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國首家基金公司獲得海外投資額度

上投摩根成爲首家獲得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資格的國內基金管理公司
2015年8月6日

IMF呼籲加強對資產管理業監管

IMF在其《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呼籲,在資產管理業引入銀行業實施的那種壓力測試
2015年4月9日

2014: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心路

FT中文網撰稿人李文:過去一年,儘管我的投資業績勉強保持了業內排名,但幾番行情讓我對自己的投資理念產生了質疑。這是一個冷冰冰的行業,理念遠不如業績值錢。
2014年12月11日

市場對滬港通似未準備好

滬港通將要推出,但許多問題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包括股票收益稅、資產託管等,導致許多相關方面(特別是資產管理公司)產生擔憂。
2014年10月24日

計劃經濟幫不了中國資本市場

FT首席金融記者桑曉霓:中國政府開始投入更多精力完善和培育資本市場,但計劃經濟的做法此時已難再奏效,政府在這方面需要放手,而這恰恰也是最難做到的。
2014年7月21日

華融擬引入戰略投資者

這家當年爲接手工行不良貸款而成立的「壞賬銀行」正準備上市
2014年4月10日

中國可能准入海外基金

香港有望獲得短期先發優勢,英國基金明年稍後也將能向中國銷售
2014年1月2日

貨幣錯配:新一輪危機的根源?

FT專欄作家沃爾夫:新興經濟體非金融類企業在海外發債的規模顯著增加,這意味著它們要承擔貨幣錯配風險,當融資環境變化時,此類交易可能是致命的。
2013年12月17日

分析:投資信達無異於摸黑開槍?

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信達的招股說明書,並沒有透露爲該公司實際帶來利潤的資產的詳細資訊,投資者無從判斷其盈利模式是否具有持續性。
2013年12月11日

信達上市受到投資者追捧

發行價有望定在參考區間的高階,投資者相信這家壞賬管理公司低估了自己的資產
2013年11月26日

中國基金公司瞄準國際舞臺

中國已在世界資產管理公司「500強」中佔據24席。政治前景的日益全球化和人民幣的國際化很可能會令本土基金公司受益,幫助它們走向海外市場。
2013年11月25日

信達上市後將收購1000億元人民幣壞賬

預計中國各銀行不良貸款將在未來兩年接近翻倍
2013年11月25日

中國信達赴港IPO有望融資25億美元

這家上世紀90年代後期爲接手中國建行不良貸款而成立的公司是首家上市的前「壞銀行」
2013年11月22日

分析:中國銀行業壞賬處理陷困局

隨著新一輪不良貸款潮日益迫近,中國是否能再負擔得起壞賬處理成本成了問題。中國儲戶將無法像1999年那樣爲更多壞賬買單。
2013年8月30日

中國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註銷及出售不良貸款的舉措是行業總體不良率保持較低水準的原因
2013年8月30日

Lex專欄:華融計劃上市

在悲觀者認爲中國可能面對新一輪銀行債務問題之際,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計劃明年上市的訊息,對中國如何應對大規模銀行壞賬問題,無疑是一種提醒。
2013年8月19日

中國擬用市場化手段處理「壞債」

信達和華融兩家資產管理公司將赴港上市,用上市籌得資金購買更多不良貸款
2013年8月16日

分析:全球性資產管理在南韓面臨挑戰

由於缺乏南韓本土投資平臺、銷售管道有限,全球性資產管理公司在南韓普遍經營困難。最近的一個例子是高盛。
2013年5月6日

ICI Global開設香港辦事處

這家全球基金經理人行業協會之舉反映出亞洲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迅速
2013年2月25日

分析:亞洲資產管理公司尋求國際化

香港國泰康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康禮賢:在歐美資產管理公司繼續進軍亞洲之際,一些亞洲同行因爲國內市場低迷也在推進國際化戰略。
2012年12月17日

亞洲經濟放緩突顯金融缺陷

亞洲資產管理公司缺乏獨立性,流通股少導致流動性缺乏,債市和股市不健全使得企業仍然依賴銀行融資,隨著經濟成長放緩,這些問題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突出。
2012年11月7日

主權財富基金瞄上資產管理公司

一些資金充裕的主權財富基金正探索收購資產管理公司的可能性,以降低費用,並提升它們的投資專業技能。
2012年7月18日

信達將引進三家外資金融機構

渣打、瑞銀、中信資本及社保基金將注資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總投資額達百億元
2012年3月9日

訪談:外資基金須懂中國規則

在上海諮奔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張磊德(Peter Alexander)看來,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的最大挑戰或許是掌握如何利用模糊的監管制度。
2012年3月6日
|‹上一頁‹‹7891011121314151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