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提振中國股市難以一蹴而就

加西亞-埃雷羅:中國最高經濟官員罕見地出手安撫投資者,令股市迅速反彈,但長期而言,提振股市面臨巨大困難。
2022年3月25日

若即若離的中俄關系對中國有利

王英良、布萊恩•黃:中國要充分權衡本國立場,實行理性與剋制的對外戰略,才能減少崛起進程中的戰略透支風險。
2022年3月25日

Omicron毒株侵襲:中國三城防疫比較

葉勝舟:香港自然免疫,長春硬核抗疫,深圳彈性抗疫,各有利弊。疫情尚未結束,總體判斷孰優孰劣爲時尚早,可能也無標準答案。
2022年3月24日

新冠確診預測模型與投資組合模型有何相似之處?

夏春:確診人數預測模型和證券投資組合模型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他們之間卻有一個至關重要但鮮爲人知的相似點,那就是對參數的高度敏感性。
2022年3月23日

烏克蘭戰爭迫使日本反思對俄政策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給許多長期的外交政策目標敲響了喪鐘,但被顛覆得最徹底的還是日本聯俄抗華的願望。
2022年3月23日

別讓孩子變成「乾電池」:如何培養可持續社會人?

劉鈺:在一個高度信奉優績的社會里,以field trip的方式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意義遠不止是智識上的成長和心靈的療愈。
2022年3月23日

烏克蘭戰爭並非民主與專制之戰

加內什:促使這場戰爭中的侵略者改變行爲也許有可能,但這很可能需要沙烏地、土耳其和中國的合作。
2022年3月23日

新冠的終局:如何從動態清零過渡到全面放開?

劉勁:中國面臨三個挑戰,會增加動態清零的成本或者降低其回報,這必然會逐漸推動中國的防疫政策從動態清零到全面開放的轉變。
2022年3月23日

香港資本市場波動的非理性與理性因素

程實、徐婕:非理性因素與理性因素交織演化,一方面蘊含了香港資本市場高波動的內在邏輯,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市場迴歸理性的潛在路徑。
2022年3月23日

俄烏衝突:地緣政治、人民幣資產與美元流動性

邵宇、陳達飛:俄烏衝突,人民幣表現強勢。人民幣是否擁有避險屬性?俄羅斯戰略調整方向是「脫歐入亞」,一個沒有烏克蘭的帝國走向何方?
2022年3月23日

疫情、通膨、樓市泡沫,誰是經濟弱之禍?

古堯:人們將尋求與病毒共存模式下的適應性生產和生活模式;疫情反撲不會惡化經濟形勢,只是會延長當前經濟運行偏緊境況。
2022年3月22日

上海艱難探索Omicron毒株「防控新路」

葉勝舟:探索「防控新路」必然伴隨著新風險、高風險。抗疫就是與病毒打仗,市級層面直接嚴格管控,上下齊心,權責對等,更高效更有力。
2022年3月22日

倫鎳事件有哪些教訓?

伍治堅:近期倫鎳價格短短几日翻了兩番,如此暴漲哪怕在波動率頗高的期貨市場也屬罕見,主要原因是什麼?投資者又該吸取哪些教訓?
2022年3月22日

中國可以在結束烏克蘭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

亞歷山大:烏克蘭的和平之路可能要透過中國。由於中俄之間的特殊關係,中國現在比任何其他國家更有影響力去說服俄羅斯尋求和平。
2022年3月22日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我看中美元首對話

曹辛:中方一再強調,此次中美元首對話主要是涉及未來中國雙邊關係的管理;而美方強調的重點是中國不要給俄羅斯以「物質」支援。雙方的博弈尚未有結果。
2022年3月20日

國家水網:中國水利基建的新階段

張文靜、江紅、羅美沙:中國的水資源管理正處於一個新階段。在跨流域調水的支援下,一個國家「水網」正在成型,現有的供水網路正在完善。
2022年3月20日

從俄烏戰爭看發展氫能的必要性

鄭賢玲:對「新能源」的選擇不應加重有限資源與無限需求之間的矛盾,從歐洲擺脫俄國能源依賴的六大措施來看,綠氫和可再生能源是解決資源約束的最好方案。
2022年3月20日

中國「與病毒共存」宜緩行穩行

葉勝舟:公共政策的討論或實施,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存博弈。大家都往中間走,透過一系列討論達成妥協和平衡,形成公共意見和公共政策。
2022年3月18日

動盪之下,港股的投資價值何在?

陳惠仁:我相信有智慧的投資者應該回到香港股市,部署在目前被嚴重低估的價值股、高息股及最重要的依託本地經濟概念股上獲利。
2022年3月18日

每週時事分析:美國壓中國朝美方目標軌道行進

曹辛;在俄烏戰爭仍陷入焦灼戰之時,美國開始壓中國朝美方的目標軌道行進,要求中國停止對俄羅斯的貿易和金融支援。
2022年3月18日

多管道合作建房,打造百姓買得起的平價房

沈曉傑:無論從中國解決住房問題的歷史傳統,還是發達國家成功的國際慣例,合作建房模式不僅是世界性的潮流,更是化解住房矛盾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2022年3月18日

從羅馬會晤看烏克蘭危機中的中美博弈互動

布萊恩•黃、王英良:這次會面正是將中美關係重新調整及擺向一個有利多方合作的方向的契機,乃是值得慶幸的,更像是一場「及時雨」。
2022年3月17日

數說中國「碳中和元年」

高白羽:在這樣一個「碳中和元年」,中國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國家統計局近期公佈的數據爲這一年的低碳轉型進程提供了一份「素描」。
2022年3月17日

俄羅斯網路戰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肖斌:中俄關系爲俄羅斯影響中國社群媒體提供了巨大的機會。針對俄烏戰爭中國際有害資訊的威脅,中國需要對現有工作機制進行反思和優化。
2022年3月16日

數位人民幣無法幫助俄羅斯規避制裁

葛藝豪:數位人民幣甚至遠遠沒有爲大規模國際使用做好準備,就連其在中國國內支付中的地位也微不足道。
2022年3月16日

新公佈的投資、地產數據合理嗎?

胡煒礫、夏春: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的的確確在復甦。雖然復甦纔剛剛開始,未來的節奏還不好說,但對復甦視而不見是沒有必要的。
2022年3月16日

展望2022:財政三大亮點和三大瓶頸

沈建光:今年財政政策有三大亮點,積極財政蓄勢待發;政策也面臨面臨地方財政困難、消費需求疲弱、基建回升受限等瓶頸。如何落地?
2022年3月16日

同業存單發行融資放量的啓示

蔡浩:後續雖然降準仍存可能,但在「穩成長」政策的發力下,未來利率反彈之勢或難本質逆轉,這也與我們從存單市場獲得的啓發相契合。
2022年3月16日

合理配置資本提升企業ESG表現

陳惠仁:企業如能闡明自己意願並對利益相關者負責,可使雙方利益連結在一起,幫助企業達致其ESG目標。但沒有框架是完美無缺的,在亞洲建立這種文化任重道遠。
2022年3月16日

市場暴跌與中美大分化

徐瑾:宏觀數據向好,A股卻持續大跌,A股並不孤獨;作爲全球經濟龍頭,中美兩國股市下跌背後原因卻有所不同。結局又將如何?
2022年3月16日

中國經濟:宏觀區間管理是什麼

李永寧、溫建東:總理記者發佈會提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梳理過去十年經濟政策,什麼是「區間管理」?宏調最大特點是留有餘地。
2022年3月15日
|‹上一頁‹‹4445464748495051525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