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前夕,俄烏戰事因朝軍援俄形成的兩個陣營(即俄朝同盟與北約同盟),圍繞美國大選展開新的較量。
一、俄朝同盟合作令西方陣營進一步高築壁壘
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哈里斯、川普當選的可能性也都是五五成之分,選情依然撲朔迷離。最令民主黨人擔心的所謂「川普風險」,也關係到俄烏戰事兩個陣營博弈的成敗。
(一)大選前夕,兩個陣營都謹慎出招。在普丁、金正恩一方看來,所謂「川普風險」可能是「絕佳的機會」。俄朝同盟打出的朝軍援俄這張牌,作爲一個戰略選擇和決策,豪賭川普勝選並取得其支援,停止援助烏克蘭,迫使烏克蘭和談。從而,實現2025俄烏停戰,不勝而勝。
當然,北約、烏克蘭、南韓等一方也在密切關注大選的行情。期待大選之後,美國能堅持既定的軍援烏克蘭政策,加強與盟友的合作,聯合應對朝軍援俄,爭取美國取消對烏克蘭使用美國武器的限制(包括不限制美國武器用於針對朝軍),不斷奪取戰爭勝利,迫使俄羅斯停戰,退還烏克蘭被佔領的領土。
目前,兩個陣營都很謹慎,既要降低對美國大選造成干預性影響的風險;也防止擴大戰火,引起地域性或世界性大戰。雙方都需要拿捏分寸,不可突破底線。
(二)韓烏髮現朝軍援俄,卻遭遇冷淡。早些時候,韓媒曾有2萬北韓軍人將赴俄參戰傳聞的報導。10月18日,南韓國情院說明,從密切監測北韓人民軍動向中發現8日至13日間,俄羅斯海軍運輸艦到北韓的港口,將第一批1500名左右「暴風軍團」隊員運往俄羅斯遠東地區。隨後,烏克蘭軍方也報告,他們在一線戰場發現有北韓軍人。對韓烏髮現朝軍援俄的報告,美國反應冷淡並不感興趣。北約領導人也公開表示,這一資訊缺乏證據。
10月24日,普丁向媒體公開「不否認」朝軍援俄的資訊,指責西方加劇烏克蘭戰爭,俄朝同盟捍衛俄羅斯安全合法,符合同盟協議。朝軍援俄訊息震動了西方陣營。
(三)俄朝以戰略目標爲重,與西方陣營周旋。顯然,俄羅斯借朝軍援俄策應川普反對拜登政府援助烏克蘭的政策、結束烏克蘭戰爭的主張,爲其大選造勢。同時規避了干預美國大選的嫌疑。烏克蘭、北約與美國針鋒相對,譴責俄朝勾結朝軍援俄,擴大烏克蘭戰爭,惡化局勢。近日,西方陣營透過外交、管道等途徑,向北韓發出撤軍的要求、向發出俄羅斯警告,北韓進入烏戰戰場,將促使美國放棄對烏克蘭使用美國長程飛彈的限制。俄朝堅持既定的以戰略目標,並不接應美、北約的指責。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繼續悶頭進攻,接連給予烏克蘭以重擊。到目前,入俄的北韓軍人尚未有大動作。
據觀察,普丁可能派遣北韓軍人主要對付攻入俄羅斯的烏克蘭軍隊,從而破解美國對「北韓進入烏戰」的警告。北韓方面則以朝軍援俄換取監視衛星或潛艦領域的軍事技術,獲得對北韓的安全保護,不會輕易撤軍。
二、西方陣營因相互猜疑大而不強
美國與北約、烏克蘭、南韓等盟友陣營強大,卻常因合作中出現自相矛盾的資訊,引起有關方的猜疑,抵消力量,大而不強。
(一)西方陣營面對俄朝同盟的攻勢並不協調。對俄羅斯戰略挑戰,南韓擔心的是俄羅斯利用同盟向北韓提供軍事技術。因此,主張持續與俄羅斯對話,盡力降低朝俄合作的強度。但美國和北約強調,北韓派兵援俄對歐洲和印太地區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並非直接針對南韓。10月30日,美國駐聯合國副代表羅伯特•伍德對著北韓常駐聯合國代表金成說,「朝軍去烏克蘭一定會被裝在屍袋裏回去」。這是美國最爲嚴厲的警告。同日,美媒體報導,烏克蘭根據局勢突變,宣佈新一輪軍事動員徵召16萬軍人。
據半島電視臺10月31日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曾要求獲得美國的戰斧飛彈,以幫助擊敗俄羅斯。這是基輔方面所謂的可擊退俄羅斯攻擊的「勝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紐約時報》卻在10月29日報導,四名美國官員近期向他們透露,美國總統拜登9月與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華盛頓會晤時,未允許烏軍使用美國遠距飛彈深入俄羅斯腹地進行打擊。澤倫斯基對白宮向媒體洩密「感到震驚」。
(二)南韓內部因「朝軍援俄」產生分歧。10月24日,南韓總統尹錫悅表示,南韓可能會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殺傷性武器」,遭到批評。批評人士認爲,根據美國大選結果,戰場形勢可能急劇變化,無論提供攻擊性還是防禦性武器都可能過於倉促,陷入難以收場的被動局面。韓總統室反駁道,「分階段採取應對措施並無不妥」。總統室高層人士指出,「無論誰當選爲新一屆美國政府領導人,烏克蘭戰爭顯然已到了對南韓安全發出重大信號的階段。美國的立場固然重要,但我們的原則和國家利益更重要」。更有激進的主張稱,總統個人可以派兵參戰。遭到在野黨的強烈反對,在野黨人士堅稱,提供殺傷性武器、派兵援烏,可能被視爲戰爭行爲,擔心烏克蘭戰爭變成「韓朝代理戰爭」。
(三)西方陣營以不動應制動因應大選。據外電11月1日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0月31日表示,美方預期調派於俄羅斯庫斯克地區的北韓軍,將在未來幾天內加入對抗烏克蘭的戰鬥。美國和西方陣營正在透過外交和其他管道敦促中國發揮其影響力以遏制平壤當局。澤倫斯基大選前夕,呼籲西方盟友支援武器,允許烏克蘭縱深打擊俄羅斯腹地,實則心急如焚,等待哈里斯大選獲勝,再振旗鼓。
報導稱,美國和南韓一致認爲中國應該採取更多行動,以遏制北韓的挑釁行爲。布林肯指出,北京和華府一樣,應該非常關注俄羅斯爲增強北韓軍事能力而可能採取的行動,因爲這會破壞亞洲的穩定。他說,美國官員本週也已與北京進行了「熱烈的對話」。布林肯表示,中國官員很清楚我們的擔憂,也知道外界預期他們應在言語和行動上,發揮其影響力來遏制(北韓)這些活動。
三、中國在「保持沉默」中維護自己的利益
北京與莫斯科、平壤都是戰略、貿易伙伴。隨著金正恩今年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深化關係,中國對兩國關係表現得較爲謹慎。
首先,中國對俄朝結盟反應比較謹慎。中國既維持與北韓、俄羅斯的傳統友誼,也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與之結成「陣營」,參與所謂「新冷戰」。10月31日,中國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在回答記者提問,有記者就美太空軍高官說「中俄合作日益密切且持續發展,已形成同盟關係」問發言人有何評論時,張曉剛說:美方有關言論蓄意曲解中俄關系,妄圖誤導國際社會,我們對此表示反對。今年是中俄建交75週年,75年來兩國關係風雨兼程,探索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相鄰大國正確相處之道,打造了不同於冷戰時期的大國關係新範式。不僅有利於增進中俄兩國人民福祉,也爲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促進國際公平正義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曾多次公開表示,對朝軍援俄「不清楚」。但已多次呼籲各方緩和局勢,並以政治來解決北韓半島衝突。
其次,中國在「保持沉默」中維護自己的利益。據報道,在10月31日美韓外長、防長在華盛頓國務院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上,華盛頓和首爾敦促北京利用其對平壤的影響力,遏制北韓的挑釁活動。南韓國防部長金永賢對記者表示:「中國仍然保持沉默」。這位高官提到,一個更明確的評估是北京正在觀察和等待。然而,如果情況惡化,中國可能會以調解者或其他身份介入。「會有一個時刻,中國的利益受到侵犯,到了那個時刻中國將開始發揮一定作用。」他補充說。
(注:張烈夫,察哈爾學會研究員。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