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華泰國際觀點: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青年科創人才成爲快速成長起來的新財富羣體。作爲全球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創業者,他們用數位化技術爲傳統商業、服務業、製造業帶來深層次的變革,用技術重塑傳統商業價值。
硬科技的發展爲人類解決了更多的難題,隨著AI+醫學的進步,人類已經進入銀髮時代。面對更長的生命週期,如何利用技術的發展爲企業、個人構建更持久的財富計劃、在新商業的邏輯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如何在財富穩健成長的同時,選擇更有價值的生活方式,如何發揮個人或企業潛在價值反哺社會弱勢羣體,激發周邊資源的向善力量,是這一代新青年財富羣體普遍考慮的問題,他們正在身體力行地參與社會型組織、公益項目回饋社會。
華泰國際在全面提升全球財富管理業務水準的同時,也在用專業的服務力量、資訊化技術的手段,幫助富裕羣體在實現財富成長的同時,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高價值的幫扶資源。
FT:科技向善,助力人類健康福祉
技術發展與人類美好生活不是二元對立的關係,技術公司一定要秉持技術服務於人類健康和福祉的基本前提。華腦致力於無創腦機介面技術在工業安全和醫療領域的應用性研發。在工業領域,華腦爲在高海拔、高溫高溼及其他危險作業環境下的人員提供數位化安全監管和保護。華腦還專注於腦機介面技術在腦疾病診療方面的應用,包括自閉症和阿爾茨海默等疾病。透過與醫學領域的一流機構和專家建立跨學科的深度合作機制,我們用AI自適應的診斷歸因+精準醫療服務解決腦疾病在傳統治療模式下的瓶頸問題,藉助科技向善的力量,幫助更多患者和家庭,實現技術爲人類健康和福祉服務的目標。
FT:「雙向能動性」|人工智慧與社會發展
「人工智慧在形塑社會方面具有雙向的能動性,技術在形塑我們,我們也在形塑技術」。面對技術時,我們通常把自己當做使用者或消費者,而技術並不僅在使用者層面影響我們,而是在思維和行爲層面給我們形成更深的影響。日常生活中的資訊繭房讓我們的感知、思維方式,甚至行動被技術限定和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在被技術所改變。人工智慧的發展讓更多關注投向如何去控制技術對人類社會帶來的風險,我們需要進行更多技術倫理方面的思考,讓哲學家和藝術家參與到技術的發展之中。
FT:人性與藝術|人類文明長河的永恆話題
當我們面臨複雜和不確定的世界,需要從表達人類精神世界的人文學科去尋找技術可持續發展的答案。侯世達在《哥德爾、埃舍爾、巴赫:集異壁之大成》這本人工智慧領域的「聖經」中提出,任何對於情感的模擬都無法達到人類情感的複雜程度。藝術背後的人類情感,人類的文化、觀念、精神和象徵,是人工智慧無法程式化的東西。在藝術創作時,手的動作體現藝術家或手工匠人在創作時的內心世界,他們的觀念和情感透過手這樣人類的生物終端所傳遞出來,是一種生命和情感展開的過程。真正的藝術家和匠人無法被機器所替代。藝術能讓我們迴歸對人的本我和人性的認知,在藝術體驗中所產生的共情能喚醒我們作爲人類的特質--我們成長中的勇敢和努力,我們的生活經驗和美好情感。這種對精神世界和美的喚醒能引導我們爲技術的未來去探索另一種方向和價值選擇。
FT:管理者的自我修煉
執行層面上的預期和依據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領導層的表達和反饋。作爲管理者,表達和反饋的穩定性與客觀性至關重要,除了需要經常去反觀自己的情緒之外,能夠找到自我調整的方式非常重要。管理者還要具有開放性,能夠促進合作和共生,不能因爲自身暫時的利益或眼下局面自我設限。
FT:創業與投資|長期主義下的價值追求與實現
創業需要下定決心、長期堅持、並能夠產生社會價值。在技術加速發展的快時代中,社會評價和生活方式趨向功利,價值追求更加短期和同質化,讓有限空間的資源更加匱乏。平衡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追求是創業者面臨的關鍵挑戰。這就需要着眼於長期主義,採取長期發展的戰略眼光,考慮業務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做出可持續發展的決策。堅持用創新去創造價值,將資金投向研發以及創造性的產品和服務,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產生經濟價值,在長期主義下去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
FT:財富創造價值|保值增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收益
當我們長期追求崇尚物質的生活方式,會發現儘管生活的表象光彩奪目,我們的個人情感和精神需求卻難以實現。如果只是將財富分配在物質享受之上,人類是無法獲取長久持續的快樂和滿足的。創造價值比佔有財富更爲重要,我們不能被物質享受所束縛,要讓財富去創造價值。只有生命的厚度體現在價值增值的過程中,才能讓我們不斷地收穫和成長,幫助我們認識更廣闊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學會珍惜財富。
在財富管理方面,我認爲首先應該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保證資產配置的安全性和保值增值。應該選擇符合自身投資理念和價值追求的專業機構去進行財富規劃和資產配置,比如能持續在ESG發展方面進行投入的機構,這樣的機構不只有金融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和人文屬性,更重要的是在願景上推動社會的正向發展,幫助我們實現財富和社會價值的正向成長。
FT:選擇可持續性與有效性|資產配置與公益實踐同行
在資產配置中,我們選擇具有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資產配置機構,既能實現財富的長期穩定成長,又能同時有效實現社會和個人效益的最大化。這種可持續性和有效性,也是確保公益實踐能夠成功落地的核心要素。個人的公益行爲首先要力所能及,這樣才能長期堅持。讓公益可持續不是一次性去解決大問題,而是逐步解決小問題,積少成多,產生漸進的改變。在公益機構管理中,可持續性體現在管理者不是處於一個領導的位置,而是在去中心化自適應成長的組織中作爲催化劑,是推動擴張、建立聯結和激發創新的發生器,讓組織長期保持活力。在志願者培養方面,志願者培訓不僅是學習模塊化的方法技能,還是一種觀念的重構。我們不是去施捨愛心和善意,也不是去收穫孩子們的感恩和感激,更重要是從被幫扶的孩子身上去審視自己,去認識什麼是責任。在公益實踐中去發現自我價值,同時讓弱勢羣體的未來能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