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Tech2019硬科技戰略發佈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特別策劃

DeepTech2019硬科技戰略發佈

中國科技產業正站在一個轉型的關鍵時刻,過去多年商業模式創新所累積的資本與實力,將有機會成爲下一次轉型的堅實基礎。但科技產業已被重新定義,硬科技創新和網路創新引擎的融合,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產業落地之間將凝聚爲一股合力,成爲驅動中國科技產業向前發展的新動力。

圖丨米磊博士(來源:DeepTech)

由中科創星創辦合夥人、聯席 CEO 米磊博士於 2010 年率先提出「硬科技」理念,已經迅速地融入了新一輪技術落地和產業突破的大環境裏,成爲繼移動網路創新之後的最新一股創新浪潮。米磊博士認爲,所謂 「硬科技」就是「物理世界的創新,不是虛擬世界的創新,是科技創新,不是模式創新。

在科技媒體圈內,DeepTech 被貼上最多的標籤之一,就是「硬科技」

12 月 28 日,DeepTech 聯合中科創星在北京召開「變局·洞見——2019 年硬科技戰略發佈會」。「硬科技第一人」中科創星創辦合夥人兼聯席 CEO 米磊博士與 DeepTech 團隊一起,攜西安市硬科技局副局長王冰等重磅嘉賓,以及產業界、學術界、資本圈和媒體界的朋友共同探討和見證了硬科技生態的落地。FT中文網作爲媒體合作伙伴參與本次發佈會的舉辦。

發佈會上,即將於 1 月 11 日上映的中國創業紀實電影《燃點》片花引發現場觀衆對今年創業環境的思考,該片導演關琇亦蒞臨現場致辭。

今年的寒冬格外寒冷,硬科技的火苗卻已燃起。在現場,西安市硬科技局副局長王冰強調了當下「變局」所蘊含的機會和挑戰。他認爲,當今世界最大的變局是整個全球體系發生變化,新的變局中,中國要引領變局,離不開硬科技的發展。

圖丨西安市硬科技局副局長王冰(來源:DeepTech)

中科創星創辦合夥人兼聯席 CEO 米磊博士則在其《硬科技改變世界》的演講中明確表示,對中國來說,今天網路紅利的下滑本質上是人口紅利下滑,以及人工成本大幅上漲,今年我們已經很明顯看到上一輪的人口紅利的消失,「下一步一定是創新紅利,未來中國一定要靠科學家紅利,工程師紅利。」

圖丨米磊眼中的硬科技「八路軍」(來源:DeeTech)

DeepTech 首席內容官陳慧玲則用「引領、基石、創新、經濟」 4 個關鍵字定義了 DeepTech 所關注的硬科技。

她認爲,在定義上,硬科技指的是那些基於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而產生的技術產品、設備和系統,其底層是科學研究支撐的,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難以被複制和模仿,普遍具備以下四點:

1. 引領性。具有帶動力和衍生力,能帶動整個創新鏈的產品開發、產業化的關鍵技術; 能推動一國產業技術進步、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和共性的使能技術;能夠推動世界進步、引領人類生活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技術。如微電子、奈米、光電等技術;

2. 基石性。可以在多個產業廣泛應用,在產業技術發展中起著基礎支撐和關鍵作用的技術,是總書記講的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關鍵性瓶頸技術。如通信技術中的晶片、航空技術的發動機;

3. 創新性。經過長期研發、持續積累形成的高精尖原創技術,也可指某細微領域形成的突破性、顛覆性技術 ;

4. 經濟性。以上任一特性的技術,最終都要能夠轉化爲經濟效益才能屬於硬科技。無論是有形的產品或是無形的軟體、系統等,都要有明確的應用場景和產業基礎,對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和源泉。

硬科技包括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晶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 智慧製造等領域,而硬科技生態指的就是以硬科技精神爲基礎所生成的生態體系。

可喜的是,中國硬科技的生態體系已經初現端倪。在會議的討論環節,清華大學教授朱軍、國科天迅董事長房亮、雲啓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中科創星合夥人王成分別從學術界、產業界、投資界的角度,對如今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的硬科技生態系統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中國硬科技創新未來可期。

(來源:DeepTech)

在硬科技生態中,硬科技媒體的參與也不容或缺,但傳統意義上圍繞投資和創業打轉的報導邏輯已經不再適用,新的「生產關係」需要全新的內容生產流程和方法。舉例而言,就內容團隊本身而言需要很強的科學和技術背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現代版的創辦主編 Jason Pontin 曾表示,要將一個文科生培養成一個傑出的科技記者可能需要幾年,但將理工背景的人訓練成優秀的技術記者只需要幾個月就夠了。

毫無疑問,DeepTech 在過去兩年做了非常多的準備,無論從團隊還是流程和方法上,都積累非常多的經驗,也得到了諸多業內關鍵人物的認可,前富士康工業網路董事長陳永正就表示:「現在大家都在談變局,有變局就需要有洞見,這種時候我們就需要 DeepTech 這樣的媒體,將外面最新的資訊和人才帶進來,與中國的機會、資金和創業者結合,這在寒冬之後的 2019 年裏,對 DeepTech 來說會是非常好的方向。」

圖丨前富士康工業網路董事長陳永正(來源:DeepTech)

值得一提的是,DeepTech 是國內公司在全球硬科技內容 IP 版權領域比較領先的,除了目前已經在運營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明年將有至少 7 大 IP 將在國內落地,涵蓋 AI、生物醫療、區塊鏈等領域,這也爲 DeepTech 打造全領域硬科技內容矩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DeepTech 也在會上發佈了新的媒體和產業戰略,定位於中國領先的全新硬科技內容平臺,從生態戰略到媒體戰略,向各位關心 DeepTech 發展的朋友彙報 DeepTech 取得的最新成就,以及將站在怎樣的新起點上打造未來。

據陳序介紹,在即將到來的 2019 年,中國科技圈不但能在 1 月有機會參與到全球新興科技峯會 EmTech China、「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的頭腦風暴中,3 月在上海舉辦的 DeepTech 生命科學論壇,還將在 4 月見證「50 家最聰明公司榜單」首次落地中國等等。

圖丨 DeepTech 聯合創辦人陳序(來源:DeepTech)

DeepTech 創辦人周爾方認爲,科技,包含科學和技術兩大層面,但是目前中國絕大多數的科技媒體,都是輕商業或者重商業,和科學技術關係不大。這是因爲最早的這批科技媒體並沒有科技基因,只是財經媒體的一種變體,聚焦網路產業、投資和創業,關於技術本身的報導和評論極少。而 DeepTech 自誕生起就將自己定義爲:一個從科學到科技,然後從科技到產業的媒體。DeepTech 深科技獨家運營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技術商業類雜誌。

接下來,DeepTech 將重點關注 3-5 年內極具產業化潛力的硬科技。3-5 年,這是我們所認爲一個新型科技醞釀的過程,從實驗室到科技到產業,尤其在鋪天蓋地的投融資報導中,實驗室是其實是這個鏈條上聚光燈最少的環節。

周爾方舉了一個例子,"年度十大突破性技術(TR10)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發佈的三大榜單之一,評選出全球每年十大突破性技術。在 2013 年 1 月的榜單中,出現了 Deep Learning,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深度學習」。當時這個技術在國內還鮮有人知,只存在於外網的論文中。《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開始成篇報導這項技術,預測它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商業化爆發,周爾方把這形容爲「前瞻性的預測」。

不單單是新聞報導,作爲一家硬科技產業內容服務商,透過運營或孵化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科技媒體品牌,已然搭建起了一個鏈接產業界、學術界的全球硬科技創新合作網路,希望能夠從一個更高的高度去定義技術,去推動技術、產業和社會的發展。

(來源:DeepTech)

DeepTech 已經推出的鴻繹智庫就是其中一款典型產品。在 2018 年 6 月於北京舉行的 DeepTech2018 大會上,DeepTech 正式宣佈與富士康科技集團攜手共同發起成立「鴻繹智庫——新興科技智庫平臺」,此一平臺將成爲全新形態的、連接科研能力與產業能量的新興科技創新驅動力量,打開科技人才和產業資源的通路,建構數據科學驅動的線上科研服務平臺,也將成爲富士康科技集團加速佈局新興科技、連接科學研究、參與科技創新、帶動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支點。

「我們依託 DeepTech 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媒體矩陣與富士康強大的產業資源,致力成爲『硬科技商業落地』第一推手。目前,鴻繹智庫已吸引數百位科創專家加入,這一數字將在明年底達到上千位」,陳慧玲說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鴻繹智庫目前正在推出「演繹 InSite 」—— 中國首個青年科學家劇院式演講欄目。

對於這個欄目連接起中國科學家與中國公衆的作用,陳慧玲說:「演繹 InSite不僅僅是一個劇院式演講沙龍,我們所有聽衆都能成爲未來的科技洞見者,他們未必能成爲科學家,但他們能和科學家一樣成爲看到未來的人。當科學家走在未來前沿,如果身後能有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一樣的風景,他們也將給科學家帶來更多的支援。演繹 InSite 就是要聚合前沿勢能傳遞衆,打造未來洞見者,而洞見者不應該只是少數人,當這個社會、這個生態中有更多的洞見者,那麼打造硬科技生態將會離我們更近一些。

圖| DeepTech聯合創辦人陳禺杉(來源:DeepTech)

從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以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晶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製造等爲代表的科技將成爲國民經濟發展的絕對護城河。

這些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原創技術被稱爲硬科技,它們具有極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難以被複制和模仿,是對人類經濟社會產生深遠而廣泛影響的革命性技術,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和源泉。

當然,每個新興技術的成熟期不同,有些技術 10 年甚至 20 年都無法落地,但是 3-5 年足夠篩選出一批可以進行商業化落地的技術。不可否認的是,技術的落地速度正在加快。近幾年一直熱議的基因編輯技術,從第一篇轟動全世界的論文開始,到真正進入產業,也不過三年時間。

隨之而來的是,科技媒體發展的土壤也日漸成熟。「從人工智慧開始,接著是區塊鏈、生物醫療、基因檢測,從來沒有一個時代,能這麼快速地出現這麼大的變化,七八個技術在同時發展。我們爲什麼現在去做這件事情,是因爲時代變了,歷史上從來沒有新興科技,可以在這種程度上改變中國整個社會、產業、商業,從來沒有」,周爾方表示。

展望未來,周爾方表示:「順應時勢,專注於硬科技的內容服務頭部機構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必將湧現,我相信,DeepTech 將成爲其中的引領者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美聯準「更高更久」的基調轉變令日本央行感受到通膨壓力

日本負利率時代結束一個月後,日元兌美元匯率創下34年新低,這讓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的任務變得更加複雜。

塔塔諮詢服務負責人:人工智慧可能終結呼叫中心

印度IT集團負責人預測,聊天機器人將很快取代人工客服的大部分工作。

英國防參謀長稱烏克蘭將增加對俄境內的遠距打擊

英國海軍上將託尼•拉達金爵士對FT表示,新的軍事援助將幫助基輔重塑對抗莫斯科的「艱難」陸戰。

航空公司計算波音生產放緩帶來的成本

由於737 Max質量危機導致交付延遲,航空旅客即將面臨更高的票價和更精簡的航班計劃。

Lex專欄:Meta證明人工智慧炒作有其侷限性

人工智慧是一個數十億美元的項目,而且沒有明確的收入時間表。

Lex專欄:人造鑽石令鑽石市場出現嚴重裂痕

人造鑽石因價格低廉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導致天然鑽石需求大跌,鑽石礦商們正努力控制天然鑽石供過於求。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