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惠普應避免「大爆炸」

FT專欄作家加普:惠普一直想變得更像IBM,但其CEO李艾科的舉動卻將惠普推向相反的方向。他應該穩紮穩打,而不是製造一場「大爆炸」。
2011年8月31日

新聞人物:美銀CEO還缺什麼?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在市場對美銀失去信心之際,巴菲特伸出了援手,向其注資50億美元。但想重建信心,美銀CEO莫伊尼漢尚需證明自己。
2011年8月30日

與FT共進午餐:傳奇金融女掮客阿曼達

英國安德魯王子的前女友阿曼達把曼蘇爾酋長稱爲自己的貴人,後者是阿布扎比統治者的親弟弟,出手比王室其他成員更快。
2011年8月29日

新聞人物:佩奇重拾谷歌創業精神

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是佩奇一系列雷厲風行舉措的收官之作,這些舉措使佩奇掌權時期成爲谷歌不長的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時期之一。
2011年8月23日

英國的足球學徒

第一人稱:16歲起,我在布里斯托流浪者當了3年學徒。我們給球員們擦鞋子,打掃更衣室,就連掃廁所也是我們的差事。如今沒幾個球員會幹這種事了。
2011年8月22日

被趕出裸體社區

第一人稱:我很享受當年與家人在裸體社區生活的經歷,但覺得有點脫離社會。如今我29歲,在倫敦做圖形設計師,我也會去裸體海灘,但並不想過裸體生活。
2011年8月16日

郭臺銘的百萬機器人之夢

郭臺銘在富士康員工舞會上令人震驚地宣佈,他計劃在工廠配備100萬臺新機器人。其實,這種怪異做法正是這位頗具魅力但難以捉摸的臺灣企業家的典型風格。
2011年8月11日

我的法國夢

第一人稱:這個名爲「獨自在法國的女人」的支援團體,免費爲遭遇婚姻破裂或伴侶去世等不幸的婦女提供幫助。我這麼做是因爲親身經歷讓我知道她們有多麼艱難。
2011年8月9日

中國首先需要預算民主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不管是中國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還是政治體制轉型,均要從「預算民主」這個關鍵點入手,否則講自由、民主、法治、憲政就是空的。
2011年8月3日

與FT共進午餐:智利前女總統

巴切萊特一直強調,女權主義不應該只是試圖保護婦女,而是應該「授予她們權力」,比如讓更多女性擔任政府官員或是國會議員。
2011年8月2日

從窮小子到商界弄潮兒

La Caixa董事長費恩在銀行業的第一份工作,是他闖進人家辦公室,保證努力工作而得來的。如今他被公認是西班牙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2011年7月4日

巴黎首位女潛水救生員

巴黎繁忙的水路時時在等待著事故發生。這是個危險的工作,但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不僅是因爲能救人,還因爲每天都能在城市中罕爲人知的地方潛水。
2011年6月23日

與弗朗西斯•福山共進午餐

福山在新書《秩序的起源》中提出的問題是,現代國家是怎樣產生的。而他用三個特徵來定義現代國家:正式的官僚制度、法治和問責制。
2011年6月15日

與盧安達總統共進午餐

作爲非洲領導人中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卡加梅受國際社會指控的次數絲毫不亞於獲授榮譽博士與全球傑出領袖獎的次數。
2011年6月13日

用運動改變一切

李娜法網奪冠,再度觸發對舉國體制的熱議。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李華芳認爲,不是單飛就能奪冠,但體制邊緣有創新,提供了額外選擇,對中國改革是個啓示。
2011年6月7日

基辛格和他的《論中國》

FT特約編輯沙瑪:基辛格最近出版了一本關於中國的巨著,講的是兩個一開始看起來幾乎沒有任何途徑互相瞭解的大國,走向文化上互相理解的過程。
2011年6月3日

與弗朗索瓦•皮諾共進午餐

是什麼驅使這位法國第三大富豪既想佔有藝術品,又願拿出來與世人分享?是對爾虞我詐商戰的真心懺悔,抑或是圓滑世故的結果?
2011年5月26日

第一人稱:我是獨裁者獵手

蒙弗里尼:我專門追查政府高官等透過腐敗交易侵吞或取得的資金。眼下我們正目睹許多獨裁者倒臺,但他們越來越難以捲走財富,因爲像我這樣的人會對他們窮追不捨。
2011年5月16日

劉長樂的「擦邊球」

鳳凰衛視創辦人劉長樂是個矛盾綜合體。他是虔誠的佛教徒,也曾是共產黨員;他批評當局的審查制度,但也是現行體制的支持者。他做大鳳凰衛視的訣竅,就在於「和而不同」。
2011年5月12日

郎朗現在的夢想

如今,郎朗想透過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在全球發展音樂項目,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
2011年5月3日

我是地圖狂

弗蘭克•雅各布斯:我會在網路上搜尋奇怪的地圖,然後將它們分類、進行描述。有些分類清楚明瞭,還有一些則非同尋常:愛情、性與幸福、生與死、真相與正義。
2011年4月1日

專訪谷歌董事長施密特

以「不作惡」爲使命的谷歌推出了「思想與行動之庫」Google Ideas,嘗試拓展企業社會責任邊界,甚至重新定義企業在當今世界中的整體角色。FT就此專訪了谷歌全球董事長施密特。
2011年8月16日

歐巴馬與默克爾面臨的考驗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表面看來,把歐巴馬和默克爾兩人扯到一起,是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但再挖掘得更深入一點,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
2011年8月11日

楊奎松:中共需要保持靈活性

中共建黨90週年之際,FT中文網推出系列文章,關注中共發展與轉型。在開篇中,公共政策編輯劉波專訪了中國現代史學者楊奎松先生,請他分析中共應如何從自身歷史中總結經驗,應對今日挑戰。
2011年6月27日

布萊爾:宗教爲何重要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北京接受採訪時說,在全球化世界中,宗教既能成爲促進社會和諧的工具,也會成爲極端主義的憑依,中國也面臨著自身的宗教信仰問題。
2011年6月3日

從俄羅斯寡頭締造者到慈善家

作爲俄羅斯寡頭的締造者之一,弗拉基米爾·波塔寧不希望被視爲粗魯的俄羅斯富豪。他渴望得到西方同行的認可,也想在身後留下一些東西。
2011年6月1日

新聞人物:IMF總裁候選人拉加德

儘管法國財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受到各種非議,但她堅信自己有在不同觀點之間達致共識的能力,因此能夠勝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職務。
2011年6月1日

癡迷陶藝的日本前首相

FT亞洲版主編皮林:日本首相們辭職後,都要留在政壇繼續操縱事務。像木偶操偶師一樣,日本政要在觀衆面前操控木偶,細川護熙卻與衆不同。
2011年5月30日

斷滅慾念,中國方有生路

讀者www200500:今天看來,中國社會必然出現日益嚴重的兩極分化。這種分化,一方面是現有體制造成的,一方面是由整體的世界經濟發展決定的。
2011年5月12日

蔣方舟:我的清華體驗

中國青年作家蔣方舟:大一的時候我還很震恐,覺得處於一羣「青年近衛軍」的包圍之中。現在我已經接受了清華學生很保守、價值觀很封閉和堅固這個事實。
2011年4月26日

善與願違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陳游標與《中國經營報》的爭執在繼續,質疑4•15救狗者「炒作」和「僞善」的聲音也未消退。善,有時當真事與願違。
2011年4月26日
|‹上一頁‹‹2627282930313233343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