構的想法,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蓋了180多個公章,中央部門、市級、區級部門、各專業主管部門…....所有相關部門李碧菁都跑了個遍。醫療本身是一個很複雜、專業性要求很高的領域,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太多的人給她潑冷水,說她異想天開。「但是我抓住了一個機會,那時候中國正在努力吸引外商和外資,這些外國人來了肯定要有醫療服務,他們不可能生病就往香港跑吧?所以,我用這個思路說服了相關部門的領導,服務外國人,規模小,做試點。」李碧菁回憶到這個地方的時候,衝着我狡黠一笑。

「人生每段經歷都有艱難的時候,甚至每天都會遇到困難,不過好在時間一長,你就會明白,再大的困難,也會有辦法克服過去,」李碧菁在採訪中對我說,「就算你覺得一切都會完蛋的時候,也會有辦法扛過去,那麼面對下一個困難,你就會有更大的信心和能力去面對。」

1997年,第一家和睦家醫院在北京落成。從20多個個牀位起步,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和睦家已經是擁有7家綜合醫院和近20家衛星診所的醫療平臺,服務網路覆蓋多個一線和二線城市。國際醫療團隊中全職醫生超過500人,兼職專家團隊超過1000人,護理團隊超過1000餘人。

也許人生需要更大的野心

在商業上的成功並不是李碧菁全部的夢想,她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

2018年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給了李碧菁這個契機。「爲什麼根據一個20多年前的悲傷故事改編的電影,會在今天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李碧菁在電影上映不久後參加FT中文網的線下分享會時,向讀者們提出了這個問題,「那是因爲它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它仍然對每個人都會產生影響」。

中國有一個很現實的情況,那就是老齡化。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和美國總人口一樣多,這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中國人普遍壓力大,快節奏的生活會引發健康問題,尤其是各種慢性病。

「當然,中國政府早就意識到這些問題,而且也做了很多不錯的計劃,全民健康等情況在過去這些年有很大的提升。」李碧菁演講中表示,「不過我們也要意識到,僅僅依靠政府是解決不了所有問題的,還要靠市場。」

諸如開放健康商業保險市場、推動民營資本進入醫療服務和技術領域投資、鼓勵醫生自由執業等都是很有效市場化手段。過去這些年,我們也看到了這些改革帶來的醫療行業的提升。不過這並不是市場化的全部,「如果等到病人多得不行了,我們再蓋醫院、再去培養醫生來看病,肯定是不行的,」李碧菁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把預防和早期發現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

「大家不是隻有生病了纔來醫院,那樣就太晚了。」李碧菁從創辦和睦家的第一天起,她就不僅僅想蓋一個醫院,而是希望給每個家庭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從保持健康、預防疾病就開始。

所以,和睦家從創辦第一天起,李碧菁就毫不猶豫地採取全科醫生制度,爲每個家庭配備一個家庭醫生提供全面、系統的服務,包括健康預防、轉院之後對接專科醫生、康復治療等等,覆蓋全生命週期。而且和睦家採用西方的全科醫生培養體系,每位全科醫生的培養時間長達三年,考試透過才能執業。這給中國的社區醫療服務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遴選和培養全科醫生來服務更廣大的民衆。

和睦家還在醫療保險領域做出了新的嘗試和探索:與保險公司合作分擔患者生病的風險。患者投保之後,如果生病,那麼醫院提供治療服務,保險公司支付費用;如果病人沒有生病,那麼醫院和保險公司能夠各分一半。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鼓勵醫療機構去想辦法讓投保人不生病,進行提前預防,如果生病了,則會想辦法讓他更好、更高效地康復。

李碧菁還希望把和睦家的先進技術和醫療服務帶給更多的人,她成立了慈善基金會,每年拿出總收入的1%投入到慈善工作中,去邊遠地區爲當地女性進行兩癌篩查,爲兒童提供免費體檢和治療,到今年已經進行18年,服務了超過萬人。

「這纔是醫療的真正目的,是想辦法讓大家健康,而不是等大家生病,」李碧菁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做一些創新的嘗試和新的模式,給政府和其他機構作爲參考,惠及更多的人,「我們做醫療並不是因爲這是一個賺錢的生意,而是因爲它是一件對的事情。」

走自己的路,不畏懼選擇

似乎困擾現代女性成長和進步的那些煩惱,在李碧菁這裏都變得雲淡風輕:她當過多年的大齡剩女,36歲之後才生第一個孩子,現在是三個孩子的母親。而在這期間,她的公司在美國上市,並創辦了第一家中國私立醫院。對於家庭和事業間的兼融,李碧菁說:「我是晚婚晚育的典型,在生孩子之前,我有機會發展自己的事業,經濟獨立給了我很多的空間。還有一點很重要,我找到了一個支援我的人生伴侶。所以我常勸年輕人,一定要找一個能夠互相幫助、彼此平等的伴侶。」

在李碧菁看來,擁有兼融的平衡智慧,並不意味著就是妥協和順從,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問問這些是否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人生的重大決定,一定要爲自己而做,其他人的意見並沒有那麼重要;人生不要怕做大決定,因爲即便做錯了決定,走了彎路,還是可以再走回來。」李碧菁果斷地告訴我,「千萬不要怕!」

站在今天的時點上,李碧菁說她很想對1979年那個青澀又果敢的自己說:「你想不到中國的未來是什麼樣,你一定要留下來!」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臺積電計劃對臺灣以外生產的晶片向客戶收取更高的費用

這家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說,客戶應該分擔在海外設廠的「增量成本」。

以逆向思維看待美國通膨

不像看上去那麼糟——對美聯準來說,保持冷靜、繼續前行更好?

谷歌精簡架構以加快AI開發

開發人工智慧模型的團隊在DeepMind創辦人哈薩比斯的領導下實現統一。

AI新創企業Mistral正在洽談融資5億歐元,其估值將達到50億歐元

成立一年的法國新創企業被多位投資者接洽,他們將其視爲歐洲的OpenAI。

康德與和平的理由

在他誕辰三個世紀之際,這位普魯士哲學家關於理性、清醒的和平主義的論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

在伊朗和以色列問題上,市場猶如沸水中的青蛙

雖然對最近的敵對行動反應平和,但全球經濟過於脆弱,無法應對新的危機。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