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3年之後,一些重大的金融業改革措施密集出臺。
1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新三板——在北京金融街正式揭牌,這意味著繼上海和深圳兩大交易所之後,又出現了第三個全國性的證券交易場所。
實際上,這個新三板早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試點運營,被掛在深交所下面,當初是爲了扶持北京中關村的高科技企業,然而在六年時間裏,先後只掛牌了一百多家公司,定向增資總額不到18億元,幾乎微不足道。此次的揭幕,是一次全面的功能和定位升級,它從深交所獨立出來,面向全國的中小企業開放,上市門檻大大降低,幾乎已接近註冊制。在未來的幾年內,新三板的上市公司數量迅速突破萬家,成爲資本市場的新一極。
7月5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長遠而言,這也許是2013年度最重要的經濟事件,中央政府開閘銀行業,首次表態允許民營資本合法進入。
9月初,有訊息稱,全國首份地方版《試點民營銀行監督管理辦法(討論稿)》已完成報至銀監會。
9月29日,銀監會發布《關於上海自貿區銀行業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支援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在區內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民資銀行呼之欲出」——這樣的政策動向引起市場巨大的震動。
從百年中國現代化史的角度,銀行業一直是政權與民間爭奪主導權的核心戰場,孫中山的「節制資本」主張被國民黨政權奉爲圭臬,在1935年的孔祥熙變法之後,國家資本就開始全面控制金融資本市場。1949年之後,民營資本被全數清理出局,銀行產業已無一分錢民間資本,一直到改革開放的整個上半場時期,銀行業從來是被禁止染指的「天字第一號雷區」。據渣打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很多年裏,存在著兩個60%現象,即有60%的民營企業從來沒有從銀行貸到過款,而獲得貸款服務的企業中,又有60%是一年期短貸。這一事實造成了資本市場的體制歧視,種種後遺症和併發症層出不窮,以吳英爲代表的地下金融業者的長期存在,正是制度性的產物。曾有民間業者感慨,「千開放,萬開放,不如讓我辦銀行。」
政府對銀行業的開閘,如同在市場上投下了一大把興奮劑,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各地關於民營企業申請銀行的訊息此起彼伏,溫商銀行、蘇寧銀行、蘇南銀行、荊州銀行、渝商銀行等銀行名稱也頻頻曝光,江蘇的一家老牌的紡織企業紅豆集團宣佈將申請成立蘇商銀行,結果在1個多月的時間裏,它的股票漲了40%。
在銀行開辦熱中,網路人當然不甘落後,騰訊主導發起前海微衆銀行,阿里巴巴籌備網商銀行,它們都成爲銀監會批覆的首批五家民營銀行之一。百度則與中信銀行合資成立直銷銀行——百信銀行。
在BAT中,動作最大的是阿里巴巴。天然的電商屬性,以及強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讓馬雲有更靈活的創新空間。早在2008年的一次企業家峯會上,他就直言不諱地喊到,「我聽過很多的銀行講,我們給中小型企業貸款,我聽了五年了,但是有多少的銀行真正腳踏實地的在做呢?很少。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這句被銀行業者嘲笑了五年的狂妄之言,在今年終於兌現。6月13日,一款名爲「餘額寶」的類存款產品悄悄上線,所有的支付寶用戶都可以十分便捷地把零錢存入這個賬戶,其七天的年化收益率接近7%,秒殺所有銀行存款利率。到12月底,「餘額寶」的用戶數達到4303萬人,資金規模1853億元。支援這一產品的天弘基金原本是一隻微不足道的小基金,在三年後將成爲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對官員的紀律整肅、央企反腐以及金融業的大震盪,生動地體現出了2013年的不同尋常,在本質的意義上,它預示著利益重構的開始,這是一個新的大棋局,玲瓏初開,百子待落。歷史從來有自己的邏輯,你不可否認它的偶然性----否則歷史將非常的無趣,不過,你又必須尊重它的必然性。種種跡象表明,市場化是不可逆轉的方向,而與此同時,一個更強勢的中央政權也正在迴歸,所有的局中之人都在謀劃和重新確立自己的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