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起訴高盛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美國企業面臨自疫情以來最大的利潤下滑

由於通貨膨脹擠壓利潤率,預計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第一季度盈利將同比下降6.8%。
2023年4月11日

美國大銀行將在財報中報告存款流失規模

分析師預測,今年第一季度,客戶從美國「四大」零售銀行提走近1000億美元。
2023年4月11日

Mifid豁免期即將結束,華爾街努力滿足相關規定

美國證交會駁回了延長Mifid豁免期的請求,7月3日之後,證交會爲期五年的不起訴意見信將不再保護美國券商。
2023年4月10日

原油價格在歐佩克+減產決定後大幅上漲

高盛將布倫特原油的年底預期上調至每桶95美元。
2023年4月4日

四分之一新興國家失去債務市場的有效准入

銀行業動盪令投資者採取規避風險的策略,損害了新興市場主權債券的籌資能力。
2023年3月31日

準備好迎接多極貨幣世界

邰蒂:美元仍然是全球金融中占主導地位的貨幣,但最近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進展可能意味著多極貨幣世界即將到來。
2023年3月31日

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擔憂尚未阻礙其發展

桑希爾:擁護者認爲這項技術將帶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激增,但批評者擔心它可能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
2023年3月31日

生成式AI將影響主要經濟體3億個工作崗位

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在10年內將全球GDP提高7%,但也將給勞動力市場帶來「重大顛覆」。
2023年3月28日

投資者提款潮令貨幣市場基金膨脹逾2860億美元

在金融業動盪中,高盛、摩根大通和富達成爲大量資金流入的受益者。
2023年3月27日

托克預測今年銅價將飆升至歷史新高

托克預測,由於中國需求反彈可能耗盡本已很低的庫存,今年銅價將飆升至歷史新高。
2023年3月24日

瑞士信貸:塑造了一個國家的銀行的興衰史

瑞士信貸如何從一家地方性金融機構成長爲全球金融巨擘,又如何在一系列醜聞和失敗中隕落。
2023年3月25日

東芝批准日本財團150億美元收購要約,爲私有化鋪平道路

擁有147年曆史、但近年陷入掙扎的這家日本知名企業集團將被一個由17家國內公司和6家金融機構支援的財團買斷股權,成爲私有企業。
2023年3月24日

美國債券持有人準備就瑞信170億美元減記起訴瑞士

不良資產投資者泰珀表示,市場對歐洲債券發行的信任岌岌可危。
2023年3月23日

商業地產風險成爲投資者的下一個擔憂

美聯準的漫長加息正在讓商業地產貸款市場的壓力加劇。分析人士擔心,如果放貸進一步減少,企業更熱衷於囤錢,可能會讓危險進一步惡化。
2023年3月23日

170億美元瑞信債券價值歸零震懾債市

瑞士當局將瑞信AT1債券價值減記至零,令人質疑銀行還怎麼發行這類高風險債券。亞洲一些大銀行已叫停新發行交易。
2023年3月23日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首席執行長警告商業地產風險

這家規模2.5兆美元的資產管理公司的CEO表示,繼銀行倒閉後,房地產是下一個受到借貸成本上升威脅的行業。
2023年3月22日

華爾街CEO們試圖爲第一信託提出新計劃

儘管上週獲得了300億美元的救助資金,但評級被下調後,第一信託股價暴跌。
2023年3月21日

華爾街銀行聯手向第一信託銀行存入300億美元

美國最大的幾家銀行力圖用行動反映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但這一舉措能否提振投資者信心仍然存疑。
2023年3月17日

銀行業動盪致使資金湧入美國貨幣市場基金

本週基金淨流入1200億美元,是2020年以來的最高值,其中大部分資金湧入了由政府證券支援的貨幣市場基金。
2023年3月17日

受美國銀行救助計劃影響,歐股反彈

美國大型貸款機構聯合起來爲第一信託銀行提供支援,主要股指上漲。
2023年3月17日

華爾街大銀行市值本月蒸發近1650億美元

矽谷銀行倒閉後,銀行股投資者紛紛擔心利潤下降和監管收緊。
2023年3月16日

矽谷銀行事件改變加息路徑預測

投資者相信,面對銀行體系內部的壓力,美聯準將放慢加息。交易員們現在認爲美國央行本月稍後維持利率不變的幾率爲60%。
2023年3月14日

矽谷銀行:科技行業銀行家的驚人垮臺

雖然它的崩潰發生得很快,但問題已經發酵多年了。
2023年3月13日

美國銀行監管機構關閉矽谷銀行

在420億美元存款遭擠兌的情況下,這家專注於科技行業的貸款機構在最後一刻試圖籌集新的資本,但卻失敗了。
2023年3月11日
美國證交所對高盛提起的訴訟稱,就在2007年次貸泡沫破裂之前,該銀行與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合作,行銷某些次級抵押貸款相關證券。當時高盛並未告訴買家,他們在購買由保爾森親自挑選的貸款的一部分權益,而保爾森本人對次貸市場的看法非常悲觀。換句話說,保爾森挑選這些貸款,是因爲它們有很高的違約可能性。買家也沒有被告知,保爾森策劃這宗交易的目的,就是做空他們正要做出的投資。這宗交易最終讓他賺得約10億美元利潤,而買家的投資虧了本。
|‹上一頁‹‹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