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應對正在撕裂世界的「去全球化」趨勢,高淨值人士進一步提升投資的多元化水準,其中主要投向美國。
亞歐的富裕投資者一直在將更多投資組合配置到國外,其中許多人選擇相對安全的美國市場。
Bernstein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致力於向富裕家庭提供諮詢和投資服務,其超高淨值和成長策略主管Aaron Bates表示:「過去五年,[全球客戶]對美國的投資規模巨大。資金流向住宅房地產以及貨幣、私募股權和信貸市場。」
他介紹道:「坦率地說,自爆發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公開市場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市場上有一種美國在地化投資傾向,這不僅基於地緣政治風險、美國的優異表現和美元走強,還基於美國一直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領導者。」
財富管理公司指出,隨著中東戰爭、俄烏衝突和臺海緊張局勢導致地緣政治波動加劇,全球高淨值投資者開始尋求成熟且穩健的公司和投資標的。
瑞銀在今年初發布的一項針對世界上最富有家族辦公室(一種管理富裕家庭財富的投資工具)所作調查發現,地緣政治已成爲亞歐、瑞士和拉丁美洲家族辦公室最擔憂的問題。在美國,首要擔憂的問題是經濟衰退,其次纔是地緣政治。
對於一些家族辦公室來說,這意味著全球多元化的含義已發生改變。丹麥一家家族辦公室首席投資官向瑞銀表示:「我們先前將更多的流動投資組合投向新興市場,但如今將80-90%的資本投向歐美。」
高盛的一項類似調查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平均而言,家族辦公室將63%的資本配置到美國,21%的資本配置到其他發達市場。此外還發現,2023年,26%的家族辦公室將增加美國資產的配置比例,27%的家族辦公室將增加其他發達市場資產的配置比例。
高盛合夥人Sara Naison-Tarajano介紹道:「客戶高度關注利潤率穩定、能夠抵禦市場波動的盈利公司。這較爲有利於大型公司,而此類公司大多位於美國。」
美國擁有最龐大、最成熟的私募市場,因此,透過私人信貸(通常用於收購)向企業提供直接貸款,成爲美國投資成長的最新驅動力之一。向個人投資者提供私人信貸產品的黑石集團聯合創辦人兼董事長Steve Schwarzman在9月的一次會議上談及該資產類別時表示:「如果能夠透過優先擔保銀行債券賺取12%甚或13%的利潤,夫復何求?」
Aaron Bates對此表示同意。他指出:「隨著銀行選擇退出[美國的一些信貸業務],這給富裕家庭介入私人信貸領域帶來巨大機遇。」在矽谷銀行(SVB)倒閉後,美國小型銀行陷入動盪,對於高淨值人士來說,私人信貸市場成爲其「百年一遇的機會」。
根據2023年胡潤富豪榜,中國是億萬富翁數量最多的國家,專家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國內政治局勢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正進一步將資本投向境外。
瑞銀亞太區全球投資管理部門首席投資官Adrian Zuercher表示:「[中國客戶]必然更關注全球佈局,高淨值客戶正努力將資金配置到境外。香港仍是中國大陸客戶的投資門戶,但他們也對瑞士和新加坡的記賬中心越來越感興趣。」
他補充道,中國投資者往往不會持有大量歐洲資產,「這可能與匯率[波動]有關」。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富裕投資者在香港向《金融時報》表示,由於新元相對穩定,新加坡作爲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Adrian Zuercher認爲,儘管超級大國之間的關係緊張,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客戶「仍非常願意投資於美國」。
但有一個例外,美國高淨值人士對美國資產的配置比例並未成長。美國投資者已超配本國市場,因此正轉向其他市場。
Tiger 21是一個由1,300名投資者組成的集團,擁有約1,500億美元資產,其中大部分投資者是美國人,該集團稱,儘管投資者對中國的興趣減弱,但同時對印度的興趣增加,並且對西歐興趣濃厚。
Sara Naison-Tarajano表示:「確實有客戶將目光投向歐洲,那裏的估值很有吸引力,客戶專注於發達市場。」她還補充道,顧問「發現客戶對新興市場的戰略配置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