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需要消費金融的「滴灌」 - FT中文網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特別策劃

中國經濟需要消費金融的「滴灌」

貝多廣:發展消費金融猶如築渠引水,如何精準地「滴灌」到真正需要水的地方,而非「大水漫灌」導致田地被淹,這是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前的中國經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需要消費的拉動。拉動成長的「三駕馬車」裏,出口曾經是比較耀眼的一駕,而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已經盛況不再;投資目前仍然是主推力,並且有很大投資空間,但面臨著穩槓桿的巨大挑戰;而消費的貢獻度越來越大,對於整個宏觀經濟越來越重要。近期李克強總理在新加坡訪問脫稿演講獲得國際社會的好評,其中總理引用中國「雙11」期間線上線下消費數據,來充分說明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

說到提振消費,必然離不開消費金融,這也是全球各國促進消費成長的常規手段,但近年來這個話題有點敏感,因爲消費金融的討論必然會涉及「過度消費」、「超前消費」和「推高家庭負債率」等負面認識。正如黨中央和國務院在《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中提到的「進一步提升金融對促進消費的支援作用,鼓勵消費金融創新」,但同時也指出「規範發展消費信貸,把握好保持居民合理槓桿水準與消費信貸合理成長的關係」。

那麼,如何看待這一問題,是否能有魚和熊掌兼得的方式?既促進消費成長,又避免引發風險?在我看來,發展消費金融猶如築渠引水,如何精準地「滴灌」到真正需要水的地方,而非「大水漫灌」導致田地被淹,這是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這一潛力究竟在哪裏?

消費需求在「三駕馬車」中貢獻較小是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特點。過去40年投資的貢獻率平均值爲38.3%,2000年以後其貢獻率達到51.91%,成爲推動經濟成長重要且穩定的驅動引擎。近幾年中國的投資貢獻率有所下降,但2017年44.4%的比率,仍然遠高於其他主要國家,比印度還高出近13個百分點。與之相反,跟美日德等發達國家,以及金磚國家做橫向比較,中國經濟發展中消費需求的貢獻率明顯偏小。2017年上述國家消費需求對經濟成長貢獻率普遍達到70%以上,美國、巴西和南非甚至超過80%,中國只有53.7%,略高於2000年以來的均值50.71%。

不僅如此,消費雖然在經濟發展中的佔比越來越大,但從增速上看過去兩年有所減緩。數據顯示,2017年12月份,社會零售品消費總額同比成長在近年來首次跌破10%,並且在今年繼續放緩(如圖)。

圖:每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消費成長受限的一大原因是收入問題。從收入結構上看,所謂的高收入羣體(年收入達到13萬元人民幣的)在全國只有5000萬人口,而所謂中等收入人羣(年收入介於6萬5到13萬人民幣之間)也僅有2.5億人口。這兩部分加起來所謂的「中高收入人羣」約3億,構成了我們出國「買買買」,讓國外商家感受到中國消費快速升級的人羣。但事實上這一羣體僅佔中國人口不到1/3,但已經相當於美國總人口數。另一方面,佔絕大多數的是10億年收入不到6萬5的低收入人羣。同時,我建議大家在關注中國年收入結構時,不僅要關注平均數,還要關注中位數。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不到平均數的90%。

中國作爲全球人口第一大國,消費層次非常多,不是簡單的「消費升級」或者「消費降級」,而是「消費分級」,各個層次的消費需求理應都得到滿足。我們不能把3億中高收入人羣的「消費升級」當成社會的普遍現象,而更應該關注沉默的大多數。要提振消費,就要充分挖掘10億人口規模的大衆市場,這是中國消費的真正潛力所在。

合理普惠的消費金融是提振消費的必要手段

衆所周知,人均收入的提高過程比較慢,而消費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較快提升消費能力,尤其是中低收入羣體的消費能力,這也是全球範圍內應用比較多的提振消費手段。以信用卡爲例,雖然自第一張信用卡「大萊卡」在美國誕生纔不到60年,但信用卡已經成爲西方發達國家最主要的零售支付工具,但中國的信用卡普及度仍然較低。美國信用卡發行量充足,人均2.90張,而中國信用卡覆蓋面不足,人均爲0.31張,僅約爲美國的十分之一。

對中國的低收入人羣而言,必要的消費金融能熨平收支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確保家庭經濟平穩的同時提升消費信心。對於低收入人羣來說,他們的特徵是什麼?是收入低嗎?Johnathan Morduch教授研究發現,實際他們更大的問題不是收入低而是收入不穩定。但是他們的支出相對來說是剛性的,比如孩子的學費、家庭的生活開支等。所以,低收入人羣必須省喫儉用,隨時準備應對家庭經濟的寒冬。事實上,消費金融能在很大程度上平滑風險,使得低收入人羣在日常生活中能靈活安排消費支出,提升家庭資金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協調短期必要消費和中長期發展的關係。

中國國情的消費金融必須是「滴灌」而非「漫灌」

一提到透過金融手段提振消費,大家都很警惕,因爲近兩年家庭部門負債率上升較快。但是,這其中是存在誤區的。符合中國目前國情的消費金融需要精準定位,需要「滴灌」而非「漫灌」,分性質、分類別差異化對待。

一是要發展消費性貸款,而非投資性信貸。現在主流的分類方法是把家庭部門借的錢都一律叫做消費性貸款,只是用長期消費貸款和短期消費貸款加以區分。在我來看這既不符合經濟學理論,也不符合統計學理論。因爲借錢買房不是消費行爲,而是投資行爲。統計局也是把購房當作投資,爲什麼到了貸款它就變成消費性貸款而冠以長期消費?大家都知道不動產是保值升值的,至少目前在中國基本上是升值的,所以它是一個投資行爲。事實上,近年來家庭部門負債的快速成長主要是投資性的購房貸款在成長,消費性貸款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根據瑞銀研究的估算,2022年底不含房貸的消費信貸將達18.5兆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11%,這個是非常高的一個成長率,預計市場增量會達到7.6兆。

二是要發展有消費場景的消費信貸,而非沒有消費場景的現金貸產品。從去年到現在對「現金貸」談虎色變,但事實上,消費信貸和高利率、超短期的「現金貸」存在本質區別。2016年底我國消費信貸餘額26.7兆元。其中,純網路借貸平臺提供的「現金貸」餘額不到9400億元,佔消費信貸比重約爲4%,近兩年監管嚴打「現金貸」規模更加萎縮,需要警惕死灰復燃,但不應該矯枉過正,使其成爲消費信貸發展的攔路虎。

數位化技術幫助消費金融更精準的「滴灌」

長期以來制約消費信貸惠及廣大人羣的最重要原因在於信貸成本和信貸風險。一方面,銀行機構趨向於將消費金融授信投放到風險可控、單筆成本收益較高的購房貸款、汽車貸款,造成受益人羣有限,且投資目的佔主導;另一方面,現金貸公司雖然覆蓋廣泛人羣,但由於風控能力低,風險敞口大,爲填補窟窿、獲取利潤從而導致利息畸高,甚至產生暴力催收等違法現象。

要實現普惠型的消費金融,需要解決成本和風險的問題。近年來,得益於數位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數位化風控能力日益成熟,並被銀行和科技公司應用於發展普惠型的消費金融產品,產生良好效果。一方面,線上化「信貸工廠」大大降低單筆授信成本。過去銀行機構發放一筆小額貸款的平均人力成本爲數千元左右,而採取數位化技術的單筆貸款的平均運營成本僅爲數元。另一方面,數位化的方式幫助銀行和科技公司建立用戶風險畫像,使得原本沒有信用記錄和抵押物的長尾人羣,包括四五線城市、鄉鎮、農村和邊緣人羣等,也能享受基本的消費金融服務。

數位化技術對於降低風控成本、覆蓋長尾人羣、提高風控效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其運用已不僅是個別科技公司的創新嘗試,而成爲席捲全球消費信貸行業不可逆轉的浪潮。美國的Capital One是最早利用數位化手段來判斷個人借款還款機率的公司。該公司使用了大量徵信局的數據和在自身平臺上沉澱的客戶數據,根據以往的客戶的個人行爲和違約記錄,透過數位化風控技術建立模型對客戶進行評估,模型效果比FICO分數高40%以上。中國建設銀行創新推出國內金融系統首個全流程線上自助個人貸款產品——「快貸」,成爲銀行業發展數字金融的重磅產品,將風險管理由「人控」變「機控」,全流程自助,「三秒三步」即可完成貸款辦理,給客戶帶來極致體驗。螞蟻金服則首先透過行動支付產品「支付寶」構築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消費場景,然後結合旗下小額消費信貸產品「花唄」極大地推動居民消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近期發表的最新實證研究成果稱:中國行動支付的迅速普及,正在給交易總額和購買頻率帶來積極影響,並由此拉動內需,正向促進中國消費的高成長。

結語

總的來說,我們必須要從戰略高度認識到消費金融對中國宏觀經濟成長的價值。其次,發展消費金融,需要分清消費金融與購房信貸、「現金貸」之間的差別,決不能粗放式地「漫灌」從而導致槓桿高企,而應注重發展普惠型的消費金融產品,從而向十億低收入人羣和居民日常消費場景進行精準式「滴灌」。最後,也要看到數字技術在消費金融中的巨大應用潛力和價值,我相信這也代表消費金融的長期發展趨勢。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川普和海湖莊園的力量

這位前房地產開發商非常瞭解如何將建築和空間有效地用作宣傳。

爲2024年的世界感到高興的十個理由

從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到《抑制熱情》的大結局,這一年其實並不算太糟。

2025年德國大選:主要的競選承諾是什麼?

各大政黨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計劃,以重振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命運。

「市場恐慌」:巴西財政赤字導致貨幣跌至新低

總統在面臨其第三個任期內的最大挑戰。

川普過渡團隊尋求在「第一天」讓美國退出世衛組織

美國的迅速退出將使全球衛生機構失去主要資金來源,並削弱其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

谷歌推動重新確立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地位,提振了投資者信心

在經歷了過山車般的一年之後,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領域的一系列突破帶來了轉機。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