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中國企業界發生了一起股權糾紛大博弈,它日後將出現在商學院的課堂上。
2010年5月11日,國美電器在香港召開股東周年大會。幾乎所有人都認定,這不過「例行公事」,但是出現的景象卻出乎人們的預想,在董事會提出的12項決議中,居然有五項遭到否決,其中包括委任貝恩資本合夥人竺稼等三人爲執行董事的議案,而投出否決票的,正是身處獄中的大股東黃光裕及其妻子杜鵑。12個小時之後,國美緊急召開董事會,又宣佈將股東大會的決議推翻。至此,國美的權力內鬥暴露在公衆面前。
事件的脈絡大抵是這樣的:自2008年底黃光裕入獄之後,被國美收購的永樂創辦人陳曉出任國美董事長,他迅速穩定了局面,並透過縮店精簡,實現了利潤的逆勢成長。在他的主導下,國美於2009年5月引入貝恩資本爲戰略投資人,成爲持有9.98%股份的第二大股東,從而改變了這家公司的權力格局。
在陳曉和貝恩看來,被判入獄14年的黃光裕及其家族已經成爲國美的「負資產」,他對[中國企業家]的記者說:「這個階段不用太關注他(黃光裕)怎麼想了。只要我們宗旨是爲企業好,只要企業好的事情,所有的股東都應該支援。」在「去黃化」的戰略設想下,陳曉決意大力改組董事會。
然而在黃光裕家族看來,這無異於忘恩負義和「無恥的背叛」。自國美收購永樂後,陳曉即被任命爲集團總裁,黃光裕在自己的辦公室對面爲他安排了「完全對稱,一樣大小,裝修一樣豪華」的辦公室,他的座車是邁巴赫,也爲陳曉配了同樣的車,一左一右停在鵬潤大廈門前的專用車位。黃的胞妹黃燕虹甚至回憶說,黃光裕考慮到陳曉是南方人,可能喫不慣北方的飲食,囑咐家裏的廚師每天做飯的時候,多做一份,同時給陳曉送到辦公室。
此時,陳曉的「去黃化」點燃了黃氏家族的怒火,黃光裕夫婦仍然持有31.6%的國美股份,自然不肯輕易就範。從7月19日起,黃家開始跟國美董事會談判,希望陳曉等人退出董事會,大股東要把能夠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選爲董事。
在這期間,雙方各自拉幫結盟,陳曉宣佈和海爾達成三年總採購金額50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他還飛赴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國家,進行了長達20天的路演,希冀贏得更多國際投資人的支援。而黃光裕夫婦則得到了潮汕幫商人的力挺,他們的支援手段非常「簡單粗暴」,就是捧著現金去香港聯交所,大量購入奄奄一息的國美股票。
談判一直談到8月下旬,雙方徹底破裂。黃光裕在獄中發佈聲明要求罷免陳曉,理由是「陳曉乘人之危,陰謀竊取國美人共同的歷史成果和未來的事業發展平臺」。緊接著,國美董事會宣佈起訴黃光裕,指控他在一筆涉及24億港元金額的回購股份行爲中,違反公司董事的信託責任。劍拔弩張之間,衝突愈演愈烈。
9月28日,雙方把命運交給了全體股東,國美電器在香港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就相關決議公開投票表決,結果,大股東黃光裕提出的撤換董事局主席陳曉的動議未獲透過,而黃家推薦的替代人選也未能進入董事會。但超半數股東支援了黃提出的取消董事會增發授權之動議。股東的心理天平傾向於悲情的黃氏家族。
國美之爭落幕於2010年11月10日,國美突然發出公告稱,雙方已達成和解。黃家代表順利進入國美董事會。三個月後,陳曉辭職,在一份國美內部材料中有這樣的語句:「陳曉先生以私人理由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是一種理智的行爲,也是國美股東的共同選擇,只可惜走得太晚了……」
國美的控制權之爭,引起了企業界廣泛的關注,它遭到了多重的解讀。有人將之看成是傳統家族企業與公衆公司治理制度的角鬥,也有人視之爲大股東與職業經理人的權力分配分歧,還有人則聚焦於戰略投資人如何扮演權衡的角色。應該肯定的是,這場權力爭奪戰始終沒有超出法治的範疇,這應該感謝香港資本市場的透明和中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