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公益

「可持續發展」,到底有什麼價值?

薛莉:「可持續發展」除了爲社會創造價值之外,也有隱性的商業價值。消費者真的願意爲此付出額外代價嗎?
2023年9月22日

《慈善法》如何更好地適應災難救助的需要?

周健:現代慈善公益的美好理念是公權力和私權利各自獨立,同時彼此配合。而《慈善法》實施這幾年的現狀,對這一美好理念提出了嚴峻挑戰。
2023年2月10日

「市場化」讓公益組織更有效率

周健:慈善公益組織雖然目標是爲公益,但手法上一定要市場化,而不能因爲是「公益」就拒絕市場,不適合志願者的工作也非要讓志願者來做。
2022年10月14日

美國、英國與中國的網路公益新脈絡

任格琪:從中國99公益日、美國Giving Tuesday、英國全民公益節「紅鼻子日」三大全球公益節的發展變化中,可以看窺見當代全球公益發展新脈絡。
2022年9月9日

中國鄉村觀察、憂思與破局之路

周健:地理位置是鄉村振興的基因,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動力,社區福利是鄉村振興的活力,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不能振興今日之鄉村。
2021年12月17日

美國富豪爲什麼喜歡做慈善?(二)

朱睿、趙冠軍、李夢軍:慈善基金會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社會的不平等,但它構成了美國一個世紀以來防止矛盾尖銳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1年6月11日

用創新的方法解決殘障人就業問題

朱睿、阿麗雅:改變殘障人羣的就業困境,首先需要對殘障人羣有足夠的信心,其次需要使用智慧、創新的方式。
2021年1月20日

戰疫之後,看網路公益的發展之路

任伊凡:在網路幫助下,大衆對「公益」二字的認知已從大災難的緊急救助,過渡爲日常生活中的「隨手公益」。
2020年9月9日

科技助力使公益更有活力

王元豐:科技在助力公益事業,在扶貧助殘、幫助弱勢羣體、促進環境保護等方面,也能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
2018年9月18日

Me Too運動與公益組織管理的個人化危機

周健:如何透過內部制度建設,建立風險控制機制,避免屬於全社會的公益組織成爲一個人的組織,這是必須解決的難題。
2018年8月7日

窮人的胸懷,裝不下你假裝的愛

周健:當王鳳雅一家選擇拒絕「愛心人士」幫助籌款時,他們知道自己是在放棄一些垂手可得的錢財,選擇自尊。
2018年6月1日

我和俞敏洪一起關注的那些事

周健:像俞敏洪這樣又對公益項目捐款,又調研,又是去推動政策變化的做法,在目前的中國社會精英中太少見。
2018年5月16日

西門慶:「壞人做慈善」的教科書

周健:《金瓶梅》寫的是在人情世故支撐下荒誕不經的城市生活。西門慶做慈善的故事,對了解中國社會仍有重要意義。
2018年3月21日

公益組織如何提升對制度的想像力?

周健:公益組織需要從「抓壞人」的認知模式中走出來,重新建構與社會、與個人的關係,與道德和制度的關係。
2018年3月9日

公益行動,我們需要理念和價值觀

周健:公益行動包括技術、倫理和價值觀,而以人爲目標的價值觀是對抗「獻媚」社會大衆,保持其獨立性的法寶。
2018年2月2日

訪TFBoys王源:零零後的世界觀與公益觀

TFBoys成員王源本週在紐約出席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青年論壇之際,接受FT中文網專訪,談零零後如何看待世界、源基金和「小鮮肉」現象。
2018年2月2日

與FT共進下午茶:李一諾

三年前離開麥肯錫、自減薪酬加入蓋茲基金會的李一諾,分享她做「催化式慈善」的心得,以及她爲什麼要從零打造一所小學校。
2019年2月13日

關於貧窮,我們有太多誤解

朱睿:米勒的「家庭獨立計劃」表明,擺脫貧窮可以有另一種選擇——關注控制權、選擇權和社羣,激發一種內生動力。
2018年1月25日

公益組織如何擺脫「打爛仗」?

周健:中國公益行業急需出現新的「典範」人物和項目,他們能夠以尖銳的觀點、豐富的想像力來提出有效的問題。
2018年1月17日

「一校一夢想」:激發鄉村教師潛能

劉波:普惠型公益項目「一校一夢想」填補了一個目前沒有得到社會足夠重視的空白——不同鄉村學校存在的個性化困難。
2017年12月28日

解決社會問題的死循環需要「比慢」

周健:很多社會問題龐雜而深不可測,所以我們應該用一種「比慢」的精神,在系統性思考之後,去做一些實際的工作。
2017年12月21日

阿里孫利軍:用商業和科技的思路做公益

在先前長期負責農村戰略、目前是公益負責人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孫利軍看來,商業和科技可以是很好的公益方式。
2017年12月8日

慈善組織花了那麼多錢,爲什麼孩子還被虐待?

周健:慈善公益關注平等,應該從「最小防範成本原則」出發,更多地研究如何從強勢一方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2017年12月5日

消費性慈善,山寨外國項目何其難?

周健:中國慈善公益借鑑國外的項目大多以失敗告終,因爲不考慮其產生的社會複雜性,直接把自己的觀點投射到其中。
2017年11月30日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