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泰康美術館與FT中文網攜手,推出「入世:以藝術爲方法回溯時代的座標」FT高階視點對話活動。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演員、藝術愛好者朱珠,泰康保險集團藝術品收藏部負責人、泰康美術館藝術總監、策展人唐昕,從中國當代藝術觀察、藝術學習與鑑賞、如何用更好的藝術賦能生活等方面,與現場來賓分享他們的心得體會和實踐經驗。
現場交流活動中,唐昕向來賓介紹了從泰康空間到泰康美術館,泰康集團在探索專業學術研究與公衆美育普及過程中,堅持「商業向善」, 20年支援藝術公益事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歷程。
張延,FT中文網出版人
當代藝術在當下社會所擔當的角色已經產生了很大變化。傳統藝術更多地是體現一種境界、一種更理想的生活方式。當代藝術在過去100年的發展路徑中,聚焦在反應現實社會的話題,反應「當下」在發生的、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事情。
透過欣賞更多的藝術展、親身參與到藝術活動當中去,我相信,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藝術愛好者,甚至是藝術作品的觀看者,其實都在以藝術爲媒介,表達自我的某種思考或情緒,這也是當代藝術得以更多元化發展的根本原因。
無論是攝影作品,還是繪畫或者是裝置作品,我們可以透過作品本身去追溯、去記錄我們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透過深刻地瞭解藝術作品、收藏藝術作品建立自身與社會環境、歷史發展過程的聯結,這也爲像泰康美術館這樣的民營美術館,能夠保持高質量運行帶來更多動力和機遇。
唐昕,泰康保險集團藝術品收藏部負責人、泰康美術館藝術總監、策展人
最初成立泰康空間時,我們希望能夠要支援年輕藝術家,支援當代藝術的發展。國內的非營利機構在當時還在慢慢興起,是剛剛出現的一個新樣態,所以我們也在積極找尋我們自己的定位和目標。這些年,我們逐漸形成了展覽、收藏和學術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論,透過收藏藝術作品、與不同創作形式的藝術家進行深度對話和溝通,以藝術的方式建立對社會、歷史問題的追溯邏輯,力求完整地呈現出代表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脈絡。
中國社會在近百年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藝術領域,現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主題也會與古代藝術形成鮮明的差別和對照。20世紀之後的藝術家對現實的關注,讓我們能夠非常真實地感受到當時社會的氛圍。泰康收藏可以說是在時空格局之下,以藝術作品的體系化來收藏這百年文明發展的成果。我們希望大家在美術館觀看我們收藏的藝術作品時,能看到我們發展的路徑,也能看到藝術與社會歷史發展的關係。
朱珠,演員、當代藝術愛好者
我覺得藝術就像空氣一樣,只要你需要它,藝術是隨處可見、隨時都能夠被感受到的。我們可以走進泰康美術館,近距離觀看殿堂級的藝術收藏,也可以在旅途中路過某個小巷子,發現一件看似很普通的、默默無名的,但是依然可以打動你,讓你眼前一亮的作品。我覺得藝術之於生活,就是讓你有更多的方式、更多的媒介讓你感受到來自不同時空、不同領域的情感共鳴。
在收藏一件藝術作品前,我會非常認真地思考藝術家真正想表達的東西,更多地去了解藝術家在創作時的生活狀態、個人經歷……這些東西是不是我認同的,我感興趣的,真正能夠打動我的。
從80年代到現在,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中國社會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對於藝術創作來說,這也是一個時代的機遇,爲中國當代藝術家們提供了不一樣的創作源泉。我很期待我們這一代人,在藝術創作上有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爲大衆呈現出更多精彩的藝術佳作。
對話活動結束後,泰康美術館研究員許崇寶,爲來賓詳細介紹了泰康美術館開館首展「入世:20世紀以來的中國現當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