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戶您好,這是來自FT中文網的溫馨提示:如您對更多FT中文網的內容感興趣,請在蘋果應用商店或谷歌應用市場搜尋「FT中文網」,下載FT中文網的官方應用。
秦同千先生對古建收藏和修復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收購老房子一方面是因爲秦同千本身出生於紹興,另一方面因爲他一直從事園林景觀行業,研究生態,對老物件感興趣。
隨著中國城鎮化,城市化慢慢推進,老房子慢慢拆掉倒掉。80年代到90年代初時候,大量的高速公路建成,對中國老建築造成了很大的損害。秦同千先生早期收購了四百多棟古屋,很多是運過來以後放在倉庫裏面,其實並沒有產生經濟回報,成本非常高。秦同千表示,金錢成本並不是他關注的重點,修復古建築匠人們的執著和專注對他觸動也很大。
他認爲傳承這些老的建築和老的鄉村,有以下幾個重要元素:第一是短期元素,政府要有政策支援。第二是長期元素,團隊要有堅持、創新的商業模式。
古建築長期投資的價值需要政府政策,可支配資本,並把這個東西做成產品。當這些不可複製稀缺資源流通到市場成爲產品後,它的價值將遠遠高於同類的產品,商業價值就出來了。作爲資本來講,生態園林走向資本市場,文旅行業可以用資本的管道進行兼併和收購,作爲資本方即可以短期退出也可以長期持有。這個模式的實踐和維持需要有資本,不能只靠情懷。既要符合商業邏輯,又要傳承保護中國產業文化,同時讓年輕一代人喜歡、體驗、參與。由此創造的價值可能遠遠大於資本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