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會員 見他人之未見
諾貝爾獎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設置
登出
登錄
×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免費註冊
找回密碼
簡訊登錄
微信登錄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
用戶註冊協議
和
私隱權保護政策
,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切換版本
繁體中文版
FT.com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2023年度報告
創投新模式:立足當下 改變未來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全球
全球
經濟
經濟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商業
商業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教育
教育
觀點
觀點
管理
管理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影片
影片
音檔
音檔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登錄
免費註冊
我的FT
會員中心
設置
登出
關注我們
微信公衆號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基本設置
會員中心
郵件訂閱
同步微博
我的評論
管理收藏
RSS
諾貝爾獎
關注
文學是否還有救贖的力量?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劉劍梅:莫言延續了魯迅「救救孩子」的主題,閻連科寫過「孩子救救我們」的主題,高行健最強調「自救」。
2012年12月11日
FT社評:完美匹配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意義在於,兩位獲獎者讓看上去抽象又毫無意義合作博弈論,在現實環境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2012年10月17日
美國兩位學者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國學者阿爾文•羅思和勞埃德•沙普利榮獲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如何讓不同的人爲了互惠互利而走到一起」這個課題上的獨立研究。
2012年10月16日
Q&A:2012諾貝爾經濟學獎
既然我們已然有了食品市場、衍生品市場等等各種各樣的市場,那麼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普利和羅思所研究的「匹配機制」還有什麼意義?
2012年10月17日
勿將莫言圖騰化
臺灣傳媒人楊艾俐:莫言得獎後,我震撼於文學和政治的牽扯,幾派人的尖銳對立。莫言似乎成了圖騰,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似乎沒人有興趣探討他的內心世界。
2012年10月15日
莫言:我希望他能夠儘快獲得自由
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稱,劉曉波應該有權進行他的研究
2012年10月15日
FT社評:歐盟獲和平獎在情理之中
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引發爭議。但以長遠眼光看,歐盟60年來對促進歐洲和平與和解、民主和人權做出了貢獻,這一論斷是正確的。頒獎是對歐盟27國成就的認可。
2012年10月15日
知識界的沉默之夜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出人意料地發給了中國作家莫言。他的獲獎在中國激起巨大波瀾。狂歡的中國文學之夜,同時是知識分子的傷心之夜。
2012年10月12日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名中國作家被形容爲「福克納、拉伯雷與狄更斯的混合體」
2012年10月12日
「諾貝爾獎」的中國事實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劉遠舉:莫言作品的意義,他的獨立,常因他體制內的身份而被忽略。但作爲第一個公開的諾獎獲得者、一個官員,他擔當這份警醒和期望並不爲過。
2012年10月12日
莫言:從農家子弟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在很多歡呼的中國人看來,作家莫言讓中國人「首次」摘得諾獎。先前幾位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時,北京方面的反應都很尖刻,這次也截然不同。
2013年1月5日
歐盟獲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
諾獎委員會表示,歐盟在讓歐洲更爲團結上起到重要作用,但這一決定極富爭議性
2012年10月12日
美國兩位科學家分享諾貝爾化學獎
他們發現了細胞表面的G蛋白偶聯受體是如何使細胞探測到外部信號的
2012年10月11日
法美科學家贏得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兩名科學家在量子光學領域的研究爲超高速量子電腦的開發鋪平道路
2012年10月10日
金融危機成了諾獎契機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對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金特的追隨者而言,本輪金融危機只是一次隨機衝擊,卻成爲獲得諾貝爾獎的契機。爲什麼?
2011年11月1日
2011諾獎屬於宏觀經濟學
中央財經大學黃志剛: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薩金特和西姆斯所提理論和技術看似理論性很強,但爲觀察經濟規律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效工具。
2011年10月20日
美國無法長期壟斷諾獎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儘管中印等亞洲國家科研水準在短期內仍無法超越美國,但如果美國不放寬對高技術人才移民的限制,它失去對諾貝爾獎的壟斷地位只是時間問題。
2011年10月17日
設「諾貝爾管理學獎」吧
FT管理專欄作家希爾:管理學獎的設立將符合諾貝爾獎的宗旨,但風險在於評判工作,因爲金融危機表明管理者的成就很容易隨著時間而消失。
2011年10月14日
19國將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
顯示中國要求各國抵制今年和平獎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功
2010年12月8日
翁山蘇姬講話挑戰緬甸軍政府
翁山蘇姬獲釋後在仰光民盟總部發表講話,呼籲以非暴力方式向當局施壓。並鼓勵支持者堅持希望。
2010年11月15日
分析:卡梅倫的中國商業之旅
儘管英國首相卡梅倫抵達中國時信心十足,但英中締結的協議金額讓他意識到,與中國達成高額出口協議是一個緩慢而又艱難的過程。
2010年11月12日
致英國首相卡梅倫的公開信
研究服務公司Trusted Sources中國研究總監喬納森•芬比:卡梅倫首相,在你的訪華議程中,你是否可以問問中國政府領導人:如何看待中國所面臨的挑戰?
2010年11月9日
兩套話語的矛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網易新聞首頁頭條推薦的兩則小標題,相互之間顯得不那麼和諧:左爲「媒體稱世博耗資4千億元」,右稱「官方:僅花費180億」。
2010年11月30日
逝去的預言家
198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里斯•阿萊10月9日辭世,對銀行業和股市中那些最終導致1998年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做法,他很久之前就發出過警告。
2010年10月18日
熱門文章
1.
一週新聞小測:2024年11月16日
2.
川普新政,中美如何應對?
3.
中國努力與川普政府班子的潛在人選取得聯繫
4.
習近平告訴拜登中國願與川普合作
5.
中國半導體產業應該做什麼?
6.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中國已做好應對川普上臺的準備
7.
川普的勝選或使G20倡議陷入混亂
8.
川普對德國的敵意從何而來?
9.
拉美角力,美國不敵中國
10.
拜登經濟學:一個「畢業」總結(下)
上一頁
‹‹
1
2
3
4
5
››
下一頁