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8.75,"text":"1995年1月9日,一個穿著不合身西裝的25歲年輕人開始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start":16.22,"text":"我之前的準備是一場令人沮喪的四個月培訓課程,地點在一個死氣沉沉的前海濱度假勝地,每天早上醒來時都覺得自己比前一天更愚蠢,但工作更糟糕。"},{"start":27.96,"text":"大樓的窗戶無法打開,食堂的午餐令人作嘔。"},{"start":32.45,"text":"午後不久,天就黑了,此時我意識到有些成年人在冬季工作日從未見過陽光。"}],[{"start":39.07,"text":"這項工作看起來既枯燥又難以理解,但負責照看我的那兩個可憐傢伙仍在晚上7點敲打他們的塑膠鍵盤,那時報紙已經「收工」了。"},{"start":49.39,"text":"我們那時還沒有網站。"}],[{"start":51.59,"text":"那天晚上,我徒步回家,感覺自己選錯了僱主。"},{"start":56.13,"text":"1998年,我因撰寫每日貨幣報告的單調而離開,但2002年我又回來了。"},{"start":62.620000000000005,"text":"本週是我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的30週年。"},{"start":66.97,"text":"爲了看看報紙的變化,我去了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找到了1995年1月9日的那期報紙。"}],[{"start":73.96,"text":"圖書館爲我列印了一張帶有全新照片的讀者卡。"},{"start":78.36999999999999,"text":"照片顯示,自1995年以來,我已經變得面目全非。"},{"start":83.74,"text":"我以爲英國《金融時報》也會如此改變。"},{"start":87.32,"text":"然而,正如我在新聞職業生涯中常常犯的錯誤一樣,我錯了。"}],[{"start":92.36,"text":"當我將微縮膠捲放入圖書館的機器時,出現了一份報紙,看起來驚人地像今天的報紙:版面佈局、文章長度以及樸實無華、不追求時尚的低調文風,旨在讓非英語母語者也能理解。"},{"start":105.82,"text":"那天的幾篇文章署名是今天仍在寫作的同事。"}],[{"start":110.02999999999999,"text":"然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熟悉之處在於內容。"},{"start":114.33999999999999,"text":"當天早上的頭版頭條是關於英國執政的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圍繞歐洲問題的內鬥。"},{"start":120.35999999999999,"text":"政府還在貶低公務員。"}],[{"start":122.90999999999998,"text":"另一篇頭版報導由我們駐莫斯科分社社長克里斯蒂婭•弗裏蘭(Chrystia Freeland)(她現在可能成爲加拿大的下一任總理)撰寫,講述了俄羅斯對車臣的殘酷入侵。"},{"start":134.07999999999998,"text":"在一張照片中,柏林的示威者舉著一個標語,上面寫著:「今天是車臣——明天是整個高加索。」"},{"start":141.64999999999998,"text":"關於車臣問題和莫斯科取消德俄軍事演習,東西方緊張局勢加劇,但德國國防部長表示:「在這個關鍵時刻,減少接觸是錯誤的。」"}],[{"start":152.06999999999996,"text":"新聞界有句俗話:沒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記者。"},{"start":156.64999999999998,"text":"確實,讀那份報紙時,我感受到新聞是一個帶有細微變化的永恆循環。"},{"start":162.89999999999998,"text":"中國正「面臨與美國因專利和版權侵權而即將爆發的貿易戰」。"},{"start":168.36999999999998,"text":"馬德里下令進行「腐敗調查」。"},{"start":171.60999999999999,"text":"一位法國疑歐派人士正在競選總統。"}],[{"start":175.42,"text":"一位專欄作家抨擊了現在所謂的「覺醒」語言:「例如,愚鈍在工人階級中被稱爲注意力缺陷障礙,而在中產階級中則被稱爲輕度閱讀障礙。」"},{"start":186.76,"text":" 回溯幾天前的微縮膠捲,我看到工黨領袖託尼•布萊爾(Tony Blair)希望「取消對學費徵收增值稅的威脅」。"},{"start":194.57,"text":"歷史確實有相似之處。"}],[{"start":197.06,"text":"偶爾可以看到2025年世界的影子。"},{"start":200.56,"text":"中國正在擴大貨幣交易,以「拓寬其新興的市場化金融體系」。"},{"start":206.23,"text":"隨著壽命的延長,歐洲人將需要私人養老金,否則「他們的社會保障體系將在下個世紀無法改革」。"}],[{"start":214.89999999999998,"text":"在那一版中,甚至在「媒體未來」這一節中,網路完全缺席。"},{"start":220.26999999999998,"text":"那年5月,FT.com上線。"},{"start":223.26999999999998,"text":"網路最終摧毀了無數媒體,但英國《金融時報》現在有140萬付費讀者,大約是1995年我們日發行量的四倍。"},{"start":232.49999999999997,"text":"不知不覺中,我加入了新聞業中爲數不多的持續發展的企業之一。"},{"start":238.10999999999999,"text":"我選擇了正確的工作。"},{"start":240.29999999999998,"text":"誠然,這部分反映了我缺乏其他技能:我不可能爲英格蘭隊開球。"},{"start":246.07,"text":"更重要的是,我仍然認同我所認爲的英國《金融時報》的使命:報導經濟、金融和政治權力。"},{"start":253.89,"text":"我們大多寫的是重要的事情。"}],[{"start":256.56,"text":"回想起第一天照看我的兩個人,我不再認爲他們是那些對生活妥協的被壓榨的工薪奴隸。"},{"start":263.95,"text":"我認爲他們整天辛勤工作是因爲他們關心自己的工作。"},{"start":268.63,"text":"其中一位仍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start":272.14,"text":"另一位是傑出的羅德•奧拉姆(Rod Oram),他在新聞行業工作了40多年,去年3月在紐西蘭因心臟病去世,享年73歲,當時他正在接受從北京到伯明翰的自行車訓練。"}],[{"start":284.4,"text":"如果我在1995年1月9日知道自己30年後還會在這裏,我會感到震驚。"},{"start":290.65,"text":"其實,這段時間並沒有那麼糟糕。"}],[{"start":293.92999999999995,"text":"想要第一時間瞭解我們的最新故事,請在X上關注FT Weekend Magazine,並在Instagram上關注FT Weekend"}]],"url":"https://creatives.ftmailbox.cn/album/187853-cn-1736656505.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