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第二季度GDP成長3.2%

中國4至6月GDP同比成長3.2%,超出預期。第二季度GDP成長得益於政府爲工業部門提供的支援,但是消費依然疲軟。
2020年7月16日

每週數讀:世衛組織的經費從哪兒來?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中國對英直接投資在過去3年驟降、中概股迴流使得港交所獲利、世衛組織的財源問題。
2020年7月15日

中國疫情後復甦前景不明朗

儘管人們普遍預計週四公佈的數據將證實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恢復成長,但未來仍然充滿著種種不確定性。
2020年7月15日

阻止股市「瘋牛」的三大意義

沈建光:大牛市,背後四大支援是什麼?監管層爲何加大幹預?如何避免重蹈2015「國家牛市」覆轍?「瘋牛」不如「慢牛」,對經濟轉型不利。
2020年7月14日

牛市面對政策牆

周浩:在中美關係越來越複雜且無序的環境下,中國很可能不能也不願承受一次典型的牛熊轉換;對投資者來說,未來將充滿著不確定性。
2020年7月13日

數字經濟與國貨崛起

程實、高欣弘:國貨往往被打上民族自信或新生代「實用主義」標籤,但究其根本,新國貨的崛起是數字改造經濟系統的伴生現象。
2020年7月9日

人民幣匯率升至3月以來最高水準

隨著中國經濟復甦的跡象不斷增多,股市繁榮提振了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人民幣也隨之上漲,於週四突破1美元兌7元人民幣的關口。
2020年7月9日

新冠疫情導致中國削減肉類進口

中國暫停來自一批海外加工廠的食品進口,原因是擔心進口食品會將新冠病毒帶入國內。分析師預計,這將推高中國國內肉類價格。
2020年7月8日

每週數讀:美國出臺國際學生簽證新規,影響幾何?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中國如何面對美國簽證新規?新加坡能取代香港成爲亞洲金融中心麼?邊境衝突如何影響中印經貿?
2020年7月7日

環保組織呼籲中國「一帶一路」投資更加綠色環保

環保人士認爲,將投資重點放在化石燃料不僅會對氣候變化和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而且在經濟上也是押錯了賭注。
2020年7月6日

中國:永遠不破的「泡沫」?

劉裘蒂:奧裏克想借《中國:永遠不破的泡沫》一書探討中國經濟隱藏的動力和耐力,爲西方帶來與中國互動的新視角。
2020年7月6日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的香港

梁海明:港區國安法現已落地,香港似乎將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走向「制度治港」下的「高度自治」。
2020年7月5日

全國碳交易體系是中國綠色復甦的關鍵

裏奇、尤因:如果運營得當,中國的全國碳交易體系可以減少排放,並籌集數千億元資金支援低碳項目。
2020年7月5日

印度封禁中國應用:中資企業被迫面對新現實

胡劍龍:印度政府的針對性禁令,讓投身印度市場的中國企業和投資者意識到:地緣政治的風險,使他們的未來陷入夾縫。
2020年7月2日

中國品牌距離引領世界還有多遠?

尹一丁:中國企業一定要認識到,品牌源自商業又超越商業,品牌引領全球不能僅靠產品,更要靠思想和精神。
2020年7月2日

印度針對中國的經濟報復將適得其反

印度在中印邊境摩擦後試圖報復,但經濟學家說,印度試圖讓中國遭受經濟痛苦的任何嘗試,都將損害印度自身。
2020年7月1日

每週數讀:印度最新禁令將如何影響其app市場?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印度前十大手機程式排行、港股對港版國安法的反應、中國成爲世界第五大基金註冊地、新冠疫情將使全球更多人陷入貧困。
2020年6月30日

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助力綠色環保

分析人士認爲,中國將利用2022年冬奧會,增進整個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採用綠色金融就是這一努力的一部分。
2020年6月30日

「現金派發」需突破傳統思維框架

周浩:「派現」不存在太多的技術難題,真正的障礙是思維慣性,涉及政策決策者如何理解「派現」對於經濟的影響。
2020年6月30日

印度對59款中國手機app下禁令

印度通訊和信息技術部稱,這些app侵犯印度用戶的私隱。蘋果表示正在研究這一「下架令」。
2020年6月29日

爭鳴:赤字替代與貨幣演化

胡月曉:赤字和赤字貨幣化,兩者都不是洪水猛獸。爲了貨幣和信用體系的正常運轉,現代經濟體系需要赤字和保持相當的赤字規模。
2020年6月29日

歐中投資條約談判進入「關鍵階段」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歐盟決心解決「市場準入方面的一個巨大不對稱」。
2020年6月28日

每週數讀:大型科技企業成爲疫情下的股市贏家

本週值得關注的數據有:今年全球市值成長最高的企業、新冠病毒研究的論文風暴、新冠疫情將引發全球貿易收縮。
2020年6月27日

香港爲什麼難以替代?

田楠: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主要因爲中國內地金融開放的緩慢;香港最大的作用,正在於彌補內地所不能。
2020年6月23日

貿易戰告訴了我們什麼?

沃爾夫:貿易戰經常被形容爲國家之間的戰爭,但一本最新的經濟學著作卻認爲,事實並非如此。
2020年6月23日

中美對峙下的跨境投資

靜楠:中美關係緊張對跨境貿易和投資的影響如何?中西方是否有脫鉤的風險?中資企業將面臨怎樣的國際環境?
2020年6月23日

赤字貨幣化:打開潘多拉盒子

周浩:財政赤字化討論,看似枯燥,卻反映出經濟現狀和博弈。短期來說以央行的謹慎主張而終結,但本輪討論在很大程度上打開了新的邊界。
2020年6月22日

金融高層發聲,經濟趨勢何去何從?

徐瑾:陸家嘴論壇透露了什麼資訊?可以總結爲三個關鍵詞:穩健第一,對內發展,對外開放。站在歷史延長線上的普通人,如何應對變局?
2020年6月21日

非洲有多需要中國新基建?

梁海明:未來中國將和非洲國家擦出怎樣的火花?我認爲非洲國家與中國未來在AI+健康、行動支付、智慧城市和數據經濟領域的合作最值得期待。
2020年6月21日

「財政赤字貨幣化」爭論的現實意義

沈建光:非常時期需要有非常之法,財政赤字貨幣化弊大於利;當下應該用足現有政策空間,做好政策的協調發力,確保對中小企業的精準滴灌。
2020年5月26日

全球疫情經濟下企業行銷戰略

竇文宇:疫情終將過去,但企業在疫情行銷下培養出的應變能力與創新能力,會爲企業未來的發展繼續保駕護航。
2020年5月6日
|‹上一頁‹‹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