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將會改變每個行業、每個職業、每個組織、每個家庭和每個人
人工智慧是一系列新的通用目的技術(GPT),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圖片識別等。我們講信息技術帶來了效率的提升,人工智慧則帶來生產成本的變化。
過去幾年中,華爲在許多行業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例如在交通領域,我們在深圳市建設了城市交通智慧體,我們讓深圳這個本來「應該最堵」的城市,通行效率做到穩步提升。在物流行業,我們和客戶一起在路徑規劃、識別暴力分揀、防拆解等方面都做了有力的探索。
人工智慧將會改變每個行業、每個職業、每個組織、每個家庭和每個人。我們一直都說是行業+AI,而不是AI+行業。
今天組織的人才結構是這樣的:上方是商業領袖,下方是高級管理者/專家,然後是基層管理者/業務骨幹和基層員工。
未來使用人工智慧以後,會改變我們整個組織的人才結構,從上方的商業領袖、管理者到基層員工,中間一定有AI工程師。中間這些重複性的勞動一定會被人工智慧所替代。
未來2-3年的改變可能會如此之快,Gartner預測在2020年之前衆多行業、職業將鉅變。
人工智慧是資訊化進程的新高度
所有通用目的技術的應用一定會有一個過程。通常華爲看待一個產業會分爲4個階段:第一個是技術與應用區域性探索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技術發展與社會環境相互碰撞。
我們認爲今天的人工智慧是在第二個階段的開始。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了興奮和衝動,也有一絲焦慮和困惑,但是人工智慧終將改變這些行業。
我們的觀點是什麼呢?
首先,人工智慧不是萬能的。任何技術有可解決的問題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應該聚焦人工智慧能夠解決的問題、創造價值的領域,而不應該把精力花在人工智慧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說不能創造價值的領域。預計機器將在越來越多的任務中繼續達到並超越人類的表現。
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選擇正確的問題比尋找新奇的解決方案更加重要。對一些有模式可循的、有數據支撐的,機器學習就比人更有效。
上午嘉賓講了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數據支撐,這裏面就涉及很多的問題,包括數據主權是誰的,以及最終客戶的私隱怎樣來保護等,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人工智慧是資訊化進程的新高度,是會降低生產成本的。人工智慧是一種科學和一組計算技術,它啓發於人但不同於人,能夠進行感知、學習、推理和採取行動。
所以人工智慧和先前資訊化最大的變化是,資訊化能提升人的效率、降低人力的成本,但很難(自動)降低生產成本。人工智慧不但可以替代人,還能夠(自動)降低生產成本。我們和中國一家很著名的汙水處理公司合作,透過監控整個汙水池氧化的濃度,提升了整個的效率。
那麼,人工智慧人才應該怎樣獲取?
以AI思維解決人才的短缺。企業的AI人才能力結構,將不僅僅是數據科學家,而是由數據科學家、領域專家、公衆數據科學家相互配合組成。
除了從外部獲取數據科學人才,我們認爲還應該加強企業內部培訓,打造內生的公衆數據科學家,甚至數據科學家能力,這樣更快速、更重要、更長久。
以AI的方式解決AI人才問題,就是著力於整個智慧化、自動化、簡單易用的人工智慧工具和平臺服務,讓所有的企業以更快捷和高效的方式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解決問題、創造價值,也就是怎麼讓人工智慧成爲一種普惠的技術,高而不貴的技術。
易獲取、用得起、方便用的算力是AI產業發展的關鍵
人工智慧有三個方面,數據、演算法、算力。面向人工智慧這個大的潮流,華爲應該踏踏實實做什麼?我們認爲,易獲取、用得起、方便用的算力,是AI產業發展的關鍵。
第一個是價格貴。我們現在看人工智慧整個訓練的過程還是很貴的,訓練人臉辨識、交通綜合治理、自動駕駛,模型的訓練成本非常高昂的。
第二個是使用難。缺乏一個統一的開發框架,無法適配從訓練到推理,從公有云到私有云、邊緣、終端的多種應用場景,開發、調優、部署的工作量巨大。
第三個是難獲取。GPU供貨週期長,限量供應。
我們希望華爲在這些方面可以努力。今年10月10日到12日,華爲將在上海舉辦面向全球的年度全聯接大會,發佈華爲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和全棧、全場景解決方案。
大會第三天,我們將分享華爲人工智慧在這個環境下如何構建一個生態,同時支援高校的研究,支援企業方便地獲取人工智慧,打造一個真正面向AI開發者和企業應用的AI開發平臺和工具,實現普惠AI,讓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